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谏议大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登基大礼完毕的三天后,汉宣帝传召了十四岁的张汉入宫中。宣帝忧心如焚的对张汉说道:“朕在登基之时,只觉得霍光大人的目光让朕背如芒刺,坐如针毡,不知为何故?”
张汉惊讶不己的说道:“此事皇上必须谨言慎行,能忍则忍。昌邑王即位一个月不足就被废掉,所以皇上还是小心为妙。再说,如今一切军政大权都落在霍大人手上,一切均听从吩咐便是。”
宣帝忧愁重重的点了点头。“昨日太后曾询问过朕,要立谁为后。朕自然要立结发之妻许平君为后,可是太后和众大臣却要立那个霍大人的女儿霍成君。朕都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此事由皇上作主。只是希望皇上最好不要显示出对霍大人不满,尽量顺从他便是。”
宣帝重重的叹了口气。“朕要提拔你进入朝廷出任谏官,不知你意下如何?如今在朝堂之中,没有人替朕说话,朕希望你能够辅助朕!”
张汉也想在朝廷上施展自己的政见。特别是有关于西域之事。“若是皇上执意,微臣不敢拒绝。只怕会让皇上失望。”
“你不必忧虑,朕知道你跟朕一样,孤身势微,难于跟霍光这个权相作对,但是若能说出几句正直之言,即使不能让他们改变主意,也应令他们感到羞愧。”
“微臣答应出任谏官,只希望让皇上和众臣关注西域之事。西域仍是先帝和众将臣所开创而来的疆土,如今传到皇上这一代,理应得到巩固和稳定。听闻,匈奴在先帝去世后,又派兵占领了乌孙和大车师国。所以微臣希望上谏有关西域之事。”
“你如此替朕忧国忧民,朕会铭记在心。当务之急,朕希望你能替朕保住许平君的皇后之位。”
“是,皇上。”
次日,汉宣帝在上朝之时,将十四岁的张汉提任为谏议大夫之事。霍大人并无意见。只因为看到张汉尚是冠弱之年,对他不会构成什么威胁。而且霍光也希望宣帝会册立他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以此暗示过群臣在朝议上提起。所以霍光也是为了讨好宣帝,故而对宣帝提拔的张汉并没有放在眼里。
“皇上,挑选有才学的人进入朝廷,乃是利国利民之事。如若张大人真有些才学,又何须忧虑众臣之意呢?”霍光在朝堂上言词烁烁的说道。
“是呀!皇上!”光禄大夫邴吉大人也说道:“自从大汉立国以来,都是从各地选举有才能的进入朝廷。再说博望侯张骞乃是张大人的叔父,曾有功于国。如今他的后人进入朝廷任谏官,也是合情合理。”
“不知诸位对此还有何异议?”宣帝又询问道。
这时建平侯兼御史大夫杜廷年出奏道:“回皇上,微臣对此无异议。只希望张大人日后能够尽心尽责。”
“即然诸位爱卿对朕推荐张汉为谏议大夫毫无异议。”宣帝高坐龙椅上扫视群臣后说道。“那么,朕正式任命张汉为谏议大夫。快宣张汉入殿!”
在黄门侍郎的宣召下,身着长长的黑色官袍的张汉缓缓的步入朝堂。两旁的群臣纷纷的注视着这位年少的谏议大夫。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宣帝在搞一场别出心裁的闹剧一样。因为人人都相信,他对政事能有几分见解,他又能够谏言些什么呢?同时也怀疑宣帝用人是否唯亲是用?

“微臣张汉叩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汉,如今众臣都对你出任谏议大夫没有异议。日后,你就要尽心尽职,忠言忠义去覆行你的责职!”
“是的,皇上!”张汉应声后,就退列一旁。
那位御史大夫杜廷年扫视了一眼年少的张汉,似乎显得不满,总觉得即然跟博望侯张塞有亲戚关系,不知有没有张塞的几分能耐和才能,便出列奏道:“皇上,微臣听闻。昔日博望侯出使西域。开创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可谓是有功于国,有利于国。如今新任的谏议大夫张大人,正是博望侯的侄子。如今朝廷对西域的政策上,不知作为谏议大夫的张大人有何谏议?”
汉宣帝有些担心张汉不能应付众臣的故意刁难,便也说道:“御史大夫询问得正是有理。只是张汉跟朕一样,刚刚接触朝廷政事,不免有些生疏,想必过些时日,定能应付。”
然而张汉满不在乎,暗想即然这些老大臣们不把自已放在眼里,何必不让他们见识自已的一翻才学和见识呢?便出列的朝皇上施礼后,郎郎的说道:“御史大夫所提及的问题,也正是下官所要准备上奏的问题。众所周知,西域三十六国乃是先帝在位时期,派遣大将军霍大将军,卫大将军和李将军相继争讨而得来。再经过傅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后,更是巩固了西域三十六国归属大汉的地位。也使大汉国土向西扩展了上千里。在经历了武帝昭帝两代的经营后,西域三十六国的国民,从国王到百姓,人人都乐意归属大汉为荣。愿意接受大汉的管治。然而在经过两代先帝的经营和治理后,至今西域三十六的仍然未有任何起色。听闻大宛国已落入月氏国,乌孙和车师国饱受匈奴的侵拢,并最终被匈奴所占据。而驻防在西域的汉军却无法将之阻挡和驱逐。由于可见,大汉在西域的管治能力越来越弱,领土越来越小,甚至有被匈奴欺凌的危险。这些都不是微臣所危言耸听,这是从西域边防驻军的将官们上奏的军情状况来分析。所以,若是朝廷再不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不出二十年,匈奴和月氏国将会逐渐蚕食。而西域之地,再无大汉立足之地。”
宣帝和众臣听闻,更是惊愕得默默无语,张汉再继续说道:“如今朝廷清明,上有明君,下有贤臣。特别在武帝驾崩后,匈奴欺凌大汉国主幼小,便领兵侵占了乌孙和车师各国,幸得有霍大人忠君爱国,辅助先帝,再继续派军征讨,又再相继收复。由于可见,西域各国已经严重的依赖朝廷,一旦朝廷安定强硬,匈奴便不敢入侵,诸国也不敢反叛。若是朝廷出现动乱和软弱之时,匈奴便趁机入侵,各国也相继反叛。为了阻击这朝强则安,朝弱则乱的局面,微臣肯恳再重新商议对西域政策,使其无论朝廷变弱变强,西域诸国都不会轻易反叛,匈奴亦也不敢入侵。”
光禄大夫邴吉大人听闻,也深有感触的说道:“回皇上,微臣赞同谏议大夫所议。从武帝设立河西走廊的四郡和派遣校尉治理西域后,从未改变过对西域的政策,如今中原地区天下太平,理应重新考虑采取更为妥当的措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