让领导登场露面的秘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名气的威力
同样一件事,是不是任何人做都一样?回答绝对是否定的
比如说,某个人到一个单位去谈事,他先同一个一般办事员谈,这个办事员尽管把他要想谈的事情说清楚了,但他仍不满意,甚至还发牢骚。这时候,一位科长出现了,他递给那个人自己的名片,露出笑容,再做一遍与办事员同样的说明,于是那个人便说: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办事员对此不免纳闷,“科长跟我说的不是一样吗?为什么他说,这个人就不闹了呢?真是怪事。”
原来,其中的奥秘就在“科长”这个头衔上。
战国时代有一位武将对此有很深的感触。他就是齐国大将军李胜。李胜去世前,料到齐国要灭,就对儿子说:“我有一种战术,可以打败攻打齐国的人,如果我还能多活几年,一定可以帮助主公统一中原。”
儿子听后,就央求父亲道: “你把这个战术告诉我吧!”
可是李胜却抬头说出与名气有关的名言:“即使我教你,你毫无名气也是无能为力的。世人对有名气和无名气的人的信赖完全不同。也许你比我更有才能,但是因为我有名气由我来指挥才会有人跟随,也才能唬住敌人,这就是人微妙的地方。”
后来,李胜的这个儿子也成为一个威震四方的名将,但在当时,却只是一个被看作乳臭未干的孩子。
那位办事员之所以纳闷,就在于他没有明白其中的“奥秘”。在现实生活中,“名气”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职位相联系的。职位越大。“名气”往往就越大,其权威性也就越大。同样是一句话,由一个普通人口说出来,和由一个高职位的人说出来,其对人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由一个普通人的说出来,可能被人视为 “俗话”,而由一个高职位的人说出来,可能就会被人视为“至理名言”了。
那位办事员,也许在他的工作职责内,他对情况的了解强于那位科长。可是对于科长和办事员的话,人们的“信赖度”却完全不同,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也是“人世的微妙之处”。
2)推动上司的真正意义
提到推动上司,可以让人想出种种情况。
某单位有一个人,一门心思用在巴结上司上,当他取得上司的某种信任后,不是设法为上司在工作上出谋划策,而是在上司面前巧言中伤那些能力比他强的同事,使这些同事陷入某种由境。后来真相大白,暂时受宠于上司的那个小人,就立即失去上司和同事的信赖。以这种方式推动上司,是不值得谈论的。可是,若要提出某些计划以打破现状,光得到上司的认可还不行。因为一旦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势必打乱原有的工作秩序,由此便会与许多人发生关系,若要想自己的计划能顺利施行,如何说服这许多人,使其能予以理解和支持就成为主要的问题。
在许多单位里,很多日常工作都是由下属们在安排进行,但如果工作涉及到其它部门,就必须借助上司的力量。比如,送给有关部门的公文,若是由上司署名,则不仅较为正式而且也比较有影响力。
有个外贸公司的职员想说服上司派员到国外出差,上司一直没有反应,—且露出不高兴的脸色。听完他的解说后,上司就问到: “那么,要派谁去呢?”
那位职员心想,当然非我莫属了,因为自己的外语不成问题,且对国外的情形曾下过功夫研究,自己最能胜任。
可是,结果他却彻底失败了。
后来,他反省失败的原因,发觉自己因拼命想使自己突出,便在态度上不够沉着。如此这样,冷却了几天后,他再去说服上司。这次,他从长期观点说明公司目前的种种问题,以及国外的情况,并认为派员到国外调查实情是当务之急。
司听后也逐渐表示出关切之意,并向他询问某些问题,然后说: “那么派谁去好呢?”
“当然是您亲自出马最好。”
一星期后,派员赴国外的事就得到核准,去的人是他和他的那位上司。因为他既会外语又通晓国外的情况,被视为上司的最好随行者。赴国外出差,自然大部分的工作都由他来做,因为这项工作是他提议的,不过出面的还是上司,他只要充分利用上司的力量,达到工作的目的就行了。
工作能力虽强,但是对周围的影响力还是敌不过有名气的人。既然如此,没有名气的人就得设法借助有名气的人的影响力来弥补自己力所不及之处。
在组织里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活用组织的力量以达成个人所不能成的事;唯在这时候所说的组织就是指上司而言。
所以,经常安排上司出席重要的场面,以借助他的力量,在推动上司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力求不居功而把功劳让给别人
有些人在说服了上司后,会得意洋洋地夸耀:“终于得到处长的认可。我一句话就说到重点,使得自信非凡的处长只好认可签字了,哈哈,怎么样,本人不错吧。”
虽然他如此得意地认为自己展示了一回成功说服上司的事例,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完全掌握住推动上司的秘诀。
正如俗话说的:“没有不透风的墙”,他自吹自擂的话,不久便传到上司的耳里。上司当然不高兴,因为没有一位上司,知道被下属嘲讽后还会高兴的。
自己的辛劳获得上司的认可,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更重要的事在后头。当你的建议或计划被上司认可,回到办公室后,若同事问你:“处长那边怎么样?”
