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窗内守候幽灵 子夜福堂探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李不仅勇救落水女,而且挽救了“喝酒党”。自从韩老师死后,徐老师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怎么碰酒杯了,自觉形单影只,了无情趣,小李来了以后,在小李的鼓励下,徐老师才鼓起斗志,重拾酒杯。
小李先是住在西园的,后来搬到瞻园和徐老师挤在一个宿舍里面——也就是韩老师原来住的那间宿舍。两个人住在一个屋子里,隔三差四就喝几杯,时间长了,对方的脾气和秉性都了解了,自然是无话不说,韩老师所说的那个半拉子故事和韩老师自杀之迷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话题。徐老师之所以把如此隐密的事情告诉小李老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小李老师对瞻园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徐老师注意到,这个年轻人有非常强烈的探索瞻园秘密的心理要求,他不止一次的到瞻园里转悠,所有的角落都留下了他寻觅的足迹和目光。当徐老师把韩老师那个不完整的故事告诉给小李老师的时候,他立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把韩老师那个不完整的故事续写下去,也就是说,他要找出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情节到底丢在了哪里。当时,他们俩决定:守候黑影。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他们俩轮流值班,值班的地点就在韩老师的宿舍的窗户里面,监视的目标暂定为瞻园的唯一进出口——大园门,在窗户里面放了一把椅子,在椅子上摞了几本书,**往上一坐,大圆门尽收眼底,两个人还就窗户开多大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大圆门所在的院墙是南北向,韩老师的宿舍在院子的南面,呈东西向,从院墙开始数,韩老师的宿舍是第三间,第一件和第二间房子是阅览室和图书馆,由于图书馆里没有多少书,文化大革命结束没有几年,人们还没有完全从文革的梦魇之中醒过来,哪有时间和心思看书呢?所以阅览室自然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韩老师宿舍的东边也有两间房子。因为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搁置,年久失修。旁边这一间就是皇甫文华和刘小萌曾经住过的房间。韩老师宿舍的窗户和大圆门的连线成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这样一来,窗户只需要用一个蓝墨水瓶卡在窗和窗框之间就可以了,因为窗户是上下开关的,开的时候,用一根竹杆一撑,抵在窗框上,从窗户西面的那条三角形的缝隙看过去,任何人只要走进大圆门,就可一目了然。徐老师从学校对面的烟酒店买来了几包飞马牌香烟,还把一个旧塑料盆当作临时尿盆。第一夜,他们俩所定的轮班计划流产了,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睡意。
像往常一样,十点钟左右,他们把电灯关了,屋里一片漆黑,窗外是漆黑一片,不过,时间不长,他们两个人就能看到彼此的面孔,窗外的景物也逐渐显出它们的轮廓,四只眼睛拭目以待,任凭你是什么样的幽灵,也不管你如何神通鬼大,定叫你无所遁形。
香烟是个好东西,消磨时间,打发漫漫长夜,非它莫属。
一夜无事,即一夜无影,从第二天的夜里,他们开始轮流守候,一个上半夜,一个下半夜,有点吃不消了,秋天,夜里也有点凉意,他们第二天夜里不得不在身上裹一床被子。就这样连续守候了一个星期,还是没有结果。于是,他们觉得自己有些傻,愚蠢之极,照这样守候下去,一是耗不起,二是希望渺茫。所以,徐老师和小李又另做打算:决定在星期六的夜里面,到福音堂去看看,工友陶师傅是在那儿吊死的,韩老师跟踪的那个黑影到福音堂里面去干什么呢?为什么以前没有想到去福音堂去侦察一番呢?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到福音堂去看看呢?其实,他们也这样想过星期日的中午,可是,中午有诸多不便,一是目标明显,光天化日之下,万一有人躲在高处或者暗处,那岂不是虱子爬到光头上——招人眼睛吗?如果放在大白天,那就得一个放哨,一个进福音堂,一个人进福音堂,无论是徐老师,还是小李老师,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无论是陶师傅的死,还是韩老师的死,都和这个福音堂有关系,所以,他们两个人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两个人一起行动比较妥当,联想到在福音堂里面发生的离奇古怪的事情,心里面免不了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两个人在一起既壮了胆,而且,四只眼睛。