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番外)友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觉得这个京城太冷清,在繁华与喧嚣的背后,总觉得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死寂。
我是夏明王朝王室李氏的后代,我是十公主,瑞安。祥瑞和平安的意思。我还有一个血亲的姐姐,她叫瑞平,把“平安”二字分开来,她一半,我一半。而与之不同的是,她是个温婉贤淑的女子,无论何时看起来都像是一副恬静的山水画,而我是一个喜欢习武,喜欢骑马的公主,父皇看着我时常叹息,说,多向你姐姐学习学习。可是我知道他口不应心,比起姐姐,他更喜欢我,这些从平时赏赐的贡品里就可以看出来。
他赏赐给我的礼物中,我最喜欢一对玉,最终我亲手将它们送给了最懂我的朋友和我最爱的人。
可是我想,我最爱的人,一定,一定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那一年,姐姐瑞平突然被许配给尹家的长子尹风澈。他是皇宫御林军的首领,年纪轻轻官至二品,家事显赫,是当朝宰相之子,容貌俊秀,玉树临风,品行良好,从不混迹烟花之地。完美得几乎没有可以挑剔的东西。
然而太过完美的东西,总是令人生出更多的疑虑和不安。于是姐姐瑞平央求我,带着她偷偷躲在树丛后面远远地看一眼。其实我就是不喜欢她的小家子气,这样扭扭捏捏的性格与我实在不对盘,照我的话,直接去见他又何妨,看不顺眼大不了回去对父皇说,我不嫁。
她不是我,因而我只能陪她躲在树丛后面等了半天才看到传说中的驸马爷。一边心里默念再不出来你可是全家都被我骂过了……于是在我准备骂第二遍的时候他姗姗来迟。所以原本我想的是要不要回去扩充一下词汇,省得以后反复骂,多么无聊啊。
瑞平很满意她的驸马,看了他几眼脸就红了。她是喜欢极了她的驸马的,可是他也喜欢她么?或许我不该考虑这么多。浮屠不宿三日桑下,恐日久生情。他们还有这么多这么多日久生情的时间。又有什么可以担心。
她只是喜欢他,想嫁给他。根本不会去想父王是想借此拉拢尹家。
在他们盛大而隆重的婚礼上,听说尹风澈的亲妹妹生病没有来。我想多半也是个和瑞平那样娇滴滴,性格温婉的柔弱女子吧。
可惜第一次见到她我就改变了对她的想法。
那是在父皇的生日宴上。
她穿着一身艳丽的红衣,头戴金布?,妆容端庄得体,那容貌美得另那些平时自以为长安第一美女的女子们都自惭形秽。即使后宫三千佳丽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及得上她。事实上即使是在日后,大漠的美女们热情奔放,我也再也没有看到过比她美的女子。惊鸿一瞥,便在许多人心里落下了烙印。我身为女子,都能被其吸引,移不开视线,可见她的倾城之姿。
后来我将她与许多美女作了比较之后发觉,可能那时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容貌,而是那种气质,那种感觉。我再也没有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过。很明净很舒服,像是天上明月一般,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优雅都能令人促足停留。可是却也极少有男子敢走上前去表达对她的爱慕,因为连多看几眼都是亵渎。
这样的宴会实在无聊,她太受瞩目,因而被人发出刁难。而她却只是落落大方地说了一句,“我不会。”她就是有那种气度,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下依然淡定自若,不受影响,因为她早已划清界限,只有很少的人站在“亲人”或者“朋友”的界限内,其他人全部被打上了“无关”的字样。
御花园中的舞蹈仅仅是因为她的一时兴起。我不知道她为何要隐藏自己的才华,后来才清楚,其实她只是懒得表现给“无关”的人看而已。因为展露才华,毕竟也是需要体力的嘛。这样很好,简单快乐自私任性。我喜欢她的洒脱,就好像前方天崩地裂她都只会凉凉地说一句“哦,就这样啊。”的气度。
她不喜欢刺绣,不喜欢弹琴,不喜欢酸溜溜的诗词歌赋,不喜欢任何香气。除了整天无所事事之外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兴趣。我实在难以想象尹丞相怎么能忍受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直到后来才稍微清楚了一些过往。时迁不愿提及,我也就再也没问。
封无量喜欢时迁。
这是我认识他不久后就得出的结论。
要问为什么?如果一个男子对所有的女子都很温柔独独想气气另一个女子,却又忍不住在看她的眼神里,话语中透露种种的温柔。那么至少那个女子对他来说是很特别的。时迁知不知道这一点我不清楚,她看似简单单纯可是有时候最难读懂的人也是她。所以那一天我对她说我喜欢封无量,她态度很平静,仿佛完全没有相信我的话与我开玩笑,后来我也还是看不透她的心思。
对她来说,即使是真的,估计也就只会凉凉地说,“哦,这样啊。”……真是气死人。她把你当朋友,但是绝对不会延续到别人的私事。像喜欢谁,对她来说就是别人的私事。