你坦然回答: “嗯,还好,他同意了。”
同事不免感到吃惊,大叫道: “真的,好极了,能够让处长那样自信的人认可,你实在不简单。”
这时候,就要做到冷静,不要被同事的情绪感染,忘乎所以起来,说一些自鸣得意的话来,而应该尽量设法给处长说一些好话:“不,只要说清楚,处长也会了解的。我本来还有点担心,但处长反而鼓励我尽管说,其实,处长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如上所述,设法为上司说好话,上司间接知道后,比直接称赞他,还会令他高兴。上司对你就更加产生好感,认为“这个人相当不错。”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受人好评,所以有点功劳容易产生自吹自擂的念头,这是大多数人的心理,也算是做人的一种缺陷。聪明的人不在于有没有这种缺陷,而在于他善于克制它,不致使它表现得过火。

古时有一个武将,既有才干又有智慧,可是他以其聪明才智还是无法号召各方人马,最终被打败。他被打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急功好利。
据说,这个武将做事比别人都热心,每天一大早就出去巡城。不仅如此,遇到暴风雨的晚上,也都亲自巡视检查,并将受损的情况在次日早上6点便向主公报告,而他的上司的报告上午10点才送到主公手里。
从这个武将的立场而论,他的报告最早到达主公那里,因此,他不免感到十分得意,但却使他的上司大为恼火。这个上司于是处处给武将使绊子,并在主公那里诋毁他,最后使他在一场战斗中孤立无援,陈尸沙场。
这个武将的悲剧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急功好利造成的,他未能做到“予人颜面”,未能“礼让功劳”,得罪了人,特别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要推动上司并利用他的力量,必须要在重要关头为上司留点颜面,否则就无法成事。要能不居功,凡事自己退后一步让上司出头,才是正确的。
如果站在上司的立场考虑,就能够明白个中道理。在重要关头为上司留颜面的下属,上司也会敬佩他,认为“他的作风确实很得体”,就会想法尽力支持他;就下属的立场而言,自己的工作需要借助上司的力量,如果上司对他有这种好印象,那以后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如果建立了这样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即使遇事上司想推辞, 说:“我能不能不出面。”只要你坚持一下,说:“你出面会比较好。”
司一定会欣然答应你的请求,说:“好,知道了,到时一定来。”
4)在适当的时候请上司出面
所谓借助上司的力量,并不是说一有困难就去求助于上司。
若你没有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无法有效地推进自己的工作,或在对外交往中不知如何应对等等,就去找上司,要上司出面帮你解决,这是没有用的人的做法。要请上司出面并不是在这些该由自己解决的问题上。
只有在请出上司可以谋取更大的工作效果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请出上司。
A.透过上司表示出来。即使是同一件事,如果通过上司说
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就应当请出上司。它会使事情:
a.变得比较正式;
b.能令对方满足;
.内容较充实。
如果你在单位里,想要推行一种新计划,最好先要取得单位里各部门领导的谅解。由于你是计划的提议者,所以应事先就向有关科室的科长们联系,并请科长们向他们的处长沟通一下。
当你认为事先的沟通已经做完,将计划书送到各处,请处长们签准时,却有些处长说:
“我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事,太突然了。”
“不知道这回事。”
“你们的处长应该先打个招呼才对啊。”
说这些话的处长,都是事先没有沟通的处长。虽然向其科长打过招呼,可是科长并没有向自己的处长报告。
许多单位的情况也许不同,但类似问题,却是普遍存在的。诸如这种情形,就有必要请上司出面,也就是请上司从事前的沟通,最好请上司直接向各处的处长提起,然后再把签呈送去,就容易获得认可。
B.请人演讲时,要替他准备好说话的内容梗概。笔者有一个熟人在某厂销售公司任驻某地的营业部主任,手下有30多个人,他做事相当有办法,据说其销售成绩在该公司各营业部中名列前茅。他的下属也都很有干劲。
笔者向他请教其中的诀窍,他说:“重点是在于以高明的手法使上级有所行动。”
他介绍说,他的营业部每一个月召开一次全体职工会,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表扬当月业绩最佳者、安排庆生活动祝福当月生日者、或报告公司现况等等。每次会议都要邀请公司的要员来参加,通常都是直属上司。于是每次会议总有公司的董事轮流出席,并对职工发表鼓励的演讲。职工们对这种会议很有好评,因此随时都在盼望着每月的这个会议。
其他营业部每个月也有类似的会议,可是却不大请公司派人来参加,或虽去请了,但对公司来人需讲些什么不闻不问。他却不同,他频频到公司去说服处长或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人,请他们抽出时间来参加会议,当公司领导问他需讲些什么时,他绝不会说:“讲什么都没关系”,而是把准备好的讲话背景材料送上,其内容包括;
“当月工作动态。”
“特别突出的事情。”
“被表扬者的背景资料。”
“当月庆生者的职工履历。”
“希望致词时谈论的事情。”
在将背景材料交给上司时,还附加一句:
“若能请到总经理来讲效果更好。”
经他这么一说,副总经理就是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出席。而且,把背景材料交给上司,可以让上司更了解营业部的业务内容、工作动态、职工背景等等。
他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总而言之,透过公司要员讲出来。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如果我认为透过上司来讲比较好,我都尽量请他们出席。此外,能请到总经理、副总经理来参加,我的身价也会显得很高,这对于我管理下属很有益处。”
请上司出面,有益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也许是毋容置疑的事情,但也要注意掌握分寸和场合。如能让上司在最需要的时机和最恰当的场合出现,才可获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亦让上司得到满足感。恰当的场合,就是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场合,如在表扬职工后,方请上司参加联谊会,就不能令人满意,而是要让上司在表扬会上致词,或请他直接颁奖,才有意义。
最近,在一些城市,很流行将半成品加以商品化。其中有种商品叫“半幅裙”,就是将一块布料做成裙子的雏形,但又不是一条可以马上穿的裙子,而是需要最后做一个简单的加工。商家的目的就是把最后的加工留给消费者自己去做,使其体验到亲手做的满足感。
请上司出面的目的,与这种将半成品商品化的用意十分类似。也就是说,先将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最后的完成工作请上司来做。如此,上司既不感到那么费力,又有一种此事最终是由我来完成的满足感。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