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李云龙扛活任官村郭方刚组建冯翊军
曹世英在白水杀县官的时候,在渭北平原上一个叫任官村熬活的李云龙坐不住了。
西安起义爆发的时候,李云龙正在任官村给一个姓梁的财东扛长工。这个李云龙并非著名作家都梁长篇小说《亮剑》中的李云龙,那个李云龙是作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我这里要讲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李云龙,是渭北著名的刀客,武功极高,靖**时期曾任支队司令,以后又和杨虎城在西安城里演绎出了一曲悲壮长歌“二虎守长安”,近一个世纪来在关中道上被传为佳话。
李云龙,原名秉信,字虎臣,云龙是他后来改的名字,大概是想长大后驰骋风云,威武如云中之龙。陕西临潼武屯房村人,今属西安市阎良区。李家祖辈人多地少,生活相当清贫。李云龙的母亲曾与人发生口角,却被吃了黑食的衙役打得鲜血淋漓,令人惨不忍睹,云龙的二哥秉福被仇家诬告受了连累吃了官司,收押在关山大牢。李母连气带病,不久去世。母亲的含冤而去,给李云龙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他决心报仇雪恨,抚刀起誓:不雪此仇,誓不为人。我李云龙长大后一定要惩凶除恶,大官府,杀财主。
渭河以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这里的农民,性格骠悍,素有反抗豪绅地主的传统。道光年间,这里刀客四起;咸丰末年,回回暴动;光绪末年,贫民“交农”。这些运动,无处不有渭北农民的身影。本乡李桥村农民杨升华反抗地丁加耗的事迹,更为武屯地区的人们所熟悉,这些斗争故事的传说,对少年时期的李云龙影响极深。
云龙十四岁的那一年,渭北遭灾,破产农民迫于生活,手持利刃,铤而走险。李云龙从此就开始了他的长工生涯。后来又发生了凤翔县贫民李猪娃、王摇摇火烧官盐总局的斗争,再后来,渭北原上的“交农”运动如火如荼,“蒲城学案”使官府威风扫地……李云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在渭北的工棚里度过了青年时代。
晴朗的夜晚,一轮满月挂在枝头。
饥饿难忍的李云龙在被窝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长工棚里,满存老汉的旱烟锅子“吧嗒,吧嗒”地抽个不停,嘘嗨地哎声叹气,他的心里愁呀,让这个老实巴结的渭北汉子一筹莫展,一屋里的死婆娘病娃都要靠他出卖苦力养活,即使把老人的骨头榨干,全家人也吃不上一顿饱饭。
云龙知道老汉的肚子里有货,便央求道:
“满存叔,我饿的慌,想听故事,讲一段三国吧!”
“老四,你想听哪一段?”
满存老汉问,他亲切地叫了李云龙的排行序号。
李云龙答:
“就讲捉放曹吧!”
发家致富过光景满存不行,但说三国道列国谝闲传他是一把好手,内行的再不能内行了。
只见满存弹了弹烟锅子,又装满了烟叶子,点燃美美地吸了几口,过了烟瘾,就涛淘不绝地讲开了:
话说那白脸奸贼被诸葛孔明的一把火,在赤壁烧了个一塌糊涂,他那八十三万大军战死的烧死的再加上得瘟疫病死的,损失得就所剩无几啦。白脸货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哭丧着脸带上残兵败将向北方逃去……
满存老汉唾沫星子四溅,讲得有滋有味。
李云龙和几个长工听得入了迷。
当讲到白脸奸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关云长刀下留情放他一马,义薄云天的武圣人念及旧情,丹凤眼一闭在华容道上放了那害人虫,义愤填膺的李云龙呼的坐了起来,牙关咬得咯吱吱响,说:
“武圣人怎么如此糊涂,一刀劈了那鸟贼岂不痛快?”
