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行(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横剑在胸,子休心若通明,这是鬼谷子的剑法精髓所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后发制人。
那年,五里鬼谷的天书崖下,自己也曾疑惑:鬼谷一门的剑法为何全然无招无式,来来去去竟只有劈、刺、撩、扫、截、挑、拨、挂、崩、点、划、拉、抹等十数个基本动作?
岂知,老师却说:“上乘剑法,何有定式定招?天地万物,虽变化无穷,却也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只要掌握天下万物最基本的运行变化法则,自然可以‘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不但纵横之术如此,剑法更是如此。”
……
只听盗跖大喝一声,大铁锥带着寒芒,脱手而出,往子休全身罩去。铁锥本是极为沉重,他一出手便生暗光,可见其臂力之强,手法之快。
子休抬脚斜跨一步侧身让开,铁锥恰好在他腰前掠过,回避得甚是巧妙。
哪知盗跖不等铁锥势头转老,手腕一抖,铁锥陡然间转向回头,竟向子休背后直戳过去。
以如此沉重兵刃,使如此刚狠招数,竟能半途急遽转向,人人均是出乎意外。子休也是大吃一惊,他连忙斜斜递出一剑,身体借着这一击之力飘了开去。
盗跖哪里会等子休落地站稳,他挥锥追击而去。
此时,子休的身子还在空中,如何能避。仓促之间,只好强行挥出一剑,封住铁锥去路。
剑锥相交,子休但觉一股大力激来,震得虎口剧痛,身体再也控制不住向后跌去。
在空中翻滚数圈,子休踉跄落地。心道:盗跖的铁锥至刚至猛,且可长可短,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自己如果一味远远与之相搏,不免落于下风。眼下唯一取胜方法就是如何能够欺进他的身旁,发挥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险”的优势。
盗跖的第三锥,转眼之间呼啸而至。
这时,子休也不躲避。他提剑一扫,硬是把铁锥荡了开去。乘着铁锥被扫飞的间隙,他揉身一跃,径直向前,正是要欺近盗跖身旁。
盗跖岂能不知子休想法,正要抖动铁锥围追堵截,可是为时已晚。只见子休欺了近来,铜剑一抖,剑尖分花,竟连刺他胸前三处要害。他当即纵跃闪避开去,顿时落了下风。
子休如何会放过如此良机,他运剑如飞,剑行似龙,飘忽来去,东刺西击,竟有如神助,一时之间竟逼得盗跖狼狈不堪。
盗跖明知自己陷入被动,却偏偏没有办法。铁锥虽然刚猛,却是不适于近身格斗。
你来我往之间,堪堪又拆解了五六招,加上开头两招,眼看十招之限将满,盗跖不由大急。他一扔手中铁链,大吼一声,对着子休当胸就是一拳,丝毫不顾迎面的刺来的铜剑。
拳风扑面而至,子休顿感口干舌燥,呼吸不畅,哪里还敢刺出铜剑。他连忙向后一跃,堪堪避开这声势惊人的一拳。

盗跖大喝一声:“往那里逃?”他揉身贴了上来,又是刚猛十足的一拳。
此时子休背贴峡谷山壁,已无退路,自得挥剑格档。
只听“当!”的一声大响,震得在场众人耳中鸣响不断。
子休的铜剑与盗跖的拳头碰在一起了。
班驳陆离铜剑,顿时断做数截掉于地下。
拳劲狂风暴雨般袭来,子休只觉胸口一阵剧痛,腿下一软,贴着山壁跌坐在地。他再也忍受不住了,张嘴吐出一口鲜血。
这时,盗跖则静立如山,右手兀自紧紧握拳。只见,鲜血沿着他的指缝沥沥而下,却是铜剑划破。
此时十招之约正好已满。虽然只有短短十招,然而其中凶险之处,当真是命悬一线。在场众人无不目为之眩,无不惊心,久久不能说出话来。
“当真少年英雄”盗跖叹声打破了宁静局面。
此时子休业已被韩非扶起,他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笑道:“若非将军手下留请,晚辈岂能全身而退。”
“胜便是胜,何用多言。”盗跖木然道,他朝着韩非一行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且慢!”
伴随着声音,东山寨的人群中忽然走出一人,瞧摸样似是头目,他单膝跪在盗跖面前道:“将军!截道不成,如何交差?”
“颜渊,大丈夫立于天地,怎能食言而肥?”盗跖叹道:“他们若要追究,自有我一人承当便是。”说罢挥手示意众人为韩非让路。
“将军何必作茧自缚呢?既然将军不愿意坏了名声,兄弟,只好代劳了!”
颜渊从地上一跃而起,拔刀相向。东山寨众人顿时群情汹涌,手持兵刃,跃跃欲试。
子休心中大叫不妙,不由暗骂:古人的奸诈之处竟不逊现代人,所谓史书简直就是个“大忽悠”。
就在这时,盗跖大喝一声:“尔等安敢!”他环视众人,一副豪气凛然。
盗跖东山寨众人无不为之震慑,再加上盗跖平素深得人心。一时之间,众人立在当场,没有人敢于带头动手。
此情此景,韩非一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这当口,只要有人再说出一句话,做出一件事,一场混战怕是在所难免了。
……
秋日的夕阳总是去得那么地快,不片刻便已沉入于群山之中。夜在山里拉开序幕。
突然,一声悠长地狼嚎声,响彻太行群山。旷野狼嚎声入骨,僵持在场的众人顿觉毛骨悚然,而紧接着这一声狼嚎之后,却是一阵接着一阵的狼嚎,从四面八方而来。
“中山狼”不知道是谁惊叫起来。
“宁见盗中王,不逢中山狼”这是太行山流传数十年谚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