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死不冥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四海饿死在监狱中的第二天早上,天色暗淡,随后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因为是星期天,子牛兄妹三人还在梦中熟睡,他母亲已起床,洗漱完后,她正想打算到市场里买些菜回来给儿女们做顿早饭,突然便听见有人在“啪啪”的拍打自家的大门,她心里一下子便有些慌乱:“是谁这么早来门蹿门呢,不会又有什么事吧?”
她心存疑虑的走过院子向大门边走去。
“谁呀?”
“我们是公安局的,快开门。”外面有声音回答。
她心慌意乱的打开门一看,只见原先审她的那两个公安站在门外。
“你们……又有什么事?”
魏如华和梁大军两个见开门的是她,站在大门口就大声的对她说:
“你丈夫周四海在木板桥监狱中拒绝交待自己的问题,在杀人事实面前不低头认罪伏法,采取绝食手段,抵抗无产阶级专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已于昨晚畏罪自杀死在监狱中,我们现在来通知你去给他收尸。”
“啊!”杨青云听到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她眼前一黑,两腿软弱无力支撑身体,靠着大门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唉哟,别吓我们啊,昨晚你们家才死了一个,现在又要死一个,家里还有人吗?死人啦。”看着一头栽倒在地上的子牛的母亲,魏如华大声的朝屋里叫着,过后,他们两个就抬腿走开,扬长而去。
三个孩子闻声从屋子里慌乱的跑出来,见母亲倒在地上不醒人事,个个吓得脸色大变,一齐蹬下围在妈妈身边,拼命的摇晃着他们的的妈妈。这样过了些时候,他们的妈妈这才苏醒过来见儿女们都围着她,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害怕的神色,望着她的目光惊骇着。
“妈妈,你咋个倒在地上啦,是谁死啦?”子牛惊慌的问。
“快快……扶妈妈起来。快!……快跟妈妈到木板桥去,你们的爸爸……-他死啦!”
“啊……爸爸死啦!”又是一个炸雷,打在子牛兄妹三人的头上。
母亲拉着兄妹三人冒着小雨跌跌撞撞的来到了木板桥监狱门口,那监狱高大的铁门紧紧的关着,母亲已是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由子牛的两个弟妹搀扶着,子牛哭着向看守大门的公安说明了一下情况,那守门的公安听了这才把他们一家放了进去。
周四海的尸体已被人从牢房中抬了出来停放在监狱里面的操场上,他的身下垫着一张烂草席子,身上盖着一块白布。由于下着小雨,那盖在他尸体上的白布已经淋湿。那块白布小了一些,他身材又高大,盖不住他的全身,他的光脚冰冷的露在外面,母亲在三个儿女的搀扶下摇摇欲坠的走了过去,把盖在丈夫头上的白布掀起一角,看了死去的丈夫一眼,随后用她仅有的一丁点气力对死去的丈夫说:“孩子他爸,你呀……你怎么就这样丢下我们就走了呢,你不是很坚强的吗?我们的孩子都未**,都还需要你的庇护,需要你的关怀,可你……你为啥这样的想不开啊!”
“爸爸啊!……爸爸啊!,睁开你的眼睛看我们一眼吧!”“哇哇……-”三个儿女跪倒在他们爸爸的尸体旁,摇晃着再也醒不过来的父亲,悲痛的哭喊着,一时间昏暗的天空下,冰冷的雨水中,监狱中空旷的操场上充满了全家凄惨的哭声,那场面凄惨至极,无以言表,让人不忍在多看几眼。
雨越下越大,苍天也为之动容,似乎也在为死去的人而哭泣。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里时,你难道还无动于衷吗?啊!老天都伤心哭泣了,你就那样的狠心肠不流出眼泪来吗?无论此时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此时此刻幸福或是不幸,流出你内心真诚的眼泪来吧!让它唤醒我们人类不灭的良知,让我们一起来痛诉和诅咒那一段过去了的无情岁月。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天上下着的雨小了一些,一家人的眼泪和雨水混合流淌着,扑在周四海的尸体上哭得死去活来,子牛的妈妈最后是眼泪哭干啦,她披头散发,拉着丈夫早已冰冷的手,声音嘶哑的说:“叫我们一家今后怎么过啊,四海,你听到了吗?你快起来啊!”
