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前往西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75年,汉宣帝即位没有多久,就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经过朝廷众议后,又设立了都护府的管理机构。但是当时,行政机构并不完善,许多诸侯国对此心存芥蒂。并且当时主管都护府的是由四个校尉共同担当。虽然当时汉宣帝只希望设立一名都护尉,一名副都尉。但是辅政大臣霍光说,西域远离中原,不便管理,害怕西域都尉因远离朝廷管治而从事独裁专权,故而让四名校尉共同担任。这四名校尉原本分别驻扎东南西北的校官,如今共同出任都尉,许多政事都无法顺利的实施。并不是这四位校尉争功夺权,而是互相谦让,谁都不会出面管事。其中郑校尉还管些民事,而高校尉、林校尉、何校尉更是懒得管理,只治理他们所属的驻军。而郑校尉又不敢独自专权任事。所以诸国也不知巴结谁,服从哪一位。所以西域都护府设立后,并没有落实责任。而让西域诸国和四位校尉同时上奏朝廷后,霍光才感到势态的严重性。宣帝对此格外恼怒,只是隐忍不发。并且听闻整个乌孙国和大宛国正逐渐被匈奴和康居国所占据,不禁勃然大怒。
“自从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只是图有虚名,对西域毫无管治和威慑的作用。难道这是朕最初的愿望吗?朕深知无才无能,无法跟随先帝相比。但是先帝辛苦开创而留下的基业,朕都无法守住它,朕还有何脸面坐在这里君临天下呢?若是一年之内,势态仍然得不到遏止,请众臣另择明君吧?”
众臣眼看宣帝动怒,都忐忑不安。而霍光大人也自知理亏,便出面奏道:“此事都是微臣失职,未能管治好西域,请皇上严惩微臣。”
“国土沦陷,被人侵占。此乃是大汉耻辱之事。岂能怪罪爱卿。都是朕无才无能,不配作为国君,不配为人君。朕在此向众臣表示朕之无能的羞愧之心。”
“奏皇上,请皇上不必动怒。汉军和匈奴军时常作战,偶尔时有闪失,不足为惧。如今再可整顿西域都护府,再扩大都尉的职权,让他们随时可领兵作战。相信很快就能收复失地。”光禄大夫邴吉大人启奏道。
“如若爱卿所言,朕至少宽慰些。朕不求在任期内有所作才,至少能保住大汉疆土,不然后世子孙就唾骂我等昏庸无能。”
霍光大人此时又出奏道:“请皇上放心,微臣将会在一年之内,全部收回失去。如今当务之急,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都尉之职,派遣能征善战,爱国护民的将领前往西域。如此一来,定能保住西域之地。”
“希望能如爱卿所言。”宣帝冷冷的回答道。
此时,黄门侍郎传奏说,御林军的统领将军张汉在殿外求见。宣帝立即传召。
“张汉,朕一直都知道你想前往西域,领兵驱逐匈奴,莫非你想让朕派遣你前往西域不成?”
“是的,皇上,未将一直渴望有这么一天。为此学习了西域习俗和语言,并日夜练习了骑马射箭,作好征讨匈奴的准备。请皇上准许?”张汉充满自信的说道。
“朕相信你能够胜任。不知诸位大臣意下如何?”
众大臣都不敢哼声。这时辅政大臣霍光出面说道:“皇上,张将军曾在朝中出任谏议大夫,众臣都深知他有治国之才。在掌管御林军后,也管治得有条有理,没有半点差错。微臣相信他能够胜任。但是由于张汉从未领兵出征过,对西域之事,也仅是从书本上获取,难免有不足之处。所以需要有人协助和指点,方可对他有利。”
张汉听闻,正合他之意。“回皇上,霍大人言之有理。末将只是熟读兵书,只会骑马射箭,缺乏领兵和实际作战的经验。所以也不敢独挡一面,末将只能当作偏将。”
“即然如此,张汉,你可先退下去。让朕和众臣商议后,你再领旨准备前往西域吧?”
“是,皇上。末将告退!”
