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平最终还是没有被孔先生的两位小姐看起。
虽然安先生长得不错,自1933年以后他就习惯于穿着他的少将军服了,哪怕夏天也是保持严谨的正装,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个英俊潇洒的翩翩军官,怎么也应该成为两个刚刚满二十岁的少女的白马王子才对,但是偏偏他和两位孔小姐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温柔贤淑的孔大小姐和脾气古怪惯作男装的孔二小姐都喜欢跳舞,但是安平偏偏对于跳舞没什么兴趣,对于舞会、宴会也没有什么兴趣,他在工作之外习惯于安静和读书。在民国这段时间喜欢搞点德国原版的哲学书看,而这两位小姐偏偏都是没有留洋背景的。安平和宋子文在一起还能够谈谈经济、投资、银行、国家财政、科技国策什么的;和孔祥熙在一起也能谈谈赚钱和发行国债,军备投资什么的;但是和两位小姐在一起真的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本来觉得安平长相还不错的两位小姐,在和安平这个闷蛋见过几次面之后马上觉得这个人无趣之极,除了讲讲打仗的事情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之外,了无情趣。顺便说一下的是,孔祥熙只打算给自己的大女儿找男朋友,二女儿是自己跟过来的。相亲不成功,这让蒋孔二人非常失望。
到了五月的时候,红军面对委员长和阎锡山的层层逼近,宣布为了避免大规模内战,保存国防实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将撒回河西陕北。5月5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国民党政府及全国各界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宣告红军东征胜利结束。他们倒是结束了,但是河这边还不算完,蒋委员长的军队呆在山西就是不走,打的旗号就是剿共,这时候阎主席也认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难,开始积极发挥自己的外交优势,准备在三颗鸡蛋上面跳舞,阎主席开始同时面对拥蒋拒蒋,恐日抗日,**联共这些头痛的问题了。
同时及吉鸿昌在天津谋划组建军队,再次出兵热河东北,因为做的太过火,被戴老板派人抓了起来,直接引渡到南京。本来宋哲元还想求个情的,但是日本人和戴总管出奇地合作了一回,吉鸿昌被顺利地抓到了南京。蒋委员长接受了安平的意见,认为这种人还有利用的价值,直接以违抗军令,擅自建立武装的罪名关进了南京的监狱。不少人心里面松了一口气,看起来暂时还是不会杀头的了。
36年一系列的战事让蒋委员长有点飘飘然,认为现在北方陈诚已经压住了阎锡山,张学良杨虎城虽然剿共不利,但是已经牢牢封锁住了共军,看起来蒋委员长根本不相信张杨有和共党私通的可能,同时四川的军阀诚服,贵州收归中央,云南、湖南向中央输诚,江西的余汉谋已经完全被中央控制,从而中央已经从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三面围住了两广和福建,蒋委员长私下里打算盘看能不能够把两广和福建也中央化,至少削弱双方的实力。
红军东进的战役刚刚结束,又发动了西征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十五军团和第81师组成西方野战军,西征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打击坚持**的宁夏军阀部队,创建新的苏区;以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由周副主席指挥,在东线坚持游击战争,保卫陕甘苏区,策应西征作战。
蒋委员长本来就趁着红军东进的时候命令甘肃、宁夏、陕西的大小军阀趁机向东进攻红军的基地,准备东西两线包夹,力求解决红军。但是红军西撤然后狠狠杀了一个回马枪,典型的捡了便宜就跑。东线上面抢到的大量武器就直接用到了西线,又是彭大将军,西线的杂牌溃不成军,纷纷溃散,两个月时间被红军俘虏两千多人,攻占县城十余座,开辟了两百多公里的新区,还有效策应了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蒋委员长暴跳如雷,只好暂时搁置自己推动两广和福建的中央化,到现在为止,福建、两广还在使用自己的货币,龙月凤小姐对于随着抗战而来即将贬值的法币不存好感。李济深、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压根就不想中央化。
