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青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之间已到了1969年7月中旬,子牛已刚好高中毕业,他已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那时全国上下为了响应伟大的领袖**在1968年8月向全国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已于68年8月底从全国各大城市中送出一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到祖国的边远农村和边疆去,那一年上海,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等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都有来到了云南的边疆插队落户,他们被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吸引着,这些知识青年以能来到祖国的西南边疆插队落户为荣,对他们来说云南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全国上下各大城市在68年送走第一批初高中毕业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69年8月又再次掀起下乡的**。
1969年8月中旬,是昆明市人民群众最难忘记的日子,他们要送走自己城市中优秀的儿女到边远农村和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时又要到南窑火车站迎来全国各地优秀儿女,随后又再把他们送到云南的边疆和农村去插队。一时间昆明市区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打江山开天地,不靠天来不靠地,不靠父母,靠自己。’”等等的一些宣传上山下乡的标语口号,全城人民在送知识青年下乡的这一天,倾城出动,沿路夹道欢送,前面开道的解放牌卡车上架着高音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沿路锣鼓宣天鞭炮齐鸣,后面是秧歌队伍扭得疯狂热烈,十几辆卡车满载上山下乡的知青就这样在全城人民的热烈欢送下浩浩荡荡的开出城来,奔向云南的四面八方。
子牛和李麒麟也坐在其中的一辆卡车上,他们头上戴着草绿色的军帽,胸前戴着大红花和**象章,左肩挎着一个草绿色凡布书包,右肩挎着一个军用水壶在系上一条耀眼的白毛巾,书包和水壶被腰间皮带扎紧,显得英姿爽意气风发,车上的知青个个都是激动不已,欢呼雀跃,他们脸上都充满着藏不住的喜悦,个个感到光荣和自豪,高兴万分。高兴的事有几方面,一方面是高中毕业了,表示自己已长大**能跨入社会去大干一番事业了;另一个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都很幸运,赶上好了时候,积极的响应了伟大领袖**的号召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大干一番。再一个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以前都是在昆明市生活和学习,从来没有到过其它地方,这次像小鸟一样的飞出来,自由自在的不受父母约束,那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天大的好事了。
他们在车上手捧语录一路高歌,歌声沿路飘荡,到下午时已翻唱了好多革命歌曲,《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最后又把革命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白毛女》、《红灯记》、《林海雪原》等等其中的一些片段来哼唱,车上的气氛热烈,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坐在车上的青年。
子牛和李麒麟坐的汽车是向着滇东南方向开进,在开远停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送知青下乡的几辆解放牌大卡车在开远汽车站分道扬镳,一部分知青分到红河州的河口和金平农场,运送子牛他们的这辆汽车随后爬上高高的东山坡顶,又继续向前面进发,来到文山后又歇了一个晚上,第三天下午汽车把他们送到了麻栗坡船头的天等农场──那就是他们插队落户的地方。