封无量真是个白痴。以他的方式即使时迁知道他喜欢她也不可能接受,想要她吃醋?她直接对你说再见。因为你让她老人家不爽了。由此可见,时迁也没有喜欢上封无量。我有些惋惜,却又觉得现在这样也不错。
后来,父皇嫌太子实在没有治国之能,又无勤奋好学之德,犹豫再三,改立新太子。
立完太子之后又为太子妃的问题僵持不下。父皇看中时迁,可是她父亲和哥哥似乎都不同意。太子妃,日后是皇后。他担心外戚掌权。因而久久没有定夺。
塞外突然传来休战的消息,杨邕将军回京。匈奴人却提出了和亲的要求。父皇初定了是五公主,因为在还未出嫁的公主里面,她是年纪最长的。五公主虽然是我姐姐,却由于不是同母所生,不怎么来往,除了在节日庆典里照个面,其他时候也没接触过。因而连她这个人都没想起来。不过过惯了京城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生活,怎么可能习惯大漠空旷与无边,哭闹也是难免的。弄得父皇很是头疼。
长安没有看起来般宁静,除了一直以来的宿敌匈奴,还有各种各样的权利纷争,牵一发,动全身。我隐隐觉得父皇对我们隐藏了点什么。然而国家大事,身为女子自然无法过问。大家也都盲目相信着父皇是一代明君,会处理好一切,什么都不用担心。
在杨邕回到长安以前,还有大把的时间来考虑和亲的事宜。
时迁问我和亲的公主是谁,在得知不是我的时候松了口气。我暗自觉得开心,因为确定自己不是被她划分在“无关”里面。我想到了父皇想要立她为太子妃的事情,如果她嫁给太子,我们就是亲上加亲。可是她知道后的回答却是“哦,这样啊”。那时我便已经清楚,她是不适合入后宫的。
不夺权,不争宠,她一定会是个好皇后。
可是我不忍心这样。我不忍心看着她用越来越淡定越来越冷漠的口气说“哦,这样啊”。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很难受。
我喜欢时迁。
真的喜欢。
非常地喜欢。
如果这些话对别人讲,那么一定会说“很好啊,很友爱”。可是我的“友爱”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朋友和爱情。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美的爱情。始终不为人知的,隐藏在心底的感情。
只有封无量知道,我对她的感情,并不是简简单单只是朋友。因而那一天,我说的是,给“最懂我的朋友”而不是“最要好的朋友”,朋友指的是封无量。我最爱的人,指的是时迁。
她一定也没有注意到,我在递给他们玉的时候的顺序,先给了封无量再递给了时迁。那时我说,“给最懂我的朋友和我最爱的人”。越是简单的错误越是令人难以发觉。我想她永远,也不会清楚,我的心情。
我去找父皇,我对他说我愿意代替五公主去匈奴和亲。父皇很是诧异,因为按照顺序,怎么也不会轮到我,况且,我又是他最疼爱的女儿之一。然而我却执意,唯独对他有一个请求。那便是,永远不给时迁指婚。
所谓的永远就是,不能指婚给太子哥哥,日后也不能指婚给其他任何的皇子。我希望她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即使不喜欢,起码也是她自己选择的人。
我一直都没有对时迁说我要去和亲的事情,但是我想她一定从她外公杨邕那里知道要去和亲的公主就是我。我不说,是因为不想看到她来送别,不想看到她沉默不语的样子,不想看到她在我的视线里渐渐远去。
隔着那么远的国土,唯有思念,以及无奈。
和亲队伍已经到了城门口,无数相送的百姓只是来看热闹。他们根本不在意谁出嫁,不知道自己把鲜花扔给了谁。他们只知道有一个公主为了两国的休战而去和亲。
封无量也来送别,可是相送的人里面独独没有时迁。在看到城门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什么不希望你来相送。其实到最后也还是希望多看你一眼啊……
封无量看出了我情绪的变化,对我说,你等着,我去找她来。
和亲的队伍出了城门,我看见他渐渐远处消失的背影,睁大了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我对杨邕说希望可以在城门外停留一会儿。他看了我一会儿什么也没问便同意了。
远方由远及近的马蹄声牵动着我的心弦。
再一次见到她,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想要再见面,哪怕最后一次。想要假装坚强,却发现自己不是那样。想要牵着你的手,感受你手指的温度。想要让你最后一次记住我,不要忘了我。
最懂我的朋友,和,我最爱的人。
即使你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秘密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一定不要忘了我……
--------------------------------------------------------------------------------
作者有话要说:
有没有意外啊。。。V_V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