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同气连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呼延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听到宫内关于杨婕妤封后的传闻之后,首先感到的就是迫在眉睫的危机感。随后,大脑内的第一个念头居然就是来找杨宗保这个孩子。难道这个孩子已经成为自己面对危险时,下意识选择的依靠吗?
呼延玉当然不会承认这个荒诞不经的念头她只是认为,杨宗保从她嫁过来的那天起,就展现了非凡的才智让她从内心建立起了对他的信任。
见到杨宗保在自己进屋之后,就停止了画画。随着画笔落下的,还有耳畔那几丝洒脱的乱发。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窗棂,扫过宗保命运链轮般的耳廓,最后沉凝在肩头的发梢上。
呼延玉走到杨宗保身后,抬手边理顺刚刚尽情挥毫时拂乱的散发,边问道:“可是我的到来破坏了你的意境?”
杨宗保享受着那细若香葱的手指温柔的划过耳后根,解开他的发带,将所有的头发收拢,重新为他结发。他轻叹了一声:“我刚才随意涂鸦,不过也就是个发泄而已。我只是在恼怒,为什么自己总是比‘总军师’的密谋要慢上半拍。”
呼延玉并没有急于将发带重新系好,而是双手缓慢的拂过他的头发,从发根到发梢,她边理顺这墨玉般的头发,边宽慰的笑道:“说起来,你可是还没有到束发的年纪呢,那总军师筹谋多年,恐怕至少也是五六十的年纪吧。你现在斗不过他,也没什么好灰心的。”
杨宗保听着她的劝慰,却是有苦自知,毕竟他现代社会,加上明朝杨慎的岁数,怎么也有七十多吧。虽然人的经验阅历并不能这样简单的叠加,但自己三世为人,有着太平兴国,赈济苍生的宏愿,如今却是被一个总军师绑住了手脚,如何不叫他气闷。
呼延玉此时仿佛忘记了自己此来的担忧,在他看来,似乎任何危机,也没有宗保心情抑郁来的重要。她正尝试着转移话题,就看到了杨宗保刚刚成画的松柏图。
杨宗保所采用的泼墨画法在如今的北宋初年还没有流行,何况他在泼墨之余,也还用狼毫修饰了几笔,使得整个画面,苍劲磅礴之余,多了几分细微处的生意盎然。
当然,就现在的国画而言,泼墨之后,又用狼毫补上几处工笔,显然是画蛇添足的行为。
只是从中唐的《仕女图》一直到几十年后的巅峰作品《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唐代的画风写实中带点奢华,而到了北宋,则是更为讲究细节处的惟妙惟肖。而不管是哪种画风,唐宋以来,画风的沿袭都是遵循着重实不重意的原则。一直到明朝中叶,唐伯虎被世人称为神技的工笔仕女图(其实多为春画),都以细微写实见长。
杨宗保若是只为意境的涂鸦几笔,虽然意境上已经有了险峰苍松的味道,但在此时的人看来,把棵松树画得不清不楚的,有那个意思,却没那个形状,也就落了下乘。
因此杨宗保的画风画法的转变完全是因为北宋的画风沿袭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习惯而变。
呼延玉全神贯注的关注着画面上险峰之上的一对松柏。苍松有些瘦弱却依然桀骜的抵抗着悬崖刮过的劲风,同时护着身后的柏树。
在杨宗保的笔下,柏树的上肢微微倾斜。仿佛是因为遮挡住了阳光照射松树的角度,于是刻意的微倾着身子,让阳光沐浴在抵御山谷寒风的苍松之上。
呼延玉有些感动的说道:“想不到一对再普通不过的松柏,也能在你笔下展现如斯情怀。只是不知绝峰之上,两树根系会否同气连枝,同沐天照,共御苦寒?”
“是啊!同气连枝,原来是同气连枝。原来呼延婶娘竟然比我先领会到这画的神髓。”杨宗保回头注视着离他近在咫尺的呼延玉,笑着赞赏道。
同气连枝?画的深意?这苍松虽瘦弱,却独自抵挡着幽谷的苦寒,保护着身后的柏树。而背后的柏树则侧着身子与它共沐夕阳?这画的深意,莫非指的是自己与身前夕阳下其乐融融的宗保?