麻栗坡船头的天等农场,地处滇东南最南端,在有名的老山脚下,和中国的友好邻邦越南山水相连。所谓“西南边陲”正是指那个地方,后来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就在那里打响。它四面环山。正北方向是连绵起伏的老山山脉。越来越高,正南方向是较为开阔的丘陵地带。四周是大大小小的山峦分布其间,一条大河沿农场场部不远奔腾而过,流入越南境内。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农场主要以种植橡胶、水稻、包谷为主,当地民族以汉,壮,苗,瑶居多,民风淳朴,夜不闭户。
为了迎接这些知青的到来,使他们安家落户,场部及时的腾出了两个仓房,给知青做住宿,男女各一个,就在场部大队的边上,来到的头一天晚上,场部杀了一头大肥猪来欢迎他们,那些村民们也非常热情好客,自发的从各家各户中拿出自己家酿制的米酒来招待他们,也就是在那天晚上,子牛和李麒麟才知道了酒的味道和它的威力,吃过晚饭后,在场部操场上点燃了一大堆篝火,大家有说有笑的围坐在旁边,附近的越南边民也闻讯赶来,操场上随后黑黝黝的就围了好多的人,场部的领导带头讲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紧接着是李麒麟代表所有知青发言,他最后高亢激昂的说:“乡亲们,我们一定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听**的话,听党的话,在这广阔天地里和你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战天斗地,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抛洒在这片热土上……”他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热烈不断的掌声。过后篝火旁边腾出了一个空地,最先是苗族同胞们跳起了芦笋舞,然后是壮族同胞跳起了好看的手巾舞,知青们也被当场的气氛感染,情不自禁的站起来拿着红宝书给大家跳起了忠字舞,但最好看最让知青难忘的还是越南边民跳的竹杆舞,他们排成两列,在地上敲打着手里的竹杆,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一些人又拉起手来在欢快的节奏中在竹杆中跳动,好看极了,整个晚上热闹异常。那晚,这些从昆明来的知青永生难忘,大家都被热情好客的村民拉着跳起了竹杆舞,跳了很长时间,不知不觉大家都学会了跳竹杆舞,那晚夜很深了才散了场。
知青的到来,确实给偏远避塞的山村带来了山外的气息和文化。这些知青的穿着打扮便是当地青年学习的榜样,知青胸前挂着的**像章更是山民们羡慕的东西,那些像章有大有小,各式各样,特别是知青中有两枚**像章更是当地人看着最稀奇的东西,无论大人和小孩子都想得到,一枚是李麒麟胸前戴着的像章,另一枚是王红军戴着的像章,这两枚像章从外观上看,除做工精致好看外,最大的特点是到了晚上它能从**头像四周闪闪的发出萤光来,在那个年代,这些就是最稀罕的东西了,后来有一个村民说要用两只大母鸡来换李麒麟的那枚像章,但最后还是没有换成,李麒麟也把它当作宝贝,随时随地的带在胸前,其次就是知青头上的那顶的确凉军帽,也是当地青年非常想得到的东西,那时有一顶军帽戴在头上啊,那也是威风八面,藐视一切的了,再一个就是男知青身上穿着的白蓝相间的海魂衫,也是当时非常时髦的衣服。
场部当时设一个革委会,革委会主抓场部全盘工作,下面分四个生产大队,四个生产大队地点较为分散,场部设一个民兵大队,又随生产队分成四个民兵小队,知青到来后,一时间没有把他们分散到各生产大队去,还让他们吃住在一起,所以知青点就设了一个团支部,李麒麟因为在学校时就入团了,加之有父亲的那层原因,知青点的团支部书记就非他莫属。知青点他们又设了一个民兵小分队,队长就由王红军担任,王红军跟子牛和李麒麟也是同校同学,但不在一个班,是一个年级。他父亲是南下的老红军,这小子长得满帅气的,皮肤白净,个头高大,从小不爱读书,喜欢舞枪弄棒,上初一时就闹着他爸爸买一支汽枪给他,并吓唬他爸爸说如不买汽枪给他他就不读书,他爸爸最后是没有办法只好给他买了一支汽枪,几年下来王红军的学习没有长进但枪法炼得百发百中,指哪打哪,在学校时就有了神枪手的称号,不知有多少鸟儿惨死在他的枪口下,他立志长大后也是要去当兵的,在高二时也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当时在学校读书时,李麒麟和王红军都是又红又专的先进分子,下乡的知青就数他俩的出身最好,苗子正。