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哭老母 顺理成章得贤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国藩是中国两千多年官场上的最后一尊偶像。近代中国人,尤其是湖南人,无论是权贵政要,志士仁人,还是青年学子,都很佩服曾国藩。对他的治学、为人、带兵、做官都十分佩服。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甚至梁启超、杨昌济、陈独秀、都表示过对他的推崇。
曾国藩被看成是忠孝节义的官场楷模。而他的“大孝子”名声就是哭出来的。
曾国藩为了功名利禄,十多年没有回家了。他母亲逝世后,朝廷准许他回家服孝。经过长途跋涉的劳累后,曾国藩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远远看见家门口素灯高悬,魂幡飘摇,曾国藩不禁悲痛万分。离家十几年,在布满陷阱的官场上拼搏,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地,动鬼神的事业来,母亲却离别自己而去。
想到这里,曾国藩三步并作两步朝家中奔去。看见年老体迈的父亲拄着拐杖迎接自己,便不顾一切的冲过去,一声“不孝儿来迟了……”就哽咽难言,眼泪一串一串的流下来。
众人将他扶起,在弟妹们的簇拥下,走进了灵堂。烛光辉映之下,白色挽帐飘飘摇摇。曾国藩跌跌撞撞的冲天母亲遗像前, 一声“娘呀”便昏厥倒地,什么也不知道了。
曾府上下乱成一团,其中有一位略通医道的人把了脉后说: “不碍事,这是悲痛过度引起的,慢慢会醒过来”。
众人把曾国藩抬到床上,有的掐他的人中;有的用冷毛巾敷他的额头;有的撬开牙齿往他的嘴里灌姜汤。经过一番折腾后,曾国藩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流着眼泪,挣扎着走到灵枢旁,坚持要看他母亲最后一面。他的母亲虽然已大殓人棺,因为要等曾国藩回来,一直没有钉死。
曾国藩就着烛光,看见其母双目紧闭,神态安祥的样子,如万箭穿心。想起自己为了官场上的倾轧,竟然没有在母亲病重期间侍奉过一时一刻,没有尽到儿子的一份责任。眼看自己快年过半百了,还没有出人头地,没有光宗耀族的资格,积压在胸中的悲哀突然奔涌出来。曾国藩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索性在灵柩边放声大哭。

曾国藩的嚎啕痛哭感动了乡邻好友,大家都为他的“孝心”所感动,曾府上下更是哭声阵阵。
官居侍郎的曾国藩在哭声中向世人表白了自己的心迹:虽然不能赡养病中的母亲,但是孝心却可以感动天地。
哭完后,曾国藩才想起母亲的病情。
他父亲告诉他:“是心气病和头热发晕”。
曾国藩责怪家人为什么在以往的信中不提时,家人告诉他,其母怕影响他为皇上办事,他心中更是羞愧难忍。
他的妹子曾国蕙告诉他说:
“三个月前,接到你的信,得知大哥放了江西主考,又蒙皇上恩赏一个月的探亲假,全家都很高兴,娘的病似乎有了好转,天天念叨您。可是由于兴奋过度,不久又躺下去了。整天念着: ‘不要让我……我要看宽一(曾国藩乳名)一眼’……”。曾国藩听到这里,又忍不住抽泣痛哭起来。那一瞬间,他感到京城的繁华、官场的明争暗斗似乎一钱不值,而人间的母子之情才是值得珍惜的。于是,曾国藩泪如泉涌,痛不欲生,不顾一切的扑向棺材大叫:“娘呀,儿来晚了”。
整个灵堂又是一片哭声,曾国藩的弟妹也跟着哭倒在棺材旁。连附近乡邻、官场友人,都为曾国藩的孝心所感染。
大家劝曾国藩休息,曾国藩哽咽说:“十多年来,我未在母亲老人的面前尽一天孝,病中也不曾为老人端一口药,如今回来,如果不再灵前痛哭,何以表达我的心情,岂不是四乡邻居耻笑?”说完又痛哭不已。
曾国藩孝子的名气就是这样“哭”出来的。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