其他几个扛活的也在附和,说关云长留下那白脸是放虎归山,到底是个害货。
后来,李云龙熬活到了一个叫任官村的小村庄。
他和一个姓梁的财东说好了,掌柜的吃啥他吃啥,早晚两头喝稀的,中午一顿吃干的,饭送到地头不歇晌,年底一次结工钱。
梁财东看上李云龙一身好力气,又会几手厉害的拳脚功夫。
李云龙也看那梁财东不是啬皮,说话办事倒也爽快,就应承下来在梁家熬活。
梁财东是个焦性子,天不亮还是满天星光灿烂,就把伙计们吵闹起来吆到地头,酷暑天日头毒得怕怕,梁财东从来不歇晌,伙计们当然也不得闲着,陪着掌柜的晒日头。
梁财东看李云龙壮实地像头牛,做活也实在,从不耍奸溜滑,心里就欢喜得很,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说:
“娃娃,听叔说,这日子是过出来的,人勤地也勤,人懒地就懒,你哄他一季,他哄你一年,到头来没啥吃就只能干瞪眼喝风屙屁。”
李云龙点头:
“我叔,你说的对,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
此后,梁财东每逢出门,就把李云龙带上,说这娃是个练家子,武功高得很,出门在外有云龙在身边心里就瓷实,不怕那些刀客土匪打劫。
其他伙计们眼红,满肚子的怨言:
“老四这小子牛皮,跟掌柜的混得像一家人,怕是要给老梁家做上门女婿了,你看老梁家未出阁的三女子梅花多么水灵,谁见了都想……”
李云龙脸涨得通红,矢口否认:
“咱一个穷下苦拉长工的,屁屁都没有,人家三小姐凭啥看上咱,根本就不可能。”
梁家的内当家梁张氏是个手脚麻利的勤快女人,她见了李云龙也喜滋滋的,不知道给梁财东吹了多少枕边风,谈了她的想法:
“扛活的小四是个好小伙,还会耍几手拳脚,咱们老了得有个继承家业顶门立户的,不然你挣得再多也是白搭,我看这小四和咱梅花般配……”
梁财东问:
“咱梅花是个啥态度?”
“这贼女子不吱声,只是羞羞答答红了脸。”
梁张氏说。
梁财东笑了,道:
“把你这号闷怂,连这都不晓得,咱女子愿意这门亲事。”
梁张氏喜不自禁:
“如果是这,就给人家小四透个风,瞅个时机先把婚定了,明年收成好就结婚。”
梁财东说:
“急什么呢,你没听人常说急婆娘嫁不了好汉,咱要拿稳,莫要失了体面。再说一女百家求呢,咱梁家的光景不知道比他们李家要强几百倍,小四这娃娃进了咱家门,难道还会委屈了他不成?”

梁张氏点头,接着又嘱咐掌柜的莫要错过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总之一句话,世上是没有卖后悔药的。
西安城里反正的消息传到任官村,梁裁东哎声叹气地进了门。
梁张氏见丈夫满脸阴云,便忐忑不安地问:
“当家的,你这是怎么啦?”
梁财东低垂着头,沉默不语,过了半晌才说:
“天变啦!”
梁张氏向屋外瞅了瞅,见日头端的太阳正红,没有一丝云彩,就满脸疑惑:
“大白天说什么梦话,秋收了麦种了还会怕变什么天,在说外头日头红涨涨的,难道还会怕下雨不成?”
梁财东恼了,愤然而起:
“你这婆娘家倒是懂个球毛,生娃都不会生,生了一窝窝女子。明话告诉你,外头的世事乱了,西安城里出了革命党,造了太后和皇帝的反。”
梁张氏“啊”的一声惊叫,差点背过气,待清醒过来,就埋怨掌柜的:
“那你还像的瓷锤一样坐在那儿发什么呆呢,今黑来把小四叫来,帮忙把囤里的粮食埋了,免得夜长梦多。”
梁张氏点头说能行。
出出进进了几趟,梁张氏把屋里寻了个遍,又在地里找了几个来回,都没有见李云龙的影子,心里便发了慌。
村口放羊的梁三老汉说他见了,一大早吆羊出门的时候,就看见熬活的小四背着个包袱出了村向西走了。
梁张氏哭哭涕涕地回了家,骂李云龙是个没有良心的白眼狼,不懂人情世故,怎么说走就走,即使要走,连个响屁也不放。这该死的小四就不是个东西,把我们梅花十六七的大姑娘闪到半路上,让娃以后还怎么嫁人呢,诺大个任官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上百口人都晓得我们老梁家要招上门女婿,着不是把当家的的脸往地跌呢。
梁财东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说:
“不会的,不会的,人家熬了活不会说不要工钱,世上就没有这道理。或许是不是娃屋里有什么急事呢?”