场部也紧跟当前形式,给他俩安排些角色,锻炼他们,要巩固社会主义的江山,就得培养红色的接班人嘛!在知青当中,李麒麟和王红军就像是鹤立鸡群,别人只能望其项背,不能相比。来到天等农场插队的知青总共是十二个人,八男四女。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农村,大家开始都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晚上天黑下来后,到处是一片漆黑。仓房里点起的小煤油灯让大家感到生活一下子倒退了好多年,似乎是退回到那古老的原始社会,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电灯看起来就平常,但在这里,就大不同啦,电灯就是非常稀奇的了,好多的村民至今还没有见过电灯是啥玩意呢。
接下来,真正的知青生活开始了,每天早上,只要是外面挂在榕树下的烂铜盆被敲响,知青们就得起床。扛着锄头上山来劳动,挖地开荒,或者是种胶苗,开始大家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个个是生龙活虎,争先恐后,不怕苦来不怕累。在山上劳动时累了就休息一下唱唱歌。歇上一会儿又继续干下去,真有点战天斗地的精神。可是过了几天,手也磨起泡了,背也酸痛了,就连唱支歌的力气也没有了。收工回来就想睡觉连饭也不想吃了,这样熬过了一些日子才又慢慢的恢复过来。
天等农场革委会主任名字叫黄定帮,四十不到的年纪,个头中等,一双鼠眼深陷在眉骨里,鼻子扁大,朝天出气,满脸的横肉,看人的目光总让人摸不透,神迷莫测,在这里一时还不好形容。他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却是一个善于心计,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家伙,他对这群知青谁家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呀谁是工人阶级的子女呀,他渐渐的摸排清楚了,他想:李麒麟是昆明市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那这个人有来头,他在这里下乡当知青也不会呆上多长时间,自己好好的巴结他才是,只有这样自己将来才会有更风光的出头日子。王红军的父亲是老红军,他就是一颗真正的红苗子,那他也是得罪不起的。黄定帮也清楚了周子牛的父亲是一个与人民为敌的反革命分子并且是畏罪自杀死在狱中,在来到这里插队落户的知青中,周子牛的出身是最不好的,属于“黑五类”,像他这样家庭出身不好属于“黑五类”的下乡知青还有一个,名字叫谢秀秀,是一个漂亮秀气的女孩子,她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至今还关押在牛棚里。
由于家庭背境的原因,周子牛感到在这里他是低人一等,由于在他少年时家庭的变故和世间的不公平给他年少的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他也就不在梦想有什么好事会降临在他的头上,因而做事小心谨慎,默默无闻的干着劳动,他和其他知青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多说话,闲下来时,其他知青就在一起打打扑克拱猪,下下象棋,或者三五成群的约着到其它生产队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时,他就远离人群拿着画夹到河边写生以打发无聊的知青生活。原来在学校时,他和李麒麟是非常要好的,又是同桌,李麒麟在子牛一家最困难时曾经帮过他们一家,所以,对李麒麟子牛是有感激之情的,如子牛的家庭不发生变故,那他俩的同学友谊就会正常的发展下去,那到了现在俩人一起下来当知青时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好同学,好朋友的铁哥们才对。但高二上学期子牛父亲出事以后,两人的关系渐渐的疏远了一些,其实两人心中都在想着对方,少年时建立起来的纯真友谊咋说忘掉就能忘掉呢!但无形中似乎又有什么东西在把他俩隔开,子牛想想觉得还是各自家庭政治背景的原因吧!
