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的历史:二(明朝中叶至清朝前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末明初,僧办典当行急剧减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主要是民办典当行。自明中叶起,典当行无论是从数量、资本方面,还是从种类、业务方面来说,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变化,堪称我国典当业史上的分水岭。明中叶时,民办典当行中的商营典当行最为兴旺发达,构成这时期典当业的一个新的特点,即商人纷纷投资经营典当行并且成为典当业的一支主要力量。
明代当商,还具有浓厚的地区专业色彩,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州当商。论分布范围,其触角遍及全国。《明神宗实录》载:“令徽商开当,遍于江北。”在江南,常州府“质库拥资孳息,大半徽商”;又浙江平湖县,“新安富人,挟资权子母,盘踞其中,至数十家。”论资金后盾,其实力名列前茅。《明季北略》上说:在北京的徽商汪箕,“家资数百万,典铺数十处。”江苏江阴县的徽商程壁,广有资财,“开张典铺十八处。”小说《豆棚闲话》中的那个徽州典商汪彦家,不仅有数十万的资本,而且“大小伙计都有百十余人”。论经营方法,其灵活技高一筹。拿利率设定来说,《金陵琐事剩录》描述,南京“当铺总有五百家。福建铺本少,取利三分、四分,徽州铺本大,取利仅一分、二分、三分。……人情最不喜福建,亦无可奈何也”。可见,福建典当行坚持高利率,是难以与徽州典当行竞争的。

进入清代后,典当业开始形成民当、官当、皇当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典当自产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所没有的现象。民当,即所谓地主商人出资开设、经营之民办典当行;官当和皇当则均属官办典当行,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