梁张氏觉得掌柜的说的似乎有道理,便渐渐地停止了哭泣。
关中怪侠郭坚,原名振军,字方刚,以前在讲蒲案风暴的时候提到过他。
郭坚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同州师范学堂上学的时候,听了张凤翙在西安率众揭竿而起的消息,心情异常振奋,即兴在课堂上发表了对时局看法的演说,慷慨激昂,鼓吹革命:
“与其坐而学,不如起而行!”
“不为大将,必为大寇!”
郭见还讲了,大家如果信得过我姓郭的,就跟上我干吧,我姓郭的不会亏待弟兄们的。
从此,他投笔从戎,在民主革命的风暴中大显身手。
为了表示革命的坚决性,在革命中不屈不挠,便决定不在使用以前的名字振军,觉得有点土气,不能适应当前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就改名为郭坚,字方刚,毅然奔赴西安,参加了西安学生军,与西安清军作战。在攻打军装局的战斗中,郭坚冲锋陷阵,英勇善战,深得宋向辰的赏识,时任外交司司长兼陆军医院院长的宋向辰便留他在复汉军政府外交司任侍卫。
在外交司做侍卫的时候,郭坚认识了澄城人耿直,他与郭坚同在外交司任侍卫。
耿直,字端人,聪明果敢,常以荆轲自比,行侠乡里,与他的弟弟被成为“耿氏双雄”。耿直自儿时起就喜欢军事游戏,以石头垒营,双方布阵,折谷草作旌旗,学习孔明演练“八卦阵”。他以破蒲扇作羽毛扇,模仿三国孔明,拿腔拿调地哼唱: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众伙伴尊他为头领,耿直编村中儿童为伍,布列阵势,身居帅位,发号施令,互相攻击。伙伴们便像水浒故事里众好汉尊称宋公明一样,称耿直为“耿大哥”、“耿头领”。
耿直说郭坚像貌奇特,行事常在意料之外,像司马迁笔下的游侠郭解。郭坚说他不愿象郭解那样被缉捕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耿直笑郭坚太多心了,他说的是像貌与为人处世,郭解像貌不及中人充其量算得上个一般水平,但他行侠仗义,即使亲外甥犯了罪也不包庇,外甥横尸于野外,郭解也不为其报仇,落得姐姐指责要和他断绝关系。郭坚说,像郭解那样的游侠实在难得,如今革命潮流汹涌澎湃,我们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留名青史。耿直点了点头,说他也是这么想的,西安已经光复,大部分学生早已回各州县去了,我们要回到蒲城、澄城组织反清斗争。郭健步同意耿直的看法,说如果要回去的话,咱们就回同州,岳西峰已在蒲城闹得天翻地覆了,咱们在同州可以组织武装力量号召各县,可进可退。耿直点头同意,说如果行动就立刻搞定,切莫像女人家办事拖泥带水。
郭、耿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辞去了外交司的侍卫职务。宋向辰夸他们敢想敢干,是革命后起之秀。
两人辞别宋向辰,打马如飞,竟往同州去了。
同州府治在今陕西大荔,这里是秦汉时期的冯翊郡,古代关中设立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郭坚曾在同州师范学堂上学,在这里人熟地熟,于是就竖起了“冯翊军”旗帜,招兵买马,关中东部的英雄豪杰云集而响应,党玉琨、麻振武、李夺这些著名刀客率了各自的人马归附了冯翊军。
几天之内,冯翊军竟达近千人。
服装各异,有长的,有短的;兵种不同,有走路的,有骑马的;武器五花八门,有洋枪,有土炮,有大刀和长矛,还有铁锨、粪耙、烧火棍。
郭坚、耿直率了他们的冯翊军占领了州府衙门,就开始司法行政。
郭坚坐衙门的第一天,就有一乡村老太婆在衙门外击鼓鸣冤。
有兵卒传唤老太婆上大堂回郭大人问话,细叙冤情。
老太婆一把鼻涕一把泪,眼泪汪汪似泉涌。
郭坚问:
“老太太,为何鸣怨,状告何人?”
“回大人,老妇状告我儿,是他不孝。”
老太婆据实回答。
郭坚接着问:
“有何为证?”
“不管吃不管喝殴打亲娘。”
老太婆撩起袄袖,手臂有青斑红记。
郭坚见状,怒火中烧,骂道:
“畜牲可恶,不孝为大,该打!”
“多少?”
堂下掌板的兵卒问。
郭坚:
“二十,让长记性。”
“噼噼啪啪”地搧开了板子。
忤逆惨叫,说他再不了,以后要好好孝顺亲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