天等农场场部住地往下走一段路便到了愁阳河边,愁阳河从中国这边的深山峡谷中出来,到这里时河面已有些宽广,此时已是9月上旬,洪水泛滥的季节已过,河水泛黄,不太清澈,它无声无息的静静流淌着,在前面拐一个弯便隐入在越南的深山密林之中,子牛在河边独自一人支起画架在画画,画累了手有些酸痛时便会躺在河边的草地上休息一下,或是默默的看着河水出神,自从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后,他变得有些自闭,忧郁,沉闷,不爱搭理别人。怕跟同学和熟悉的人讲话,更害怕他们看自己的那种目光和他们脸上的表情,所以,子牛自从父亲出事后就不喜欢生活过的熟悉环境,因而对他的家乡——昆明,这个城市他没有多少留念的地方,因为这个城市给他的心里留下了很多的创伤,太多的痛楚,他就像是森林中受伤的小马鹿,正需要找一个地方,换一个生活的环境歇息下来舔犊一下心灵的伤痛,以给心灵得到慰籍,这次下乡到这小山村来刚好满足了他这个愿望,但来到这个地方后,他又怀念起昆明来,它始终是自己的故乡嘛,当然心里时常挂念得最多的是在昆明的母亲和自己的弟妹,不知自己下乡后他们在昆明生活过得可好?母亲的身体是否安康?虽然到这里落户后先后收到过妹妹写来的几封信说全家身体健康,不用他挂念,但他心里总是放不下来。
在经常到河边写生画画的那些日子里,女知青谢秀秀没事时会一个人端着盆里面放着些脏衣服到河边洗涤,两人也就会在河边草地上说说话,其实,她每次洗的脏衣服也不多,洗好衣服后,她不会马上走开来,静静的站在子牛的身后看他写生,她跟子牛不是一个学校的,来到这里插队后两人才慢慢的认识,相互间两人都知道对方的身世,就有了点同病相怜的味道,他们的话也很投机,谢秀秀身材高,皮肤白白的,脸蛋娇好,两只眼睛水灵迷人,但她眼里总是流露出一种难于让人说清的忧郁,她的眼睛不轻易看别人,总是默默无声的低着头,表情冷淡,让人很难清楚她心里想什么,但子牛心里知道,她的心跟自己一样的受到过伤害,她少女的时代过年并不愉快,跟自己一样的过得痛苦。在四个女知青中,谢秀秀最漂亮,当然啦,其他三个女孩子也各有千秋,姿色都很出众,昆明的女孩子嘛,都很漂亮,但要论起各方面来,还是谢秀秀要好看得多。就因为她很漂亮,其他三个女知青都不大愿意跟她走在一起,女人天生爱吃醋,嫉妒心很强,小心眼特多,在宿舍里她很孤独,四个女孩子表面上友好着,嘻嘻哈哈的打闹,其实不然,总会为一些小事闹别扭,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世上唯有女人和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子牛和谢秀秀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渐渐地多了,上山劳动干农活时子牛也乐于帮助她,大城市里下来的女孩子嘛,从小都有些骄气,上山劳动时几个女孩子都经常落在后面,子牛在父母被抓走关押起来的那些日子里,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学校到工地打工来维持兄妹三人的生活,从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他干活很卖力气,又不吭声,把自己的农活干完后就过来帮助谢秀秀,这让谢秀秀心里很感激他,也会帮他洗洗换下来的脏衣服,其他知青都知道他们两家的家庭背境,见他俩相互的帮着对方,当时也没有往别处去想,但慢慢的知青队里有些谣言传出来,说他俩在谈恋爱,话也传到他俩的耳朵里来,这让他俩很难堪,本来嘛,年青人在一起总会有些故事要发生的,他们已从学校跨入社会,正是青春焕发的时候,青年男女在一起相处发生感情也是正常的事,不足为奇。但有些人见他俩经常在一起就是不得他们,说他俩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作怪,上纲上线的乱套,场部革委会主任黄定帮还把他俩分别叫到自己的宿舍里去做思想工作,黄定帮对子牛说:“周子牛,你下乡来到这里的表现让我不满意,其他知青都能跟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你没事时就会乱画画,这不好,你的家庭出身我们是知道的清清楚楚,你要跟反革命的父亲划清界线,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能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其他知青都说你和谢秀秀谈恋爱,这是真的吗?”
子牛心里面不承认他和谢秀秀谈恋爱,更不理解谈恋爱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但他不能反驳,只能听他批评自己,不敢有不同的意见。
“你说,你是不是跟谢秀秀谈恋爱了。”
“没有嘛,我们俩都是为了响应**的伟大号召才来到这里落户当知青的,是一般的同志关系,我们没有谈恋爱。”
“这就好,你们俩的身份都非常特殊,不要经常走在一起,省得群众说你们俩的闲话。如你要找对象,就得找贫下中农的女孩子,难道说你要自己生下的孩子全部都是一堆‘黑五类’的狗崽仔吗?”