可我们二人又如何同气连枝呢?他说这是画的深意,又是想暗示些什么?
呼延玉被近在咫尺的杨宗保以及自己混乱的心思弄得有些迷惘起来。
饶是三世为人的杨宗保,此时也没有办法领会为什么呼延玉的身体会微微颤抖,而攒着他发梢的双手,也越发的用力。

呼延玉看出杨宗保神情里的迷惑与关怀,立刻神志一清。虽然心内对杨宗保同气连枝的想法有些揣揣不安,但她还是努力用平和的语气问道:“什么同气连枝?”
杨宗保说道:“我们以前很可能错了,我们以为这个‘总军师’实力惊人,通天彻地。实际上,他很可能起的只是一个中间调度的作用。”
呼延玉顿时有些傻了,这和我们两个人的同气连枝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当然问不出口,她只能疑惑的问道:“什么中间调度?”
杨宗保说道:“说不定总军师的这个组织是反杨家的,更有可能是反朝廷的。不管这个总军师多有能耐,他都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的力量,直接影响辽邦出兵,直接控制潘佞对付天波府,直接控制王旦王相公无意识的推杨家入火坑,直接控制着沈修仪的争后野心。就算是辽国萧太后,抑或者当今的官家,都不可能同时控制到这么强大的势力。总军师如果自己真有超越官家与萧太后的势力,早就问鼎天下了,怎么还会在背后搅风搅雨的玩一些阴险手段。”
呼延玉问道:“可你不是说,这一段时间的步步杀局都是‘总军师’策划的吗?怎么又会不是他的势力呢?”
杨宗保说道:“这就是所谓的同气连枝了。这个总军师一定深谙朝廷之中各股潜藏势力的角逐。他将一些势力联合起来。这些势力并不归他统属,但是他可以从中调度,某些时候,各股势力共同动作,以达到一个目的。”
杨宗保见呼延玉还没有完全明白,就说到:“我不知道这个总军师到底联合了多少股势力。但他的运作手法我却已经基本知晓,比如,上次对杨家的斩草除根计划,虽然整个行动中还有什么隐在背后的势力得到哪些好处,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杨家一灭,潘佞是高兴的,辽兵是高兴的,宫内想当皇后的沈修援是高兴的。既然他们都想高兴,那么他们的势力都必须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于是,上次针对杨家的杀局就有潘佞的刺客,辽兵的袭击,还有沈修援的暗害皇子。但显然,没有人能够同时控制这三股势力,‘总军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就是个穿针引线,再居中调度的作用。”
呼延玉这时总算明白过来,她长抒一口气,说道:“这么说起来,‘总军师’变得更可怕了,他不再只是个潘佞的首领,而是联合了更多的未知势力。这些势力虽然不归他所有,但他一旦找到几股势力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暂时调动这股力量。”
这一点,杨宗保在上次经历潘佞刺杀之后,就模糊的意识到了。当时他只是觉得被潘美连累的官员的亲族在整个神秘组织里,应该算不上主力。到如今,他才体会到对方同气连枝的联合方法。
这个人居然可以把各股势力调动得如臂使指,可见是个久居官场,对各方势力暗自角逐洞若观火的人物。朝廷中能够有这份资历与才干的人物,应该屈指可数才对啊!那么他们中的谁又是暗自操纵这一切的‘总军师’呢?
杨宗保接着说道:“这次官家封后,利益最为受损的当然是沈修援的势力。于是这个总军师一番运作,使得杨家和诸位忠直之臣,和官家刘修仪,三方处在极为尴尬的地位上。如此一来,朝中一直被寇相压制的实力;在军中一直觉得杨家太过显赫的势力;渴望沈修援封后的势力;与政事堂不和的枢密院,以及‘五鬼’;恨杨家入骨的潘佞都可以在这次风暴中获得利益。所以就算总军师不可以面面俱到的统帅所有势力,但是只要他先行发难,这些势力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放弃添上一脚的机会。”
PS:细心的读者应该看出来,我有隐隐写感情的意图,又缩回去了,没办法,主角还太小,虽然正太推萝莉也无可厚非,可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感情戏,成年后就会有的,我自问写感情的文笔还行,只是现在畏畏缩缩放不开而已。请大家等待之余,推荐一把,写到了宫斗,感觉渐入佳境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