同时绥远的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和党国的军队在山西和陕西打得热火朝天,**口口声声叫道团结起来,联合抗日。但是蒋委员长就是不给他们机会,一再催促张杨进攻,同时调集西北三马的军队和中央军准备进入陕西剿共,这个时候红军的第二和第四方面军也到达了甘肃,红军三大主力回师,让蒋委员长看到了把全国的红军毕功一役的可能和伟大的希望。张杨两人接到了蒋委员长催促他们进军的命令之后,私下里向共军透露了情报和作战计划,同时自己拖延出兵的动作,让共军早作准备。

自张学良进入西安之后,就觉得自己诸事不顺,先是在战场上老吃败仗,然后就是自己的大哥对自己不亲切了,老是发电报来指责自己作战不力,军饷也发得不及时,同时补给什么的也跟不上了,前段时间自己的部下头脑发热和共军真刀实枪干了几仗结果失败了反而被蒋公训斥,连带着两个师也没了番号,张学良觉得自己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下自己军队的前途。而杨虎城在西北剿共五年时间,败仗打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现在只存了一门上前线和日本鬼子打仗的心思,对于剿共这种内战并且还是消耗自己实力的内战也提不起兴趣。这两个人在张学良被俘后放回来的俘虏的牵线下,私底下达成了和**的和解,同意了**联合抗战的主张,决心逼蒋抗日。
安平到了绥远,蒋委员长委托他去看看绥远和山西战备的情况。对于这两个地方安平都不陌生,阎锡山在山西的不少煤矿都是埃里克森先生通过安平投产的,同时阎锡山的不少国防工程的水泥什么的,也是通过安平向国外或者是国内的公司低价搞过来的,还有他的兵工厂什么的,安平也参了一手。绥远的傅作义也和安平有不少粮食上面的交易。蒋委员长认为安平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和这两个人的沟通。
鉴于日本人在华北地区越来越猖獗,国府忙于剿共对于抗战没有实际上的行动,这让华北的宋哲元,山东的韩复渠对于日本的威胁渐渐有了屈服的意思。蒋委员长为了坚定这些人的信心,认为日军如果进攻绥远的话必须迎头痛击,以坚定这些军阀们抗战的信心,以免离心离德,同时不多于寄望与苏联的态度。说起苏联就不能不说到委员长的大公子至今仍然被斯大爷作为人质扣在西伯利亚和他的俄国夫人在一起,不过随着中苏关系的好转,斯大爷也觉得老这么把一个领袖的儿子扣在自己这里也不是回事,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把大公子送回中国去。
安平在七月底到了山西,和阎锡山见过面之后马上就前去绥远见傅作义。阎锡山始终不敢把自己的兵力往绥远方向上面填,大部分的兵力仍然布置在晋西和陕北。中央军的关麟征,汤恩伯部就驻扎在晋南,阎锡山在担心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合之后重演二月进攻山西的战事旧事之后,还担心中央军趁机端自己的老巢,一再向蒋委员长打报告提议让中央军北上,或者是让中央军接替守晋西和陕北地区,加上之前傅作义主动出兵的提议,让蒋委员长颇为踌躇。和阎锡山的谈话没有取得什么成绩,阎某人不是不相信安平,而是他信不过委员长的增援,认为委员长即使不会趁机拿下山西,也很有可能是想消弱晋军的实力,于是安平就和他谈谈生意上面的事情,阎锡山在引进了一条美式步枪生产线之后希望能够再多引进几条子弹线和迫击炮的生产线以及机床什么的。安平认为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他很无耻地把德国三十八毫米炮的生产图纸送给了阎锡山,这种图纸已经被安平送给了国府、李宗仁、广东、龙月凤小姐以及四川的刘湘,安平认为这种盗版事业将会大大有利于中国的抗战事业。
安平到达绥远是日方得到的很重要的一个情报,关东军的诸位将军在看到了这个情报之后都头皮发麻,指挥具体军队进攻事宜的将领的田中隆吉更是觉得头大无比,他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吃安平的苦头吃得够多了。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是被蔡廷锴和蒋光鼐打败的,后来才知道安平这个军火商在里面出了大力,此后日方在长城抗战,塘沽谈判,华北自治等事情上屡屡在安平手上吃瘪,日方对于这个人物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敏感。今村均少将参谋紧急赶到前线“大汉义军”担任参谋顾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