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皇帝的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州水师为什么要沿高山国沿岸冬巡?本朝已经早已取消水师出巡。”吴兑一边命人将李凯迪送来的银钱搬入库房,一边官样十足的质问要他派水师冬巡的李凯迪。
“东瀛国已开始攻击琉球,据说已一日灭杀琉球海防,日酋必携初胜之风南下,高山国和吕宋势必难逃其难。若日酋见我海防空虚,定会趁此机会再劫掠我大明沿海一把,届时难免又发倭寇之难。大人此时派广州水师沿高山国沿岸冬巡,一则警示日酋不要妄图犯我海疆,二是可以吓助东瀛人再继续南下胡闹。等到陛下决定出兵之日,自然少不了你广州总督预先防范之功。”
虽然吴兑的官样很大,但李凯迪向来和吴兑不见外,尤其是吴兑在连续两季度收受了华夏公司的好处之后。现在整个华夏公司的股东里就吴兑最挣钱了,因为他拿的是两成的干股,李凯迪才半成而已,而且吴兑是每季度拿一次分红,其他股东却是一年拿一次。
“哦?你怎知陛下会出兵?”
“琉球、吕宋皆是大明藩属国,小小东瀛国竟敢攻打大明子国,以陛下之年轻英武,又怎能不出兵。何况那琉球国王已在赶往京都求援的路上。”
“你一个经商之人,怎会知如此之多?”吴兑的表情仅仅表现除了好奇,还是没有出兵的意思。
“那琉球国王,恰恰就是坐我公司的船北上。唉~”李凯迪叹口气,“抬上来吧。”
一百支崭新的燧发枪躺在簇新的樟木箱中对吴兑闪着黝黑的光,“这是我的雇佣兵里用的那种,比上次给你用的那些好多了,一支枪值一百两银子,这里一共一百支。”
“再加这些如何?”李凯迪无奈,这个时代的明朝官员,似乎只对现实利益感兴趣。
第二天,广州水师四十艘战船在外海汇合了远东公司的六艘挂着明朝旗帜的战舰,组成混合舰队,绕过高雄、台南,从台湾东面由南至北进行了一次巡航。
。。。。。。
“报告主上,台北方向发现大明水师,有五十艘战船左右,其中有舰型大过‘苍龙号’的巨大战船。”
舒蓝枫皱起眉头,羽柴秀吉也皱起眉头,“大神,大明方面怎么动作那么快?”
舒蓝枫摇摇头,问斥候“大明的船航向是哪里?”
“由南至北,绕过台北后进入了台湾海峡,之后一艘战船朝属下驶来,属下只有脱离接触,没能再跟进。”
“秀吉,你看该怎么办?”舒蓝枫很喜欢指挥羽柴秀吉的感觉,他也知道这个人在21世纪也被做到了很多电脑游戏里面,可自己现在玩的是真人版,自然比电脑游戏有意思。
“那看来是大明水师例行的巡行了,因为就算是琉球国王跑到大明去求援,以大明朝廷的效率,要出兵也要两个月以后。不过既然大明水师现在在高山国附近,我们要是直接攻打高山国,那会和大明水师直接交手,这不是我们这次作战的目的,那我们就绕过高山国攻击吕宋吧,等拿下吕宋后再回师高山国。”
舒蓝枫点点头,大神装扮特有的帽翎也随之上下颤动了两下。“那就按你说的办理吧。”
此刻刘毅渠正在圣乔治号上观摩实习,这个水师提督很是上道,而且对水战指挥很是在行,能在随船翻译帮助下和特拉斯滔滔不绝的议论上半天海战指挥。不过和李凯迪意料的一样,刘毅渠列出的还是明朝那种旧式的利用驶近敌船后用近程炮火和燃烧物烧毁敌船的做法,而特拉斯列出的则是远距离轰碎敌船的新式战法,为此两人还实弹演习过一次,当然是特拉斯的战法获胜,于是刘毅渠就找李凯迪要求到圣乔治号上实习几天,熟悉一下这新式战法。李凯迪同意了。
“这个人你们多关注一些,如果发现日后在明朝官场中受排挤,第一时间通知我。”李凯迪交待汉森。
。。。。。。
就在广州水师成功迷惑住东瀛舰队时,刘煜带着琉球国王察度登上了天津卫码头,卢毅霆很快将他们送上马车,亲自带着赶往北京。
万历已亲政好几年,这段时间正是他对皇帝这份工作最热心最有**的时候,而且那个一直管着自己不能干这不能干那的张居正也烂了有两年了,是以一听说大明的藩属国被打了,万历立即在第二天早朝举行廷议,讨论是否出兵和该出多少兵的事。
在琉球国王察度将眼泪鼻涕洒满了两块地砖那么大的面积后,万历命人扶了察度出去,然后廷议开始。
“陛下,刀兵之事不可轻动,想那东瀛弹丸小国,无非是想从琉球、吕宋那里捞些好处罢了。不若陛下遣使臣至东瀛国责成那东瀛国王莫再生事,再赏赐些好处给他们便可,无须动刀兵。”说这话的是太仆寺少卿李植。
此话一出朝堂上便一片哄笑,皇帝也被气笑了,哪有手下被人打了,自己还拿着钱去打人的人那里讨好的。
“李少卿,怕是你管马政久了,已经不知刀兵为何事了吧。我大明天朝威临四海,众藩属国才不远万里来朝,如若藩属国被那东瀛人欺辱而我大明还给欺人者银钱,以后我大明天朝还如何立威八方?”刑部尚书李世达取笑李植,同是李家人,可是政见不同打击起来就越狠越快。

“想那东瀛在海那端,我大明军马要越海而击谈何容易,不若和为贵,让那琉球国王复国便是。”李植果然是管马政太久了,还在想军马越海攻击,他却不知道现在已经有了海军重炮这类东西。
“陛下,肇事者必惩戒,臣请派出水师在海上予敌以重创,让敌酋知难而退,先让那琉球国王复国,再治那东瀛国王之罪。”这是礼部尚书王锡爵。
“战事一起,银钱消耗无数,更不提那数千将士的性命。臣请陛下善虑出兵。”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进言,此人也是内阁次辅,地位仅次于申时行。
接下来各大臣也纷纷表态,反正有战有和的闹哄哄。
万历一直在旁听,这时突然出语问首辅大臣申时行,“申先生以为如何?”