他说的话让子牛心里有些好笑,这样的狗屁逻辑,他这个革委会主任竟然也说得出来,子牛从心底里看不起他。
周子牛和谢秀秀被黄定帮分别做思想工作后,后来的交往就少了些,淡出人们的视线,子牛更是小心谨慎的做人,怕别人说他的闲话,谢秀秀随后被黄定帮安排到农场场部小学代课教书,做了一名编外的人民教师。那所小学也在场部不远的一个山头上,慢慢的,谢秀秀变了好多,也敢抬头看人啦,脸上也有了笑容。
子牛没有变,照样没事时到河边写生,谢秀秀和他的事后来就没有人再提起,他后来在河边写生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在河里打鱼为生的老汉,那老汉五十出头的年纪,由于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侵蚀,老汉古铜色的脸上已爬满了深深的皱纹,子牛在河边画画,他在河里打鱼,开始是各做各的事,相互不来往,但后来老汉在河里打鱼累了就把船划到岸边来歇息抽一袋旱烟,看他作画,过后他们就慢慢的交谈起来。这样,子牛也就知道了他的一些身世。
老汉姓陆,我们就叫陆大爹吧,越南华侨,四年前越南战争打了起来,美国为维护它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并有野心想把越南征服过来从而从太平洋的另一边来威胁日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就扶持南越政府派装备精良的部队飘洋过海来越南挑起战争,越南北方的人民也就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奋起还击,陆大爹先后把两个儿子都送到了前线的战场上,在保家卫国的这场战斗中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英勇牺牲了,他老伴听到噩耗传来悲痛的哭得死去活来,随后一病不起,最后是整个村庄被美国飞机丢下的燃烧弹烧成一片废墟,他老伴和村里的一些人也葬身火海,他跑了出来,家没了,亲人也没啦,陆大爹真正是鳏寡孤独,无依无靠,他只好跑到中国边境来在这里打鱼为生。
1965年初始,越南战争开始暴发,英明的伟大领袖**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也在密切的注视着这场发生在中国南部邻邦国家的争斗,也深知这场战役谁胜谁败对社会主义中国存亡的意义,前苏联老大哥也密切关注这场战争。所以当时中国虽然贫穷,但还是勒紧自己的裤带给越南北方以人力、军用枪枝和物资上的援助。在中国领土上也打出了“抗美援越,保家卫国”的口号。当时子牛还小些,不太懂事,家庭又遭遇许多变故,因而没有把这场越南战争记在心上。
在子牛的眼里,陆大爹牺牲的两个儿子就是他心中佩服的英雄,跟电影里的王成,洪长青一样令他崇拜和敬仰,但又为他们的英勇牺牲而感到深深的叹息。子牛生活的年代,是崇拜英雄,争当英雄的年代,自从1949年全国解放后,八一电影片厂每一年都要导演出好多战争题材的影片,如《英雄儿女》,《地道战》,《党的女儿》,《董存瑞》,《冰山上的来客》,《铁道游击队》《英雄虎胆》等等。这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子牛在小时候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但总是百看不厌,每一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情节发展到那里了,电影里面英雄人物的台词怎么念,反面人物,敌人的台词怎么念他都能背得下来,并学得惟妙惟肖,每次看到电影里那些英雄人物被敌人杀死,英勇牺牲时随着电影里悲壮的音乐响起他都会痛哭流泪,过后心里就会发誓长大了要当一个英雄,但在他少年时候他家庭发生变故,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他这才发现英雄他是当不成了,为什么呢,他有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父亲,哪有反革命分子的儿子当英雄呀,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个个都是苦大仇深,受尽压迫剥削,受尽反动分子的迫害的,所以在他少年的心灵深处,他有一段时间非常记恨自己的爸爸,恨这个反革命父亲让他当不了英雄。
