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狼嚎(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东之地,有千乘之国,名曰中山,是北部少数民族鲜虞部落所建。春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袭中原,鲜虞部落联盟正是其中之一。直到齐桓公尊王攘夷,联合中原诸侯连年大战驱赶夷狄,终于将入侵的游牧部族赶出了中原大地,而这时,晋国北部的鲜虞人却已经化成了半农半牧的“晋人”。后来晋国衰落,乘着智魏赵韩四家争斗不休,鲜虞人便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中山国建立不久,便被魏国所灭,后它卷土而来,定都灵寿,复兴国家。
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将赵国的领土绽得四分五裂。代郡、邯郸、上党与晋阳是赵国的四个重镇,由于中山的从中阻隔而交通极为困难。中山虽然不是一流强国,却好勇都狠,横挑强邻,给赵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齐、燕把中山作为牵制赵国的最佳搭档,对中山的资助很多,赵国一直也没有解除自己的这个心腹大患,直到赵武灵王横空出世。赵惠文王三年,已经退居幕后,专于军事建设和对外战争的赵武灵王,发动了大举进攻中山的战争,中山国王投降,中山国覆灭。覆灭后中山王族残存势力流亡于太行群山中。并改姓为“易”。
中山国人,驱狼有术,谁也不曾料想,他们不到数年便将太行山的十数股狼群竟数收服,从此威慑太行,列天下十大盗,其首领“易虞”更有“狼王”之称。其后更让人奇怪的是,原本活动河东的中山国故土的狼群竟也成群迁徙于太行山中,平添中山狼威势。中山狼凶暴嗜杀,寻常盗贼不过杀人越货,而中山狼却每每侵袭商旅、村落、城镇,皆是生灵尽殁,更有活人饲狼之举,俨然各国大患。
……
突然,此起彼伏的狼嚎声整齐一致地停止下来,黑夜里只剩下一声充满王霸之气的嚎声,却是狼王发起进攻长啸。
子休心中不由大呼倒霉:刚刚下山就被殴打至吐血,此刻又逢狼群。自己这个穿越男为什么就这么不容易呢?他叹口气,向韩国骑士借了把长剑,握在手中。
这时,只听盗跖冷笑道:“亡国竖子也敢争锋”,他打了个手势,示意众人堵住耳朵。众人虽不名其意,仍依言按耳。只见他纵声长啸起来,龙吟般的啸声直上天际。
这啸声初时清亮明澈,渐渐的越来越响,有如雷声隐隐,竟将狼嚎声压下之势。众人虽已塞外住了耳朵,仍然被震得心旌摇荡,脚步站立不稳,感觉耳边竟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呼啸。
啸声悠悠不绝,震慑得群狼停步不敢向前,黑夜里依稀传来群狼的呜咽之声,若非有人驱使,只怕狼群早已调头溜走了。
骤闻此音,子休心中暗道:刚才十锥之约,自己确实胜得侥幸。
这时,一声铮铮古筝声在群山里响起,声调酸楚有如子夜鬼哭,与盗跖的高昂激越的啸声正好相反。一个极尽惨厉凄切,一个却是激越雄壮。此高彼低,彼进此退。
不知过了多久,声音竟齐齐停歇,众人方才清醒过来。便听盗跖喝声:“十人一伍,结成三锥阵,持火御敌。”
本来已经乱成一团的东山寨诸盗,在闪电间结成了数十个三角锥阵形,每个三锥阵各有三面,每面各有一人手持燃烧的松油火把。
如此迅速结阵,直可与正规军队相媲美,直把子休、韩非一行看得目瞪口呆,心中佩服不已。
“公子,我们呢?”在场韩国骑士纷纷目视韩非请求指令。
韩非道:“依盗跖将军指令便是。”众人方才急忙下马,结成阵形。
“呜——!”随着一声长长的沉闷凄厉的嘶吼,第一拨狼群如潮水涌至,群狼纷纷张着血盆大口扑了上来。

终于与狼群短兵相接了。
短兵相接的过程中,盗跖“三锥阵”的威力渐渐显露出来了。十个人结成三角形,相互保护,配合得严密异常,群狼虽勇猛冲杀,却奈何不得。群狼散开则落单被杀,聚拢则重叠掣肘,相互碰撞,威力大减。
正当狼群与众人相持不下时,突然传来一声怪嗥,这时候,成千上万只狼竟一齐回头,骤然消失在无边的暗夜之中。
“阵形不动,回撤山寨”盗跖高喝道。盗跖此番下令后撤正是深思熟虑之举。因为纵然众人英勇,阵法犀利,挡住了狼群的第一拨侵袭,然而如何能在野外挡住数不尽狼群第二拨、第三拨乃至第四拨的侵袭,人力毕竟有穷尽的时候。乘着狼群组织第二拨进攻的间隙退回山寨,倚险而守,才是上举。
队伍迅速沿着古道迅速往北撤离。渐渐地,山道变得崎岖缠绕,曲曲弯弯,狭窄异常,此地正是“羊肠坂”(近山西省壶关县东南一百六里)。
“羊肠坂”原名“羊肠坡”,因其道路狭窄,盘垣似羊肠而得名。战国时《吕氏春秋》用“九山之一也,盘纤如羊肠”描述之,后来在三国时,曹操行至羊肠坡适逢大雪,曾作《苦寒行》形容其险。诗曰:“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羊肠坂长三里。羊肠坂道宽处可过马车,窄处只容单身,崖间必抓藤攀援,河谷须泅水横渡。然而它却是中原与上党太行交往的一条必经道路。
“砍下山间树枝,堆于山路中央!”盗跖忽然停步喝道。
众人不明所以,但仍依言而为。好在,大家行动甚是快捷,不消片刻狭窄的山路便堆满了半人之高的树枝,延伸有丈余。
“解下松油皮囊,淋于树枝之上”盗跖复道。
所谓松油,乃松科植物或其同属植物树材中的松脂,松油易于燃烧、热量巨大、燃烧持久力强,倘若将松油涂于火把之上,就算燃烧一天一夜也不会熄灭。太行山的猎户们进山长时间打猎时,总要携带一皮囊的松油。
“点燃树枝!”话刚出口,第二拨狼袭便来了。所幸冲天而起的大火,让狼群在山路的另一头徘徊着不敢向前,只能远远对着人群眦牙大嗥。
众人心中大定。然而盗跖却丝毫不敢怠慢:“全军后撤,沿山道洒满木蒺藜”。
蒺藜者,带刺之野生灌木,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之间。春秋时期,人们用碎木块仿蒺藜外形,制作木蒺藜,用于迟滞敌军行动。到了战国,军队便开始用铁片制作铁蒺藜。铁蒺藜也叫四角钉,它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由于战国时间铁的产量很少,各国对铁管制更是非常严厉,东山寨诸盗自然没有铁料制造铁蒺藜,不过好在这太行山森林密布,制造木蒺藜却甚为方便。太行诸盗洗劫商旅之时,每人总要携带一袋,一则可用来拦截行动快捷商旅,二则用来迟滞闻信前来清缴的追兵。
在山路蔓延十余丈的木蒺藜大阵甚是厉害。偶有十数几只勇猛异常的恶狼穿越火群,追了上来,未近人群,却已倒在蒺藜阵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