申时行最擅长的是抹稀泥,向来主张息事宁人,于是回到:“启禀万岁,我朝威胁向来自北方蛮人,区区海上倭人不足为害。而且本朝禁海已久,水师武备也未置办齐全,此时仓促出兵无益于一战定乾坤。臣以为派出一支船队送琉球王国回国,并下诏责成东瀛国王退回倭岛,只要那东瀛国王肯听旨领命,朝廷便也可免了刀兵战事。若那东瀛国王一意孤行,那我朝再动员福建、广东沿海水师再出战亦可。”
这一套说辞出自朝廷首辅大臣之口,多少也封住了接下来要发激文言战的文官的口,而且申时行的言论放在任何一个为藩属国出头的廷议之中,只怕也是中规中距的,是以文官们基本上就不再争执了。
万历有些失望,他其实是主战的,不为别的,就单单为打破宫中这万年不变的枯燥,他也急切想对外一战,虽然他也清楚打仗会花钱会死人,但这又怎样呢?而且自从听了卢毅霆那通大炮巨舰时代的描述,万历也非常急迫的想让东海那支新式舰队出海一战,圆圆自己大海战的梦。
申时行的揉面团之言在万历看来其实等于废话,既然派出水师了,自然就要稳操胜券做好打和打赢的准备了,如果仅仅只是派出一小支船队去和对方交涉,万一交涉未果,反而是把自己的水师往别人嘴里喂了,到时还是免不了要大战一场的。
万历眼睛扫视了两圈,他看到了兵部尚书郑雒,“这个人还没有发言呢,堂堂兵部主事竟然不做表态,待我问问他有甚想法,若他也如申时行般揉面,那回头找个机会换了他。”
想到此,万历口气严厉的问“兵部尚书,你主管兵部,为何在这有关战事的廷议上竟然不说话?”
郑雒是个天生的主战派,包括他的手下也都是主战派,但无奈朝堂里兵部受制于文渊阁,所以在申时行没发表言论前他保持了沉默,这当口皇帝问起,郑雒也只好认真回道:“启禀万岁,兵部虽掌兵事,但皆为听从朝廷旨意而指挥军士为朝廷效力,兵部自身并不为是战是和而惆怅。若是朝廷定战,我兵部则保战胜,若是朝廷定和,我兵部则以武力保议和之顺利。”郑雒这番话已经让万历有了换掉兵部尚书的念头,但接下来的话又让万历打消了刚才的念头。
“但就我个人而言,则是日日不忘我大明自太祖至成祖至今陛下英明决断宇内,从未有一次因外敌入侵而示弱,也从未有一次未对藩属国的求援不予响应,是以才造就我大明赫赫威名,是以四方来朝八方来拜,连那远隔重洋的西欧的佛郎机、尼德兰(荷兰)人也纷纷来幕陛下之英名争相来朝。这让我等臣民深感我大明的强盛,和陛下的英明。但如果因一小小弹丸东瀛国战事的出兵与否便争个不休,便弄得如此复杂,岂不让四方属国心有凉意,岂不让那西洋笑我大明濡弱。是以,我兵部不言出兵,乃是留待争执之力用于出兵致胜。”
万历大悦,这个郑雒会说话啊,而且在暗示兵部已在做打胜仗的准备,这不在暗示我出兵嘛。不过这首辅的意见也不能不听,朝廷各大事还要首辅尽心处理,得综合一下才行。不过既然郑雒已提示兵部能打胜,那就让那支舰队也出去练练吧。至此,万历决心已下。
“郑爱卿所言甚和我意!传我旨意,命许国为东海钦差,总理琉球国王复国和问罪倭国国王之事。命郑雒为东海总兵,领天津卫东海新军和福建、广东沿海水师,及其兵部全力配合东海钦差出行,如那倭国不从,郑雒可应战,但朕要求战则战胜,否则治兵部上下之无能。”
皇帝既然强硬了,文官们也就不再坚持,何况本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怯战的先例。
兵部很快订立了出行方案,着戚继光领东海新军护送东海钦差前往震慑敌酋,让那琉球国王复国;着兵部侍郎萧大亨立即乘快船下福建、广州,调集福建、广东水师待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