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午女孩溺水 天黑渔网现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李老师分到吴公祠小学来了以后,心里面没着没落的徐海初老师不久就觉得,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不仅外表帅气阳刚,充满热情,行事也很稳重。有一身的正气。
李正云到吴公祠小学来的第三年的夏天——是一九八一年,吴公祠后面的大滁河里,有一个女孩沉到水里去了,这条河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淹死人。尽管如此,每到夏天,小镇上的少男少女门都会乘着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尤其是中午上学前这段时间,到吴公祠的后面的大滁河里去游一会泳,大男孩子们穿着三角裤头,从河这边游到那边,又从河那边游到河这边,这条河大概有三十米宽,河水也很深,夏天涨水的时候,河中间有三四人深,冬天水枯的时候,最深的地方也有两人深。如果一时兴起,一些大男孩还会扎几个猛子;小萝卜头们光着**,在河边水浅的地方嬉戏打闹;女孩子们穿着平角裤头和汗衫,把身体藏在水里,他们的活动区域往往就局限在码头周围一丈平方米的范围之内,胆子大一点的女孩子会在男孩子的帮助下游一个来回。那个时候是没有游泳衣的,有是有,主要是经济条件跟不上。
徐老师和小李在学校大门口听到孩子们的呼救声以后,冲到吴公祠后面的码头上,蹬掉鞋子,朝着人们指的地方跳了下去,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掉。
徐老师从小在海边长大,识水性,小李老师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是游泳健将。
两个人一会儿沉到水底去,一会儿浮到水面上来,水是流动着的,下去的时候,在上手,浮出水面的时候,人就跑到几米开外的下手去了。他们俩在水里面摸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找到女孩子的影子。女孩的母亲来了,坐在码头上嚎啕大哭、捶胸顿足。小李已经筋疲力尽,但听到孩子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声音,小李老师让徐老师在上面喘口气,歇一会,自己还要跳下去。
有人提议在吴公祠的下手看看有没有,因为大滁河源于将军河,水从将军河流下来,经过李家堡,穿过龙王山和黑松林,绕过小镇,然后再绕过东门镇,最后向东注入长江。女孩是从吴公祠的上手沉下去的,而水在流动,这会儿,女孩一定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小李喘了几口气,在吴公祠的下手跳了下去,刘小萌和皇甫文华站在岸上,他们满头大汗,手心里面也全是汗。
徐老师做了几个深呼吸,也跳下去了,还有好几个人都跳下去了,他们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潜到水底下。可是,女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女孩的父亲来了,他顾不得安慰自己的老婆,到石拱桥的对面喊人去了,徐老师和小李老师也跟了过去。
那里有一户打鱼的人家。一到夏天涨水的季节,这户人家就在石拱桥边架起一个大网,网大得相当于二分之一个河面那么宽,引得很多人站在河岸上和石拱桥上观看,也算是小镇夏天一景。几个人在石拱桥上合计了一会,就开始用拉网从小石拱桥的涵洞开始拉,五六个人兵分两岸,小李和徐老师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直拉到吴公祠的码头跟前,破东烂西倒是网了不少,可就是见不到女孩的影子。
女孩的父亲还不死心,又带着人到石拱桥的下游两千多米的地方往上游拉,一直拉到石拱桥的跟前,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人们站在河岸上表情茫然;女孩的母亲已经被人送进了镇医院,她已经昏厥过去了几次,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天已经黑了,女孩的父亲坐在吴公祠后面的码头上神情呆滞的看着女孩落水的地方,仿佛他们的女儿马上就会从水里钻出来似的。
小李、徐老师他们的举动赢得了众人赞许的目光,李正云尤其赢得了刘小萌老师的芳心,刘小萌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喜欢上这个年轻人的。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有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他的后面跟着好几个人,他带来了一个消息——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他的邻居大老王在起鱼网的时候,网里面有一个人,是个女孩子。女孩的父亲问小伙子是在哪儿网到的,他说是在东门镇的黑桥边。黑桥距离吴公祠有四公里的距离,女孩子的父亲和没有回家的小镇人跟着小伙子一路小跑,小李老师和徐老师也在其中,还有欧阳文化和刘小萌。
人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
结果可想而知,渔网里面的小女孩正是落水的女孩。身体已经僵硬,脸色惨白异常。小女孩的父亲紧紧的抱住女儿的尸体,失声痛哭。
黑暗之中的小镇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空气。
说到这里的时候,欧阳平再次打断了徐海初老师的话茬:“徐老师,请你稍等一下。我提几个小问题,可以吗?”欧阳平一边说,一边从棕色皮包里面掏一个笔记本和一只钢笔来。
“行啊,欧阳队长,你问吧!”徐海初老师的眼睛里面多少有了一点敬意,干刑侦工作的人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轻易不会放过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徐老师,小女孩是中午什么时间溺水的,您能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时间吗?”
“具体的时间?”徐海初若有所思,“小李,你和我一起想一想,学校下午的第一节课是两点,一点五十打预备……”
“徐老师,溺水的时间,最迟也不会超过一点四十,平时这时候,游泳的人都开始上岸了。”李正云脱口而出。
“对,应该是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再迟了。”
欧阳平在笔记本上面记下了这样一行字:溺水时间,下午一点至一点四十分。
“那么,那个大老王的网到女孩尸体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
“应该是在天黑以后,具体的时间应该是在六点左右,小李,你说呢?”
“我看差不多。”
“那个打渔人的渔网是架在什么地方,请你们再说一遍,我刚才没有听清楚。”
“架在东门镇的黑桥边。”徐老师回答道。
“距离小女孩溺水的地点有多远?”
“大概有五六里地的样子。”
“是公里还是……”
“如果按公里算是三公里左右,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带你去看一看。”
“还有一个问题,小女孩有多大年龄呢?”
“这个……”李正云在极力回忆。
“小李,小女孩的班主任是?”
“我想起来了,班主任是殷老师,六(三)班,小女孩十三、四岁。”
“我再问一个问题,女孩的尸体在渔网里面一般会停留多长时间呢?”
“我们学校后面不远处的石拱桥边也有一个捕鱼的,有时候吃过晚饭以后,我们会到石拱桥上去看他起网,一般是十五分钟左右起一次,天黑了以后,就把渔网起出水面晾起来。”徐老师回忆道。
凡是欧阳平觉得有价值的、有疑问的问题,他都要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