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一滴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一滴血
第二天早上,还不到七点钟,阿发已经到了裁缝店。他先帮师母生着了煤球炉子,再生木炭熨斗。等师傅一家吃好泡饭,帮老板娘收拾了碗筷,又帮她洗好。不知怎么了,这几天,老板的小女儿多多头,老是啼哭,老板娘只能整天抱着。开工已经快八点钟了。
“师傅,我要请假回宁波乡下去。”阿发熟练地缝上旗袍的暗襟,手不停顿地说。
“阿发,你说什么?……”老裁缝惊异的眼睛从老花镜架子上面看着阿发。
“昨天夜里我回家,听我姆妈说,警察已经到我家去过了,说我是‘壮丁’。要付‘壮丁费’。没钱就要去当兵打仗,关照下个月15号就要去‘新兵集训处’报到。不去报到集训,就要来我家抓人。我家里根本就没有钱,我姆妈急死了,她让我先到乡下舅舅家去躲一躲。”
“要付多少‘壮丁费’?”
“说要四百七十元。”
“哟,政府真够黑心的。老百姓的油都已经给榨干了。四百七十元,好买三四担大米了。”亭子间在大世界唱戏的老张,啃着一块伧饼插嘴说。
这幢房子的房客,没事都喜欢到这个已经做了裁缝店的客堂间来聊天。
“我哪来这么多钱呢。要是少一点,我还可以帮你想想办法。”杨裁缝无奈地说。
“现在三百六十行外,又多了一行‘卖壮丁’。就是他顶替你去当兵,至少也要两担米钱。这些人多是泼皮,半路上都能逃回来,再去‘卖壮丁’”老张在大世界知道的事情就是多。
“现在我这里生活这么多,阿发这你是知道的,我们两个人都来不及做,你一走,我怎么办呢?——喔哟……”老裁缝心里烦透了,一走神,针剌到手指,血都流出来了。一滴鲜血滴到正在上领头的,雪雯订婚那天要穿的旗袍上。
“啊呀,出事情了……”老裁缝惊惶失措,看着旗袍上那滴不大的血滴发呆。
“杨裁缝,听说盐水能溶血渍的。你可以试一试。”老张想出了点子说。
“这办法不行,会留下水渍的。”老裁缝苦着脸说。
阿发伸过长长的脖子来看。忽然,他欣喜地说:“师傅,你看,这血滴不是跟衣服上的樱桃一样吗?……”
老裁缝低下头仔细一看,这雪青底,咖啡色叶子上还有一些一粒、两粒或成串的樱桃,颜色鲜红,确切地说,是玫瑰红。他惴惴不安地说:“仔细看,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师傅,你不用怕。这衣服上的樱桃和血滴,都是红颜色,又都是小小的、圆圆的。穿在身上,谁会像你那么仔细去看的?……”阿发说。
“也只能这样去混了……”
阿发想了想又说,“师傅,你还没有回答我呢,我想问你要了工钱去买船票。”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阿发去避风头是对的。”老张说。他吃完了伧饼,开始练功,他把一条腿搁到木栅栏似的矮门上。

“我不是不让他走。实在是,我这里缺少人手,年底的生活,顾客都催得紧。”
“我表哥也是做裁缝的,可以叫他来帮忙的。等会我姆妈回来,杨伯伯,你自己问她好了。”灶披间十五岁的阿凤说。她正在放碎布的箩筐里捡碎布,准备做付“捉踢子”玩。她在读夜书,白天在家没事做。
“那可太好了,等你娘回来,我就跟她说。”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时候,灶披间替人家倒马桶的阿凤娘,涮完马桶回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说:
“杨老板,我娘家有一个侄子,也是做裁缝的。前年他满师后,就在自己家里做。去年他结了婚,他们住在杨树浦。前两天我阿哥生病,我去看了一次。看见新娘子肚子都大了。听我阿嫂说,过了年就要生了。可是他们说,近来那里裁缝生意清淡,快要开销不下去了,一家人正在发愁。杨树浦本来就是个穷苦地方,现在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谁有钱去做新衣裳啊。杨老板要顾用他的话,我去一说,他准会来的。”
“阿哟,阿凤娘,你怎不早点说,我的肚肠都快急断了。你能叫来你侄子,帮我在年底做出这些衣裳来,你就是我的救命皇菩萨了。”老裁缝脸上雨过天青了。
“我早就想跟你说了,只怕夺了阿发的饭碗,伤阴陟的事我不会做的。”阿凤娘说,又对阿凤说,“你在这里做什么?这么大的姑娘了,整天想白相事情,我像你这么大岁数,已经做人家媳妇了。要伺候老公,还要服侍公婆和小叔。”
阿凤听娘这么一说,赶紧拿了捡好的碎布,回灶披间去了。
“不过,我倒想起来了……”阿凤娘又说,“他家住得远,不能每天来回,要住在这里。我孤儿寡母的,一个房间怎能住?……”
“晚上就让他睡在这作板上,不就可以了吗?……夏天里,我有时候怕后房间闷热,也常常睡在这上面的。”
“那么,我吃了中饭就去杨树浦走一趟。”
“阿凤娘麻烦你了,车钱我来。”老裁缝说着朝后房间喊了一声,“金娣——”
金娣是老板娘的名字。她问:“作啥?……”
“你拿一块银洋钿出来,给阿凤娘。”老裁缝说。
金娣抱着已经一岁零八个月,还没有断奶的小女儿,一摇一摆地走出来。把一块印有孙中山头象的银元放进阿凤娘围裙口袋里。当时官价是五元金圆劵换一银元,但有价无市;黑市要十元金圆劵换一银元,孙中山头象的小头比袁世凯头象的大头相对要便宜一些。
“用不着这么多的,乘8路电车,只要几角钱。”阿凤娘又把那枚银洋钿摸出来。
“阿凤娘,一元钱不算多。你就收下,不用客气了。回来时是两个人,你侄子总还有点替换衣裳和日常要用的东西,要随身带来,得叫一部三轮车的。”老裁缝想得很周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