可能会看得更清楚、更仔细、更真切。所以,选择在夜里面,尤其是选择在深夜,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星期六的黄昏,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学校,天快黑的时候,打扫卫生的学生也背起书包,关好教室的窗户,锁好教室的门然后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学校里面已经没有几个人了,住在镇上的老师也都走了,学校里面只有徐海初、李正云、刘小萌和皇甫文华他们四个外地的老师。住在皇甫文华他们宿舍旁边的几个家比较近的外地老师也回家去了,工友房师傅在传达室的里面翻来覆去的看着当天的报纸。学校的那两扇大门也关上了。刘小萌留在学校里,是因为小李老师在学校里面,皇甫文华没有走,是因为她的好友刘小蒙没有走,刘小萌下午放学的时候,告诉小李老师,晚上到西园去吃饺子,而且还有酒,把徐老师也叫上。
徐、李二人在刘小萌和皇甫文华那儿吃过饭扔下饭碗以后,就回到了瞻园,刚坐下没有半个时辰,刘小蒙和皇甫文华来了。
徐海初和李正云很是纳闷,这两个女教师,从来没有在天黑以后到宿舍外面转悠过,更别说黑灯瞎火的跑到瞻园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为什么不能来呢?”刘小萌回敬李正云道。
“你们平时走夜路都要我们陪着,今天竟然破天荒地跑到瞻园来,这真是奇了怪了。”
“你们今天晚上不是有重要活动吗?”皇甫文华神色诡异。
“谁说我们有活动啊?”李正云极力否认。
“你们俩别瞒我们了,我们早看出来了,前几天夜里面,你们躲在屋子里面干什么,以为我们俩不知道啊。”刘小萌道。
徐海初和李正云面面相觑。
“这个,你们也知道啊?”李正云非常惊讶,“徐老师。看来我们两个人根本就不是做干探的料子,连她们两个人都能看出破绽来。”
刘小蒙和皇甫文华互相对视了一下。
“今天晚上,你们两个人喝酒的时候心不在焉,不断的看手表,我们俩就知道,你们一定有事。”刘小萌不无得意的说。
“小李啊,看来我们以后要格外谨慎才是。”徐老师不无感慨的说。
“怎么样?今天晚上的活动,算上我们两个。”刘小萌直奔主题。
李正云望了望徐海初,意思是征求他的意见。
“那好吧!不过,你们得答应不跟任何人说,不是我吓唬你们,在这个瞻园里面已经莫名其妙的死了两个人。”

徐海初这一番话说得两位女教师花容失色。
“徐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守口如瓶。”刘小萌的表态是相当严肃,而且相当诚恳的,“李老师,今天晚上我们干什么?”
“今天晚上,我和徐老师准备到福音堂里面看一看。”
“那我们跟你们一起去。”
“这样吧——就是不知道你们怕不怕。”
“我们不怕,你就说吧!”
“如果你们愿意,就在大圆门里面替我们把风,这个吴公祠里面相当的复杂,有你们在这里放哨,我们可以看的更仔细,时间不会很长,顶多一个小时。怎么样。”
皇甫文华和刘小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面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但很快就被镇定所取代。
“什么时候开始?”两个女教师同时问。
“更深人静的时候。”
十点钟的时候,徐海初把点灯关掉了,屋子里面立即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整个瞻园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过了一会儿,徐海初将房门轻轻地拉开一条缝,走了出去,李正云也跟了过去,被徐海初推回了屋子,然后将门带上。
他沿着墙边摸到大圆门跟前,伸出脑袋朝传达室看了看,传达室的灯也熄了,房师傅可能已经睡着了;大礼堂里面也是悄无声息,黑暗统治着一切。福音堂在黑暗中静默着,抬头看看天,天就像一口大锅扣在头顶上面。
徐老师返回到房间里面。小李凑了上来:“怎么样?”
“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徐老师看一看手表:差一刻钟十一点,“走,开始行动,不等了。”徐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两把手电筒拿过来,用手掌捂住手电筒试了试开关,然后踹进了裤子口袋。
四个人走出房间,带上房门,到了进出瞻园的大圆门的时候,徐老师将行动计划做了一个调整;他和李老师一人带一个女同志,分成两组,一组在大圆门里面把风,一组进福音堂。
“徐老师,你和皇甫老师在这里放哨,我和刘老师进福音堂,刘老师,你看怎么样?”
