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回高峰五白水护法耿端人西安**
民国四年,在这一年年末的时候,袁世凯复辟称帝,决定改下一年,即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蔡锷(松坡)首先在云南成立护**,号召反袁,陕西积极响应,宣告独立。当时,民党人士王义山、曹世英、郭坚、杨介、焦子静等,以朝邑(县名,今属陕西大荔县)、宜川、白水、富平、同官(今属陕西铜川市)、宜君、洛川为根据地,招集各路英雄,推举李岐山为司令,竖起反袁大旗,整个陕西为之震动。
早在蔡松坡将军掀起护国运动之初,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井勿幕,赴云南随蔡将军参加云南护国战争。井先后担任云南护**第一路司令刘一峰的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的参谋长。民国六年三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而再称大总统。勿幕联合民党及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大总统,敦促袁谢罪下台。十九省宣言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到了六月份的时候,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陕西督军陈树藩背离了一个民党人士的立场,一步步地滑向反动,对袁发了唁电并向死者家属问好,一副屈膝献媚的丑恶嘴脸令人作呕,陕西民党极其痛恨。这时候,井勿幕乔装商贩,足穿麻鞋,身背卷烟,徒步回陕,后又转赴北京,经过多方活动,又与党人促成云南籍民党人士李根源为陕西省长。他应李根源的邀请,屈就关中道尹之职,以便共同对付陈树藩。井勿幕就任后,在禁烟、财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但由于陈树藩从中作梗,而未能实施。之后,陈树藩用对付陆建章的手段,和北洋政府实权派段祺瑞拉上了师生关系,依附“安福系”(段系小集团),加入督军团,以强力夺取李根源的省长印信。愤于陈的为人不光明正大以及他背叛民党的可耻行为,勿幕辞去关中道尹职务,但却被陈树藩软禁于西安,表面上每天以声乐自娱,暗中却与渭北各民党人士通气,此时驻守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高峻、耿直、郭坚等部和民党人士焦子静、刘允丞等人,都在密谋讨陈。
这一年的八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掀起反段护法运动。九月间,焦子静由广州返回陕西,策动高峻反段护法,高峻这个矢志革命的陈树藩部骑兵团团长,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西北护法军总司令。高峻率部在白水起义,通电全国,反段倒陈。
听说高峻在白水起事,陈树藩极其震怒,大骂高峻是忘恩负义之徒,吃谁的饭砸谁的锅,便敦促胡景翼、蒲城人李天佐、刀客出身的王飞虎围剿高峻,他为人多疑,有点像三国故事里的司马懿,密令三人互相监视,一旦有亲近叛乱分子的不轨行为,可以先斩后奏就地解决。这胡、李、王三个人各自的想法不同,各吹各的喇叭,各有各的调。王飞虎是铁了心的跟定陈树藩,拼死为陈卖命;李天佐左右摇摆,拿不定立场,觉得胡景翼这个人重义气是个人才值得交往,但胡解决不了他的吃饭问题,没有陈树藩职位高财大气粗,能给自己发放工资和部队给养,只有亲近陈才能丰衣足食,没有后顾之忧;胡景翼早就为自己把人看走眼而悔青了肠子,觉得陈树藩这个人很不地道,是个卑鄙小人,他暗中与井勿幕、焦子静等人密谋倒陈,但自己的队伍要靠陈树藩发放工资和奖金,因而,对陈的命令还要象征性地应付,陈命令他攻打高峻,他就作出姿态,跟在别人后面放空炮,况且还有王飞虎、李天佐二人监视自己。