他心里崇拜英雄,长大想争当英雄。而现实生活中他发现他心里所崇拜那种英雄不多,因为他生活的年代中国已没有大仗可打了,边境上虽然有些摩擦,但打得不大,轰轰烈烈的战争已经离他们这代人远去,进入到和平时期,但每一年全国上下都要号召向一些和平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学习,而这些和平时期的英雄除了雷锋叔叔以外,他都觉得不是他心里崇拜的那种英雄。他心里所崇拜的英雄就应该是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救苦难大众于水火的那种英雄人物。其实他生活中就有这样的英雄,就在他身边。他一生下来这个英雄就一直的庇护他,关爱他长大,只不过这个英雄是一个悲情英雄,就是他的父亲──周四海。
在子牛的父亲活着的时候,他父亲周四海一点儿也没有对他的三个儿女讲过自己的过去,他那些出生入死,在异国他乡征战密林,几次险些在鬼子的枪口下送命的传奇经历本来应该讲出来让后人传颂,或者是写出书来万古流芳,好让孩子们崇拜一下自己,也让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他们说的那种英雄,但他没有,因为自己参加的是国民党的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都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其余都是粮”的大政方针和纲领下对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学校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大陆的所作所为是一棍子打死而不能让他们发出声音来喊冤叫屈,那时的中国**为在广大老百姓人民心中塑造自己的伟大光辉形象而不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国民党军队在过去的功和过,大多数历史书中也不提及中国远征军出国缅甸抗击日本鬼子的这一历史事实,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就对一些历史问题模糊不清了,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只认为戴八角帽,上面有红五星的**的部队才打鬼子,国民党军队是反动派,是大坏蛋,是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坏透了的反动分子的军队,他们怎么会去打鬼子呢?孩子们是不会相信的。所以周四海不愿意讲出来,直到他死时,孩子们对他的过去都不了解,不得而知。
子牛和陆大爹慢慢的熟悉起来,子牛看他孤家寡人一个无依无靠,打心底里同情着他,也时不时的跟着他到他在河边的屋里坐坐,陪他讲讲话散散闷,后来,李麒麟和王红军吃晚饭后闲得无聊也跟他去过一两次,陆大爹对李麒麟和王红军的印象都很好。
一天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家都没有出工,几个男知青被李麒麟邀约着都跑到对面女知青的宿舍去玩朴克拱猪,子牛一个人在宿舍里面,他便在宿舍里面支起画架拿出前些日子在河边给陆大爹画的一张素描来继续画着,陆大爹的这张素描肖像已基本成形,但子牛还是认为不太好,一些细节还要修补一下,他凭着往日对陆大爹脸上那些皱纹的深深记忆用手中的碳素笔勾画着陆大爹的这幅肖像,过了些时候,陆大爹那张轮廓分明饱经苍桑的脸便被他给画了出来。心里也觉得非常满意,就用带有玻璃的画框装裱了起来,随后拿着它打着雨伞从宿舍走了出来朝场部外河边陆大爹的家走去。
从场部出来远远的便可以看见对面山那边有十多户人家,从这些村民家的房屋后面再走过去,近两百米的地方,在一逢竹林的前面有一间茅草屋,那就是陆大爹的家,但走过去还是要些时间,他沿着河岸边的田垠打着雨伞走了过去。
由于下着小雨,陆大爹没有下河打鱼,也在家歇着,见他来家玩,陆大爹笑眯眯的把他迎进屋子里面,又从屋中火塘边的土罐里倒了一碗茶给他,两人便坐在屋中闲聊。
“咦,大爹,”子牛尝了一口茶,觉得味道和先前喝的不同,再看茶碗里有些小小的银白色花儿漂着便问:“这是什么茶?有股淡淡的清香,还夹着些药味儿。
“哈哈,”陆大爹吐了一口旱烟,笑着说,“今天的茶里我放了些金银花,它可是一棵好药啊,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我的屋子前就栽着几棵,时不时的用它泡茶喝些,对身体有好处。”
“哦,是您屋子前面栽着的这种小白花儿呀,怪不得我走过来时远远的就闻到它淡淡的香味了。”
“越南贫穷,缺少药品,大多数的老百姓都用土办法来治病,用的都是些草药,这种金银花对感冒发烧,口腔溃烂,眼睛红肿都有奇效,生疮流脓,伤口发炎把它捣烂敷上也好的快。这两天我下河打鱼不小心得了风寒,用它泡茶喝,过两天就会好了。”