汉宣帝和许皇后挽留不住,而且霍光大人嫉恨宣帝和皇后又宠爱张汉,故而巴不得立即将他驱逐出长安。因此也提议说让他出任西域都护府的副都尉。说是一旦有功劳,能够平定西域各国,还要升职厚赏。宣帝见状,只好任命持掌御林军的张汉出任西域都护府的副都尉。让他协助准备升任为都护府都尉的郑吉大人。郑吉是前任西域校尉郑宣的弟弟,两兄弟已经生活在西域多年,深受朝廷敬仰,而且在西域诸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霍光也重视他们兄弟,故而在西域各项政事上,也放任由他们作主,只需维护大汉的利益便可。
在汉宣帝正式下了诏令,任命郑吉为都护府都尉,张汉为副都尉。张汉算是充作宣诏使,准备起程前往西域,并任职副都尉。宣帝和皇后对张汉依依不舍,强留了几日,方可送行到西门。
“西域路途遥远,危难重重,你要多加小心。”宣帝忧心重重,再三的叮嘱道:“西域乃是我大汉的重镇,也是强我大汉之地。自从先王建立西域以来,不断的扩大和巩固西域的领土和安全。朕深知无才无谋,无比跟雄才大略的先帝相比,故而不强求开疆拓土,只求安稳,守住先帝留下的基业。”
皇后更是呜咽的说道:“本宫和皇上都希望你能留在长安,一起辅助皇上。即然你一心前往西域,希望你能够惦记皇上对你的情义。希望你能够尽忠尽职,守住西域之地。以保皇上的威明。若是让西域沦落他人之手,或是对汉朝不敬,将会损害皇上的威明,世人将会诉责皇上为昏庸之君,无能之君,希望你能谅解皇上之忧。”
张汉感触而自信的宣誓道:“请皇上和娘娘放心,只要我张汉未死,还能领兵作战。张汉会把先帝创下的功业,将会一一守住,绝不会让西域诸国从张汉的手中流失半寸。”
汉宣帝感激的点了点头。随后给他赐酒,派人送出西门十里。
此时,张汉身上穿着将服,戴着灰甲,领着二十六名骑兵,开始风尘仆仆往西而去。
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但是,当时匈奴贵族还控制着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等国,经常出兵截击大汉和西域各地的交通,攻杀汉使,掠取财物。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命赵破奴率军进攻楼兰、车师,并在酒泉(今甘肃酒泉)至玉门关一带设立亭障,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太初元年(前104)又派李广利出征大宛,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畅通,西域各国和西汉的政治经济来往更加频繁。于是西汉把亭障延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带,又在楼兰、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
虽然张汉深知西域尽归大汉管辖,但是由于人烟稀少,经常有土匪和强盗出没,轻则被抢走物品,重则丢掉性命。但是张汉依然乐意轻骑上路,越快越好。因为他听说匈奴正在侵扰着乌孙国和车师国,所以巴不得领上大军摧毁他们。
他们一行快马加鞭的几日后,就远离了京师附近的平原地带,进入了荒漠的河西走廊地带。这时的河西地区,荒漠化非常严重。有时经常遭受风尘暴的垄击。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在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主。山前地区以夏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这些都是塞外的绿洲。

自从汉武帝派遣卫青大将军把匈奴驱逐后,就有许多的内地汉人移民而来,形成了混合种族聚集地。在经过汉昭帝的精心经营之下,从长安到玉门关一带,已经实现了稳定的局面。沿途还有汉军在此设置的驿站和兵营。所以,张汉率领着骑兵很快的穿山过河,一路上没有遭受威胁。只是整日加速赶路,有些疲惫的停下来。
对于张汉来说,幸运的是他出任御林军之时,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优越而养尊处优,仍然整日长达十个小时的骑马练箭,才能让他经受如此艰难的长途旅行。而他所挑选的二十六位骑兵当中。都是非常年轻,大的仅有三十岁,小的十九岁。有些是参加过对匈奴的战争,骑射刀技都是精挑细选,并自愿前往西域去的人。他们虽然身在长安的御林军里任职,却也像张汉一样,渴望前往西域去经过一番磨练和见一番世面。当初挑选人选之时,其中有五十多人也想跟他去,最终挑选了二十六位骑术精良,又能征善战,体质健壮的人前行。
然而在经过张掖郡的一条偏僻荒芜的狭谷之时,竟然碰到一群丝绸商人正被土匪在挡路强劫。他们总共二十七人远远的瞧见,一群五十多人围骑着快马将一群车队围攻住。他们跳下马来,把那些防备薄弱的商人们全都赶在一起,把那几位抵抗的商人给砍杀了,吓得那些妇人和小孩的哭泣不止。土匪们试图将成车的丝绸和玉石抢走之时,正赶上来的张汉勃然大怒。大喊一声“住手!”,回头对着有些惊恐的士兵们说道:
