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自荐显诗赋 宰相出题考贤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略出身高级官员之家,得以成为唐太宗时期的一个宫廷侍卫。他头脑灵活,为人机警,当了两年多的宫中侍卫,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许多朝廷大臣。
这一年,裴略参加了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考完后裴略自我感觉不错,觉得很有把握被录取。谁知到了开榜之日,裴略竟名落孙山。气恼之余,他想去找宰相温彦博申诉,或许能挣得一个转折的机会。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成功了是意外,不成功也无所失,裴略抱着这样的心理去见温宰相。
裴略是宫中侍卫,没费什么周折,便进入宰相官,邸。正巧,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在温家,二人在客厅饮茶交谈,已有一会儿了。
裴略一见杜如晦也在座,感到来得不是时候,上前施礼后,便临时改换了一个话题。裴略彬彬有礼地对温、杜二人说:“我在宫中干了几年,长了不少见识,我觉得自己能明辨事理,记忆力极好,尤其对语言特别敏感,别人说一段话,我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下来,如果在朝廷做个通事舍人,我相信是非常称职的。”
温彦博一听,笑了起来,心想:真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看了看杜如晦,见他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便对裴略说:“太宗皇帝爱才惜才,古今少有,但皇上量材录用,视能授职,要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前不久兵部主持的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人材,你参加了这次考试没有?”
裴略接口说:“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考得很好;但也许是考官们那天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录取时把我的名字给弄丢了。”
温彦博哈哈大笑,对杜如晦说:“你看,有人到这儿来告你兵部的状了。”
杜如晦从容说道:“我真希望有人能对我们兵部的工作提出意见。不过,评卷、复查,手续完备,至今尚未听说过有什么偏差。年轻人,你考得也许是不错,但别人考得更不错哩。这次没被录取,下次再考嘛。”裴略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杜如晦接着又说:“看你这样能说会道的,你还有何才能?”
裴略一听,随即转忧为喜,马上大声说: “我会写诗作赋, 不信,您出题试试?”

温彦博抬头看到院子甬道两旁的数枝翠竹,于是对裴略说:
“你就以竹为题,赋诗一首吧。”
裴略低头略一思索,一首诗脱口而出:
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萧萧。
凌寒叶不凋,经夏子不熟。
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这首诗抓住竹子外表有节、内里空虚,经冬不凋、经夏无子的特征,讥讽竹子徒有其表而不务实际。以竹喻人,一语双关。
温彦博和杜如晦听罢点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温彦博心想:也许他曾经作过这个题目的诗,所以显得敏捷、成熟,便决定换个题目,再试一下。于是又指着屏风对裴略说:“你再以屏风为题,作诗一首,好吗?”
裴略随即缓缓走到屏风前,口中吟道:
高下尺,东西六七步。
突兀当庭坐,几许遮贤路。
他略一停顿后,突然亮开嗓门大声说:“当今圣明在上,大敞四门以待天下士人,君是何人,竟在此妨贤?”话音刚落,伸出双手“哗”地一声,将屏风推倒在地。裴略出语惊人,行动更是出人意表。这首诗,这番话,明里说的是屏风挡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裴略说话时,吐字清晰,语调铿锵,声音宏亮,落落大方。
温彦博笑着对杜如晦说:“你听出来没有?年轻人的弦外之音,是讽刺我温彦博哩。”
裴略随即接口,一面比划着自己的臂膀和肚皮,一面说: “不但刺膊(博),还刺肚(杜彦博和杜如晦不觉被他的机敏逗得哈哈大笑。
没过几天,补齐必要的手续后,裴略被朝廷授予陪戎校尉,这是武职中第30阶,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官职虽小,但裴略毕竟是正式进入了仕途。
在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地忍,而不是消极地忍,是积极进取,用自己的才华,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