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迎立大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春暖,万物复苏。司马萧正拟北伐雍凉,忽魏种匆忙跑入报曰:“主公,大事不好!”
司马萧心中一颤,惊问道:“何事惊惶?”
魏种单膝跪地,拜曰:“中原生变,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继魏王,已废天子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迁都洛阳;献帝被贬为山阳公,禁于山阳小邑,非宣诏不得入朝。”
原来曹操自被管亥一箭射中面门之后,便患了头风之疾,回许都后精神恍惚,卧病在床。一日忽得一梦,见马来咬,心中大惊。暗思前番梦见马咬,疑为马腾之患;今马腾已亡,为何又梦马咬?至晓唤贾诩来解,贾诩对曰:“马者禄也,大王梦禄马,此吉兆矣。”
是夜,曹操病情转加,召夏侯惇、曹洪、司马懿等交代后事,而后身亡。殁前叹曰:“天下若无孤,早不知几人称帝矣。”
曹操殁后,曹丕继位,更是变本加厉,威逼天子禅位,改国号为大魏,定年号为黄初元年,自号为魏文帝,追谥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加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封夏侯惇为大将军,曹洪为大司马;拜司马懿为雍凉刺史……
司马萧暗想曹操怎么早死了许多年?又听闻司马懿为雍凉刺史,惊曰:“司马仲达广有谋略,若其总督雍凉兵马,待训练成时,必为大患!”
徐庶谏曰:“主公勿忧,曹操因司马懿乃主公族兄,素怀疑忌,不与兵权。今乘其初掌重兵,主公可遣使至雍凉庆贺;并密使人往洛阳许都等处,散布流言,道此人欲连晋讨逆,曹丕心疑,必斩此人也。”
司马萧笑曰:“军师此计甚善,不知遣何人往雍凉为使方宜?”
徐庶对曰:“新城侯司马孚最宜。”
司马萧曰:“便按军师之言而行。”
徐庶又谏曰:“曹丕行此篡逆之事,天人共愤,主公当遣使入吴蜀修好,连结二国,同讨佞贼,以正帝位。”
司马萧止曰:“不可,刘备想称帝之心久矣,必不肯从。”
徐庶沉吟曰:“玄德公不致行此事吧?”
司马萧知道徐庶心里还有三分向着刘备,若不把他辨服,以后伐蜀时恐怕难以尽力,便笑道:“军师高明之士,奈何于此小事上看不分明?刘备义子名封,长子名禅,合起来为何?”
“封禅?!”徐庶惊呼曰。
司马萧微笑曰:“不错,正是封禅!”

徐庶有点犹疑的道:“天子尚在人间,想刘玄德不会如此。”
司马萧见徐庶虽将称呼由“玄德公”改为“刘玄德”,却还是半信半疑,心中亦有些愠火,冷声道:“元直若是不信,可遣人至成都打探!”
司马萧来自人人平等的二十一世纪,心中从无阶级观念,平日里和手下文武都是有说有笑,如朋友般相待,此时心中有火,声音冷硬,徐庶吃了一惊。急跪拜曰:“庶不敢怀疑大王。”
司马萧见徐庶如此,意识到自己刚才之话语气生硬了点,急忙上前搀起徐庶曰:“适才吾因曹丕篡立之事,心情不佳,还望军师勿怪。”接着遍告群臣曰:“吾闻‘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才之臣,宾也;危国之臣,虏也。’今后司马萧如待各位不以师友之礼,请共责之!”
众人听此语皆拜曰:“我等得遇主公,生平大幸也。”
徐庶亦大受感动,谏曰:“刘备仁德素著,兼是帝室之胄,天子之叔,若果登帝位,恐民心皆附,于主公大为不利。”
司马萧知道刘备一向假仁假义,笼络民心,又兼是“刘”姓,他称帝果然对自己大为不妙,遂问曰:“此吾亦知之。若其登基之后,假天子之命令我伐魏,遵,是为人奔波;不遵,恐民心生变。军师以为当何以待之?”
陈宫插言谏曰:“不若主公亦登帝位,以北伐曹丕,南拒刘备。”
徐庶止曰:“不可,主公与刘备不同,非帝室之亲,若贸然登基,是篡矣,恐民心尽失,此即孙权所以不称帝之故也。唯今之计,主公可遣人密至山阳,迎天子驾来汉中,尊为义帝。如此则蜀不敢兴无名之师;主公伐魏亦顺天应人矣。”
司马萧犹豫一下道:“若如此行事,岂不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曹操无异?怕有不妥。”
徐庶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昔日皇室犹在,曹操威逼天子,是欺君惘上之事;今汉室已亡,主公尊天子驾,是奉天讨贼之举也。”
司马萧沉吟片刻,起身拜曰:“谢军师开我茅塞。”随即传令道:“文钦,马岱,汝二人挑五百精锐禁卫,乔装潜往山阳迎天子銮驾,克日启程,不得有失!”
文钦,马岱出列应道:“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