王、李、胡三队人马陆陆续续抵达白水,放炮,攻城,最卖力的是王飞虎,他负责打南门,一心想在陈树藩的面前表现自己有能耐,比李、胡二人出色;李天佐看王飞虎玩命地打,自己在东门也列开架势攻城,只是力度没有王的大;胡景翼在北门、西门攻城,枪声密集,打得很激烈。有人向王飞虎、李天佐报告,说胡景翼在玩虚的,向天空开枪,可能还有在铁桶里放鞭炮的嫌疑。三天后,高峻从北门败走,向县北四十里外的纵目镇而去。王、李、胡率部跟在后面追击,王飞龙、李天佐埋怨胡围剿不力,胡景翼说他的队伍伤亡惨重,折了不少弟兄,陈树藩老奸巨滑,又不及时补充兵力和给养,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李天佐听了,觉得胡的话也在理,咱们卖力打高峻,现在高峻也败了,得到的肯定只是陈拐拐的口头表扬,口头表扬不实惠,顶个球用;王飞虎看李、胡二人不肯乘胜追击,自己一个也是孤掌难鸣,一味地追下去,高峻如果进入黄龙山区,就好像大海捞针,弄不好中了姓高的的伏击,落个损兵折将,还不如现在见好就收,回去向陈督军报告,说剿匪大获全胜。三部人马回到西安,陈树藩听说围剿高峻旗开得胜,就喜不自禁,嘉奖了王飞虎等人。王飞虎的心情一片灿烂,感觉到飞黄腾达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高峻一个骑兵团,枪支不过三百,弄得陈树藩如坐针毡,抽掉王、李、胡三不主力围剿,省城一时空虚,陕西警备军司令耿直乘隙举事,起兵反陈。
早在逐陆之役后,郭坚、耿直分别担任陕西游击军司令、副司令。后来,游击军又改编为陕西警备军,郭、耿二人仍为警备军的脑系。
张勋复辟,郭坚率部讨伐。这样一来,正中陈树藩的下怀,他早已存心拔掉郭坚这个不听话的钉子,便乘机分化郭、耿二人,为了笼络耿直,就升任耿为陕西警备军司令,等郭坚受了杨虎城的接济,由河东败回,仓促回到咸阳时,耿直巧妙与陈周旋,秘密护送郭坚去了凤翔。辛亥革命元老张伯英后来曾回忆:“耿(直)忠于党,陈(树藩)不知之,陈的聪明狡诈,部下害怕,耿能使陈一点不觉,才略可谓在陈之上。”

这一年的八月份,渭河平原上的秋稼开始泛黄的时候,耿直就派了参谋范润生去了广州,谒见孙中山先生,寻找革命的火种。
孙中山先生听了范润生关于陕西革命的工作汇报之后,凝重的脸上露出难见的微笑,他夸奖耿直是陕西民党的精英,便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耿直为陕西靖**招讨使。这是陕西靖**名称的最早起源。
十月的时候,陕西民党人士高峻、郭坚、曹世英、刘锡麟一致同意耿直提出的“倒陈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先由高峻于十二月初在白水宣布独立,陈树藩急调重兵围剿,再由耿直乘虚在西安发难,而刘锡麟也乘陈用兵白水的机会,在西安附近截取了由北京运往新疆的枪械。刘锡麟并派其部下廉安儿来西安,图谋刺杀陈树藩。
廉安儿随耿直进了督军府,面见陈树藩,陈发现廉安儿面生,便问耿直:
“这廉安儿是个什么人?”
“安儿在我的警备军中任参谋,他来自陕南安康,和三姨太是远房表亲。”耿直答。
廉安儿是个会见机行事的灵醒人,就顺了耿直的话茬回答:
“三姨太颜如玉和我是姨表亲,这几年兵荒马乱的失去了联系,我从耿司令那儿知道了表姐的消息,就匆匆忙忙来认亲。”
陈树藩见安儿是三姨太的亲戚,答话又滴水不漏,说:
“安儿这小子还怪机灵的,以后就在我的督军府做事,按辈分你该叫我表姐夫。”
安儿晓得三姨太今日不在,到兴善寺上香去了,边明知故问:
“表姐夫,我表姐今日在不在,屈指算来我们姐弟已经有十儿个年头没见过面了。”
陈树藩嘿嘿一笑,说:
“不巧的很,你表姐吃斋念佛,今天一大早就在卫士的保护下去了大兴善寺进香还愿。”
廉安儿看陈树藩失去了警戒,觉得该出手了,再拖延下去势必夜长梦多,对陈树藩说:
“表姐夫,我来也没有什么见面礼,给你拿了一件心爱的礼物。”
话刚说完,就掏出一把盒子枪,扳了枪机冲陈树藩扫射。也许是陈树藩命不该绝,眼疾手快的高庆一脚踢飞了廉安儿的盒子枪。廉安儿束手就擒,陈树藩受了惊吓,脸色煞白。
熬过了这一劫,缓过神的陈树藩就向耿直发脾气,他暴跳如雷,把耿直骂了个狗血喷头:
“端人,你是怎么搞的,我把你提拔为警备军司令,将你当心腹看待,你怎么还弄了个刺客来,你是什么意思?”