“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不会害怕。”
徐老师这样的安排可谓大得人心,最高兴的就是刘小萌了。
徐老师将两把手电筒递给了小李和刘小萌。
刘小萌跟在李正云的身后上了回廊,朝福音堂方向飘了过去。这边,徐老师和皇甫文华蹲在大圆门的里面,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外面的动静。有徐老师在跟前,皇甫文华的心里面放松多了。
。福音堂的门和学校其它房间的门不一样,福音堂的门是从来不锁的,实际上,也没啥好锁的,破桌子,烂板凳,旧门板,还有一些旧木料,吴公祠小学曾经有过一次比较大的改建,把祠堂变成学校自然要按照学校的样子和格局进行改造,这些旧房梁、旧墙柱,就是那个时候换下来的,或断裂,或朽烂,或虫蛀,福音堂的面积比较大,估计有五六十平方米,这里原来是吴姓家族历史上的某一个女主人念佛颂经的地方。
小李走上福音堂的台阶,推门,“吱——吱——吱——”门虚掩着,“叽——叽——叽……”小李吓了一跳,退后几步,用手电筒一照,几只大老鼠四散而逃,其中有一只特别大,这个地方怎么会有老鼠呢,这里没有人住,哪来的粮食,难道就靠啃木头过日子吗?刘小萌一手抓住李正云的衣服,一手捂着自己的嘴巴,李正云已经给她打了预防针,并且交给了她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用手捂着嘴巴,千万不能出声。
福音堂的面积虽然比较大,但剩下的空间却很小,一进门,右手:北面墙、东面墙和南面墙是看不见的,堆的全是东西,直达天花板。杂物上面布满蛛网灰丝,还有几个蜘蛛爬来爬去,小李用手电筒照了照天花板,上面有精美的图饰,还保留着昔日的富丽堂皇,在这些杂物面前,人能拥有的空间就只有三四步的范围;再看看左手:西面的墙上斜靠着一排木料,只此而已,奇怪,没有什么隐密的地方啊,黑影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小李用手电筒在那一排木料上扫了扫,木料的下端和墙之间有一些距离,李正云把手电筒递给刘小萌,他从南边靠南墙的地方——也就是门后面,搬掉三四根木料,然后蹲下身子钻了进去,刘小萌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进去。
里面正好可以容下一个人,李正云在前面,刘小萌跟在后面,他们俩猫着腰,用手电筒,由南向北照过去,西面的墙上一共有三个佛龛,中间的佛龛大一些,两边的佛龛小一些。佛还在,大概是由于这里堆放着杂物的缘故,这些佛才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这些佛可能就是文化大革命唯一幸存的神的化身,而且,很可能也是吴公祠唯一能证明过去那一段辉煌历史的物件了。不知道它们留下来还能起什么作用。如果真的有灵,就干一些该干的事情。也给徐老师和小李他们指点指点迷津。
中间这座佛是观音佛,她安然地端坐其中,只是周身蒙尘,灰头土脸。左右两边的佛,李正云和刘小萌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佛龛呈长方形,边框镶着镂空的雕花,很是讲究,这佛龛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名堂?小李用手这里拍拍,那里敲敲,上看看,下瞧瞧,什么也没有发现,佛龛上面全是灰土。
里面空间很小,人窝在里面很难受。李正云示意刘小萌朝后退,因为里面不好转身,两个人退出来以后,李正云将木料又放回原处,走出了福音堂。
小李失望的把他勘察到的结果告诉徐老师的时候,徐老师同样也很失望。他们两个人望着福音堂,望着与福音堂一墙之隔的高高的吴公祠的正堂——也就是现在的大礼堂,心里面一片茫然……
“欧阳队长,佛龛里面会不会有问题啊?”皇甫文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佛龛里面应该不会有问题,我和刘老师已经仔细的检查过了。”
“佛龛里面如果有问题的话,一般情况下是容易被发现的。”
“为什么?”刘小萌道。
“如果有暗道机关,一定会设计的十分巧妙,轻易是发现不了的。请问,是佛音堂,还是福音堂?”
“是福音堂。”李正云道
欧阳平在笔记本上面写下了:福音堂——佛龛???
欧阳平看了看时间:“走,现在时间还早,才十点钟左右,徐老师,你带我到吴公祠去转转。”
李正云从椅子上面跳了起来:“我也去。”
欧阳平看了看坐在床上的两位女教师,说:“好吧,你们俩带我去,人不能多,也就是参观参观。”欧阳平特意将“参观”二字重复了一下,还加了重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