“哎呀,这金银花还不能小看它呢,俱然功效还那么多呢。”子牛说。
“是这样,它的药物功效还真的很多呢。”
“大爹,我给你画了张像,送给你,你看看,像不像您老人家。”喝了一碗茶后,子牛对陆大爹说道。
陆大爹正站起身来重新给他碗里倒茶,听他这样说给自己画了一张像,过后便接过画来看看,望着镜框里的自己,看了一会,笑了,点头道:“哟,像!真像。”
“画得不太好,您不能见笑啊。”子牛谦虚的说道。
“我呀,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没有照过一张像,这回好了,有了你画的这一张,就不必再去照了。”陆大爹心里高兴的说道。
“中国越南山连山,水连水,刚才我一路走过来。都在仔细看,好像没有看到界碑嘛,我现在是不是出国了?”子牛喝了一口茶后问道。
“哦,孩子,你现在已经出国了,就在越南啊,你刚才走过的那片竹林里面就有一块界碑。你已来到越南我家做客啦!”
“在这里出国就这么容易,真想不到啊。”子牛说道。
“中国和越南一依带水,世代友好,越南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跟中国差不多,中国对它的影响大着呢。”
“大爹,你给我讲讲越南这个国家,怎么样?”
“你说的太笼统啦,还不不好说呢。”陆大爹回答道。
“随便,比如说越南国家的风土人情呀,名胜古迹呀什么的,都可以嘛。”
“嗯!看你好奇的样子,今天又下着雨,爷儿俩就坐下喝喝茶,就给你讲讲吧!”陆大爹又装上了一袋旱烟叶划了一根火柴把它点燃慢慢的抽着。顿时屋子中有了一股呛人的烟味。
“要说越南嘛,我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大半辈子,年轻时也走过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要说对它了解吗,其实也不太了解,要说对它不了解嘛,又觉得还是有些了解。”陆大爹咂了一口烟,又接着说,“越南这个国家其实跟中国也差不多,两国一衣带水相连着的,那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国土面积比中国小得多,人口也少了许多,它的国土总的来说看上去像一条鱼,对!我就把它比喻成一条鱼,鱼嘴和头部就是它的南方,鱼尾和它的下半身就是它的北方,中间就是一些腹地,跟中国大部份地区接壤的就是它的北方,南方的海岸线是很长的,靠海,海拔就低,气候炎热,地势也平坦,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些,在往北向我们这边走过来,山就越来越高越大,大都是森林覆盖,至今有些森林人还没有进去过,总的说来这个国家还是贫穷,贫穷的国家往往就要受到欺负,法国把它变成殖民地70年,它也受到法国外来文化的影响,越南南方的建筑有钱人家都盖成法国的式样,再一个就是它的文字,因为和古老的中国相连也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我们祖辈那一代很多人都会讲中国话,也会写中国字,就连越南的寺庙大门两边的对联都是中国文字。这说明中国对它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不过越南的文字和语言慢慢的有了发展,这也是受到法国文化的影响,现在南北两边又打起来,美国佬也来参战,整天在森林中打打杀杀,其实受苦受难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死儿死女,太惨啦,我的两个儿子也在战场上死了,想起他们来,我心里就恨死美国佬,我要是年轻二十岁,我也要去战斗为国家出力。”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一捅就破。不怕他!”子牛随后补充说,“**说的。”
“怕倒是不怕他,”陆大爹说,“美国佬仗着有钱,在世界上谁都想欺负,横行霸道。这些年越南跟美国打仗虽然说死了好多人,但我们还是不怕他,跟他干到底,拼个鱼死网破也值得。”
“对!你们越南不怕他,我们中国也不怕他,在前些年的朝鲜战场他们美国人就被我们志愿军打得尿流屎淌的,现在我们中国又有了原子弹,更不怕他了,”子牛看着陆大爹接着说,“要是这场战争他们美国还纠缠不休的打下去,我们伟大领袖**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派兵支援你们越南的。”
“哈哈……”陆大爹笑得眯起了双眼,“当然啦,你们中国会帮越南的嘛,胡志明和**亲如兄弟,要是我们越南抵不住了,**肯定会帮忙的。”