过了些时候,一个弯腰背驼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走了过来对早已哭得死去活来的子牛的母亲说道:“孩子他妈,别再哭啦,身子骨要紧啊,你要想开些,人死不能复生,为了这三个孩子你还要活下去呀,想办法先把人抬出去埋了吧!”
子牛的母亲早已哭干了眼泪,披头散发,目光呆滞,坐在泥水地上,地下的雨水早已浸泡着她的裤子,旁边三个孩子紧紧的依偎着她,听了这位老人的话,她这才从悲伤中回过神来,她在老人跟前跪下,凄惨的嘶哑着声音说:
“老人家,我三个孩子太小,我又是女人家,在昆明举目无亲,实在是没有能力把孩子的父亲抬上山去安葬,您老人家就行行好,帮我找几块木板和几个人来,把孩子他爸收殓一下,抬上山去埋了,您就帮帮我们一家吧!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帮帮我们一家,您的大恩大德我和孩子们永世不忘。”
看着这孤苦零丁无人帮助的一家,那老头于心不忍,“唉”的叹了一口气,对子牛的母亲说道:“看你们一家真可怜,我到村上去叫几个人来帮帮你们吧!”,他说完摇了摇头朝大门外走去,一边走嘴里一边说道,“这是什么世道?真是不让人活了。”
中午过后,那老头找来了几个好心的村民,扛来一口黑色棺材停放在监狱大门的外面。看守监狱大门的公安不让棺材抬进来,他们怕染上晦气。在刚才那空隙时间,子牛的母亲振作精神跌跌闯闯跑回家拿来了她丈夫平时穿的几件干净的衣服裤子和一双布鞋,含着眼泪给丈夫穿在身上,随后草草的收殓了一下,就把周四海抬到附近的山野中埋了。
命运不济逢乱世,青山有幸埋忠骨。
周四海走了,带着对全家人的牵挂和眷恋,带着满腔的悲愤,带着许多让他不解之迷,永远的走了,他来去匆匆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出生入死,征战他乡,血洒疆场,是啊,他死了,我们就盖棺定论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说法;对他过去所做的一切开展讨论一番;如果当时他参加的是****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的抗日部队,那他后来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呢?那他的历史将会重新改写,他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无数次战场上留下的十多处伤疤将证明他是一个英雄,应被人们歌功颂德,被后人爱戴,那解放后他的前程更加远大,也许当更大的官,指点江山,闲庭信步。或者是用他的才识在讲台上耕耘,在黑板上播种,多年过后桃李满天下,那他百年过逝之后,他的墓前便是鲜花盛开,后人敬仰。可是他却没有这样的结局,同样是中国抗击日寇的部队,他参加的却是后来被**撵得鸡飞狗跳跑到台湾的国民党的军队,就是他在年轻时走错的这一小步,竟让他后来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尊严猪狗不如的活着,他的付出没有什么回报,最后甚至是自己壮年的生命都搭了进去。
周四海永远的走了,他传奇,屡遭厄运的一生,如夜幕下苍穹中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闪亮,短暂,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我们可以大声的对苍天说:他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亲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生养他的这块土地!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这件事过后,子牛的母亲大病了一场,过了两个月,一家人才慢慢的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子牛的母亲抓了家里养的两只大母鸡又到街上买了一些饼干糖果,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木板桥郊外,找到了在他们全家最无助,最需要帮助时为他们安葬亲人的那个老人的家。