耿直见廉安儿行刺失败,就装迷糊打哈哈,说:
“我不敢对督军有二心,只是这廉安儿在我手下干事时间长了,他说自己与三姨太是嫡亲的表姐弟,我怕误了督军与三姨太的要紧事,就把着瞎怂引来,谁知道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刺督军大人,简直让人就不敢相信,确实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对廉安儿严刑拷打,直至查出幕后黑手。”
陈树藩让高庆把廉安儿押了下去,由耿直亲自审问,他恨廉安儿恨得咬牙切齿。
第二天清晨,耿直打电话告诉陈树藩,说廉安儿果然有行刺的企图,幕后黑手就是白水的高峻,没向导这怂是高峻的卧底。陈树藩同意将刺客廉安儿再次押进督军府。
其实,耿直准备第二次刺杀陈树藩,他派了几个卫士持枪押送安儿去督军府。
恰巧关中道尹陈友璋来向陈树藩辞行,押解安儿的几个卫士不辨真伪,只听说是陈大人,端起枪就打,结果误将陈友璋击毙。
陈树藩仓促逃出督军府,他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了谁是幕后黑手,急忙调集兵力,向耿直猛扑。
耿直据守钟楼到南门一线,以不足六百人的兵力和陈属藩紧急调来的三千之众对抗,打退了陈军的一轮又一轮的顽强进攻,陈军死尸遍地,一时难以得逞。
事先耿直就派了密使与凤翔的郭坚取得联系,耿直一旦在西安发难,郭坚立刻从凤翔驰援。驻守渭南的陈部骑兵连长刘锡麟听说廉安儿行刺失败,痛恨计划不周,竟让陈贼逃过一劫,后来又打听到耿直在西安仓促起义,就率了自己新招募的一千多号人马,直赴紧急援助耿直。陈树藩布兵抗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亡很多。
两日之后,陈树藩的援军相继赶到。而援耿的郭坚部由于路途遥远,迟迟未到。耿直见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便下令次日由南门撤出,西走至户县、周至一带。
次日晨,耿直率部由南门撤出,西安发难遂告结束。陕西人后来将此役称为耿直“西安**”,在时隔几十年甚至近百年之后,西安地区的人们仍常常提到“耿直**”的盛况。陕西籍的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题诗耿直,诗中云:
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
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
由于耿直的密使途中出了意外,郭坚未曾收到耿直的来信,郭在听说耿直在西安起义,便率部离开凤翔,直赴西安。等郭坚的人马赶到三桥时,耿直的队伍已被迫离开西安,听人说去了周至、户县,郭坚率部之追。
后来,郭、耿两部是在户县会合的。郭坚找来耿直单独谈话,双方显得比较和谐,以拉家常的形式开始了这次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郭坚悄悄告诉耿直;
“端人兄,南边来信啦!”
耿直有些不太明白,问:
“南边?是谁的来信,方刚兄,你怎么也卖开了关子?”
郭坚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件,说:
“还能有谁的信件,孙先生的来信。”
耿直迫不及待地接过信件,拆开就看了起来,说就按孙先生的指示办,先生的话有道理,使我们在迷惘中看到了希望,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波折中前进的,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总会来到的。
在队伍开拔到周至的时候,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成立了陕西靖**总司令部,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为副总司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