两人一个喝茶,一个抽烟的闲聊着。
“越南的话,好学吗?”子牛无意之中问道。
“这个嘛也不好说了,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怎么?你想学?”陆大爹问了一句。
“闲着也是闲着,学讲几句越南话也好嘛,也许将来有一天会用得上也说不定嘛。”
“是啊,年轻人嘛,将来要走南闯北,不知道哪一天你就到了越南旅游,那时还真的用得上了。”陆大爹把烟锅斗往鞋帮上磕了磕接着说,“大爹看你这个孩子心诚,就教你这个学生,教你说说越南话。今天我们就先学上几句……”说完,陆大爹真的教他说起越南话,先从简单的学起,比如说,你叫什么名字?吃饭了吗?喝茶、睡觉、其次就是那些家禽如猪呀鸡呀用越南话怎么说,那天陆大爹是见什么就教什么,心里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一天下来子牛也就随便的记得几句简单的越南话。不知不觉他就在陆大爹的家过了一天。随后和他吃了一顿晚饭这才回到农场知青的住地来。
196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年轻的新中国已走过了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来中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的模式,高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指引下大踏步的向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社会迈进。在这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年,中国上空掀起了各种各样的运动,中国人民先后也经历了许多大事件,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土地革命,大跃进,人民公社,抗美援越,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二十年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一切不站在人民一边的阶级敌人斗,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全国上下已早在几天前便作了充分的准备,先是排练各种各样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的文艺节目,再一个就是挂灯笼,写标语,做小红旗,欢天喜地的迎接新中国二十周岁诞辰。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天等农场,这时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为迎接那一天的到来在积极的做准备。场部早在一个星期前就从四个生产队抽调人马来场部和下乡的知青一起排练文艺节目,那一个星期是天等农场最热闹的时候,也是知青最高兴的时候,一个星期不出工,不晒太阳,每天的伙食也改善了,这天大的好事不是常有的,因而知青们在排练节目时也非常卖力,也确实只有依靠他们这些知青那些文艺节目也才能顺利的排练完成。这些文艺节目有三个大合唱,名字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四渡赤水》,其它的节目就是些舞蹈,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那些日子子牛是比较忙的一个人,因为他会画画,毛笔字写得好,写标语做宣传工作少不得他,因而是一个大忙人,他除了搞宣传工作外还要参加排练节目,各种准备工作就绪后,便迎来了10月1日这一天,这一天啊,天等农场场部是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标语,**的语录都快把场部的所有墙壁都贴满了,方圆几十里,在大山里生活的边民也走出家门汇集在这个地方,在场部的操场上临时搭起了一个台子,所有的人就一下子黑鸦鸦的围在台子下面。开始是场部的领导讲话,若莫一个多小时候后,文艺节目表演开始了,在台子上的人个个手里都把**的红宝书放在胸前,高唱着他们排练已久的革命歌曲,那嘹亮响彻云霄的高亢歌声久久的在山谷间回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