老人家姓王,叫什么名字就不清楚了,我们就叫他王大爷吧,六十出头,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皱纹,面目慈祥,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心人,算好子牛的父亲出事时,在监狱里碰到他,要不然啊子牛的父亲还不知道怎么样落土为安。王大爷本来是有两个儿子,不过都死啦,大儿子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牺牲了,小儿子在文化大革命的武斗中也被打死了,他和老伴相依为命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家里都是一些破旧的家具,是一个真正的贫下中农的家庭,由于年事已高做不了力气活,王大爷只好通过在昆明市当公安的一个侄儿介绍到木板桥监狱做临时工,在监狱里扫地,或是到监狱的厨房去打杂,用每月得来的不多的几元钱来维持两老的生活,因而也就在那天早上在监狱里碰到了他们一家,并在他们一家危难时伸出了手拉了一把。

见到他们一家来探望,王大爷两老心里也特别高兴,把他们一家迎进屋里面来。进到屋里,子牛的母亲把带来的东西放下随后就招呼两个老人坐在正堂上,过后就把她三个儿女拉了过来,齐齐的跪在两位老人的面前说:“大叔,您在我们困难时,萍水相逢出手相帮,我们一家心里感激不尽,今天领儿女来向您表示万分的感谢,您老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永世不忘。”随后子牛兄妹三人跪着齐齐喊了老人一声“爷爷”,给他的老伴也亲切的叫了一声,“奶奶”三个孩子懂事的给两位老人磕头谢恩。
“唉啊!哪能这样,快起来,快起来。”王大爷爬满皱纹的脸上已是堆不下的笑容,赶快站起身,把跪在地上的兄妹三人拉了起来,并笑眯眯的看着兄妹三人说,“哟,啧啧,看看,个个眉清目秀的,多懂事呀!长大一定有出息。”
儿女们给王大爷两老磕头行礼后,两家人在一起的气氛又好了许多,两家在一起拉着家常话,过后王大爷两老要留全家吃饭,子牛的母亲也高兴的答应,并到厨房帮着做饭。子牛的母亲又想起了那几个帮助她一家安葬亲人的村民来,又对王大爷说道:“大叔,上次帮我安葬孩子他爸的那些人在不在村子里?”
“在,他们都在。”王大爷回答她说。
“我想叫他们一起来吃顿饭,表示感谢一下。”
“行啊,叫他们一起来家聊聊也好嘛。”王大爷随后就出去叫人了。
过了些时候,王大爷领着那些人进到屋子里,一阵寒暄过后,子牛的母亲又把三个孩子领到他们的跟前,一一跪倒,磕头行礼以表示感谢他们对全家的帮助。随后大家坐下来在一起闲聊,在闲聊中他们几人这才讲到那棺木的事,那棺木可是王大爷自己百年之后用到的东西啊,哪想得到竟然给孩子他爸用上了,听到他们说的这个消息,子牛他妈妈一下子惊呆了,只听得“扑嗵”的一声,她双膝已跪在老人面前泪流满面的对老人说:“大叔,我丈夫周四海早年父母双亡,年轻时出生如死,征战他乡,而今遭人陷害,惨死在监狱中,您虽萍水相逢,却能鼎力相助,出手相帮,还用上您百年之后的东西……才使他落土为安,我妻儿几个孤苦零丁,对您老的恩情没齿难忘,你们就是我丈夫的再生父母,就是我孩子的爷爷、奶奶,今后,我们一家一定好好的孝敬您们。我现在就跪着叫您们一声爸爸妈妈,”子牛的妈妈跪在地上亲切的喊道。接着她又给两位老人磕了三个大响头。
“哎呀,你们困难时我们帮一把,应该的嘛,快起来。”老人伸出手来拉她。
“您不答应,不认我们一家是您的亲人,我……就不起来。”她哭着说道。
“好!好!我答应你,快起来,快起来,我的乖女儿哟。”
“爸爸!”她发自内心的又叫了一声。
“唉!”王大爷亲切的应了一声,脸上的皱纹也在幸福的抖动着。
他老伴此时也走过来想把她扶起来,子牛的母亲也对她甜甜的叫了一声:“妈妈!”
“唉!”王大爷的老伴亲切的答应道,过后,她已笑得合不拢嘴了。
“王大爷,您老这是多年积德修来的福份啦,今天得了这么一个乖儿媳,还有三个孙子,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快!快摆上喜酒,让我们大家给您庆祝一下。”其他几个村民说道。
大家欢天喜地的在王大爷家里吃了一顿早饭,子牛的妈妈轮流着给他们敬酒,子惠乖巧懂事的给奶奶碗里挟着鸡肉,嘴里还不停的说:“奶奶吃鸡肉,好吃着呢。”这顿饭大家在一起吃得高兴,其乐融融,几个村民酒足饭饱后说地里还有农活,就走了,子牛的妈妈又再一次的拉着他们的的手,说着感谢他们的的话,把他们送出屋外,最后是目送着他们远去,随后子牛的妈妈到厨房收捡洗涤了一番,她便对王大爷说:“爸爸,我想带儿女们到他爸的坟上去看看。”
王大爷听了后,说:“去吧!你们娘儿几个从城里来一趟也不容易,从这里上山就近了,从家里拿上些焚香和冥纸去,让儿女们给他爸爸烧一下……去看看吧!”