“如果他们抵抗,就斩杀。”张汉狠狠的命令道。随即策马拔弓抢先而走。张汉一边扑上去,一边射死了几个人。他们眼见张汉这边士兵稀少,便叫嚷着吹起口哨,抡起大刀,举起长矛,扛着铁棍,从四面八方的围攻过来。
“跟在我后面,不要分散!”张汉眼见土匪们稀稀乱乱的涌现而来,便回头命令士兵们。然后一马当先,拔出利剑,横冲直撞的砍杀过去。跟在后面的士兵也英勇无敌,抽刀拔剑,抡起就刺就举砍。把那些根本没受过训练,只依仗人多势重的土匪们转眼间,就被眼见这几个小子砍杀几人,吓得乱了脚跟,纷纷的崩溃而逃。
张汉这边有两位士兵受些轻伤,但无大碍。
这是一群胡商,他们准备把中原的丝绸运往西域。有两个商人的保镖被杀,其中有一位商人被刺伤了脚,其它的人还安然无恙,只是受了些惊吓。他们总共被抢走六百两银子。张汉眼见众商人恐惧不安,更是提心吊胆的害怕再遇到土匪,便一路护送到了酒泉郡后,才领着士兵们快马加鞭的继续西行。
在经过三十多天的行程后,终于抵达了玉门关。相传以前西域盛产的玉石就是从此关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玉门关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方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民房。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玉门关城内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高97米城墙。宽均为37米。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设有县丞和汉军的军营。当县丞听闻是张汉是西域都护府的副都尉时,盛情的邀请到县衙进行慰劳。
县丞是一位脸形细瘦,看似饱经风霜,却显得和颜悦色之人。听其言语是那种见识广泛,喜好结交之人。县丞大人姓秦,名潮书,是陇西张掖人。自小生活在关外。
“大人,此翻出了玉门关,就无人烟,尽是荒山沙漠。大人应多备足粮水。”
张汉点了点头。“多谢大人提醒。本官在进入河西走廊之时,经穿过大片了沙漠,也因没有带上足够的粮水,的确是很危险。这一次,本官会备上足够多的粮水。”
“下官听闻,西域各诸侯国时常对汉朝不敬,而且匈奴军队又时常侵扰诸国,不知将军如何应付。”县丞忧虑的询问道。“玉门关是依靠过往的兵役和商人才繁荣发展起来。若是守不住西域之土,恐怕从玉门关到武威郡一段河西走廊也要落入匈奴之手。”
“大人所言正是。一旦河西走廊落入匈奴之手,不仅会丢掉整个西域,恐怕长安都要遭受匈奴的围攻。”张汉也甚有远见的说道:“当今皇上也忧虑重重,害怕不能保住先帝开创的国土。如今本将前往西域,出任护都副尉,希望尽心尽力,维护和安守西域。所以大人不必忧虑,再说听闻郑宣校尉有勇有谋,镇守西域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动乱。所以大人不必提心。”
“将军所言极是,只是听闻郑校尉年老体弱,准备返回中原。不知是何人升任都护府的正尉之职?”因为这玉门关正是通往西域的门喉,任何一点风声消息都会传来这里来。作为县丞自然是消息灵通。若是跟过往的商人结交亲密,更是万事都灵通。
“皇上正任命郑宣大人的弟弟郑吉大人继任。”
“郑吉大人也是做了六年的校尉,常常巡游西域各地,很受西域各国的敬仰。只是下官听闻,郑大人性格正直豪爽,就是有些暴躁,动不动就喝诉人,那些国王君主都怕他呢?若是大人日后跟郑大人共事,大人应该能容忍一些。”县丞好言的相劝道。
张汉微微的笑起来。“多谢大人提醒。张某虽然身受皇上的宠爱,却也不敢持宠而骄。再说,郑大人在西域多年,劳苦功高,风识广博。我等无名晚辈,理应敬仰和谦虚请教,岂会跟郑大人发生误会呢?”
县丞大人听后,欣喜若狂的举杯道:“下官只是看到将军年纪轻轻,唯恐使出性子,伤了和气。今听了将军一言,下官真是放心多了。有如此年轻有作为的护尉,想必整个西域和玉门关内外都会平安无事。下官敬重将军,请将军接受下官之敬!”
“大人多礼了。”
两位大人一饮而尽。随后,张汉命其它的人等一起共桌同饮,等休息两日后,再往西往。
玉门关是张汉的叔父张塞曾开拓出的丝绸之路的见证。以前这玉门关也仅是一个狭谷,自从连通了西域后,成为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的重要扭带。如今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从过往的商人和城中热闹的民众,可以窥视其中的繁荣昌盛。
如今踏入这片土地,的确让张汉想像当初叔父率领大军把匈奴军队打败的情景,真的让他**澎湃。因为对张汉而言,并不是建功立业的诱惑,而是那种豪情壮志,英雄气概,狂野不羁的精神激励着他。希望自已也能够拥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勇于探索,敢于冒险之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