子牛的母亲手里提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些焚香和冥钱,带着三个儿女从王大爷家走出来,顺着田间小道绕了些路过些时候就来到了山脚。在慢慢的向上走些崎岖山路就来到了山上,在一片松林中有一座没有墓碑的新坟,周四海就躺在里面。三个孩子见到这堆坟土,懂事的跪下来动手点香烧冥钱,一家人沉默不语久久的没有说话。
上山来时,子牛的母亲心里就默默的对自己说要坚强些,告诫自己不要在孩子们面前再流泪,他们还小,在他们面前哭多了对他们的身心影响不好,领孩子们上山来看看就回去。哪想到上山后看到这堆黄土,又悲从中来,霎时泪水又在眼眶里打转,眼前又闪现出一幕幕和丈夫生活在一起的往事来……想起他俩的相识,自己倾慕对方,花前月下,两人互诉衷肠,想他宽厚的胸膛,想他那双深沉让她看了一眼就忘不掉的眼睛,想他俩恋爱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想他们婚后甜蜜的幸福生活,想他们的孩子出生后给家里带来的欢乐和幸福,想他怀念死去战友的那声长叹,以及待人的直率诚真……再想下去便是他后来遭遇的不幸和厄运,结婚时他们曾经说过要白头偕老直到永远,执子之手永不分开;可现在他却自个先去不在回来,心里真想狠狠的在他坟前骂他几句,搜肠括肚半天却又找不到骂他的理由,和他生活多年,无论家庭遭遇到多大的困难或打击他俩从来没有吵过一次嘴,红过一回脸,他们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他对孩子的教导是循循善诱,以做人为本,在外面无论他受到多大的打击和委屈,回家后从来不拿孩子们来撒气打骂泄愤,默默的一个人咬着牙扛过去。他是一个行得正,站得直的伟丈夫,是一个孩子们的好父亲,这样的好人老天却容不得他活在这个世上,非要他抛妻弃子,撒手人宸凄惨的离去。想到这些子牛的母亲又情不自禁忘掉了刚才心里面告诫自己的话,不顾一切的一下子扑到那坟堆上嚎啕大哭起来……。
那打她心里涌现出来的悲痛不可抗拒,那撕心裂肺的哭泣又引得兄妹三人深深怀念起长眠在地下的父亲,兄妹三人也不由得跟着母亲一样扑倒在坟上大哭。顿时,山野哀嚎阵阵,痛哭声声,凄惨至极,鬼神为之肃立。
混沌不清的世道,鱼目混珠,忠奸不分,老天瞎眼啊!
这样过了许久,一家人的眼泪都哭干啦,他们又眼睛发呆的坐在坟前,谁都没有说话,静静的陪伴着长眠在地下不在醒来的亲人,直至夕阳西斜兄妹三人这才搀扶着母亲下得山来,回到城里家中已是撑灯时候。母亲没有心思做饭,乖巧的女儿子惠又把爸爸的遗像抱在怀中,一家人就这样静静的搂抱着坐在屋中直到深夜……
岁月蹉跎,令人寻味。
时光荏苒,年复一年。
1969年4月5日,是清明节,子牛的母亲从殡仪馆把李飞鹏教授的骨灰盒拿出来,埋藏在她丈夫的旁边,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以孩子们的名义为丈夫和李教授各人立了一块碑,两块碑立好后,她默默的伫立在李教授的坟前,心里默默的对李教授说:“孩子他爷爷,如今您已经和四海在一起啦,你们活着时我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我不相信我丈夫周四海会杀了您,要是您地下有知,就跟四海说说是谁杀了您,再让他托个梦给我,让害你的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为四海洗清不白之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