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安平的出现让日方担心会出现种种变数,特别是像傅作义部突然之间战斗力大盛之类的事情,所以日方决心比计划提前做准备,八月初就在在化德县嘉卜寺,日本关东军派遣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参谋今村均与德王、李守信、王英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商都和百灵庙为据点,对绥军取外线包围态势,以便同袭归绥,攻取包头、固阳,西取五原、临河,迫使绥军退守山西。但是看到安平并没有大量地往绥远方向运送武器,日方由于准备不足,开始积极作战前准备。
但是八月下旬,成都发生了成都事件,日方压迫国民政府,执意要在成都设立领事馆任命领事馆并且任命领事。但是成都并非通商口岸,按照条约不需要设立领事馆。中方抗议无效,日方领事岩井英一带着十余人打着旅游,商务的幌子赴任并且开始积极谋划领事馆的落成。成都的抗日情绪激荡,不少群众上街游行抗议日方设立领事馆的行为,中央军校成都分校的学生也参和了进来。成都人在日方领事在留宿的饭店前面发表抗日演讲,并且指责饭店老板留宿日本人,日方和群众起了冲突,混乱中饭店被捣毁,几个日本人被打伤,之后逃窜的两个日本人渡边三郎、深川经二逃至正府街裁缝铺和陈兴泰饭店,被学生打死,市内贩卖日货的商号有好几家也被捣毁。这里面又牵扯到了四川王刘湘和复兴社的康泽之间的权力斗争,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怂恿学生殴死日本外交官,意图增加增加中央对日外交难度云云。刘湘命令将殴死的两个日本人装在棺材里面放在出事地点以备日方查验,同时从监狱里面提出两个死囚犯作为当作当场抓获的凶手在出事地点枪毙并且将尸体放在棺材里面停在日本人的棺材前面以备日方查验。
成都事件还没有完,广西又发生了北海事件(北海市已经被广东划给了广西),九月三号日商丸一药房老板中野顺三因持势凌人,激起公愤,被路人乱拳殴毙。日方一边严正抗议,一边派遣舰队南下威胁,但是被西南三省的海军的威慑给吓住了,被任命为西南三省海军司令,全国海军副司令驻守海南岛陈策,驾着他的几艘仅有的巡洋舰开到北海门口,配合桂系的部队威慑前来威慑中国的日本海军,日本人在水路两方的夹逼之下,在海上晃了一个星期之后,于九月十七号灰溜溜地回青岛的海军基地去了。接下来就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和日本驻日公使不断地扯皮。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连续发生两起群众义愤殴死日本人的事件,说明在中国抗日的情绪已经彻底地酝酿好了,蒋委员长也静下心来好好地考虑极有可能爆发的对日作战问题了。特别是日本方面借着这两起事件一再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广田三原则,逼迫中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和华北自治的地位更是让蒋委员长认识到了日本人狼子野心不死。马上他的生日就要到了,第一夫人在他生日那天举行了盛大的飞行表演,但是再过生日之前蒋委员长要先到西安和山西绥远一趟。这两起外交事件和不断发生的日本人北殴被打让日本政府看到了可能在外交上面直接取得优势的可能性,于是本来想提前发动的绥远攻势又被推后了,田中和今村郁闷无比。
蒋委员长达到西安和山西绥远目的是两个,一是督促在西安的张杨二人积极剿共。先前红四方面军张副主席部南下,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差点攻进了成都,蒋委员长的中央军坐山观虎斗,期间只是派遣空军支援,川军各个军阀实力大损,蒋委员长在最后关头派遣薛岳的中央军和川军一起进攻,打退了红军,让张副主席只能够率军北上,同时也让中央对于四川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红四方面军减员一半,变成了只有四万人了。
但是张副主席的南下同时也起到了掩护中央红军北上的目的,使中央红军迅速进入了陕北,同时发动了东征筹集了资金。但是红军要面对的现实就是陕北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物产相当地不丰富,三大主力军会师以后会给根据地带来很大的压力。蒋委员长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觉得这是一次性解决红军问题的时候了,于是先亲赴西安,命令张杨两人出兵,同时调集大量中央军进入陕西,准备把红军彻底解决在陕北。张杨也没有办法,只好一边拖延,一边向红军方面传送情报,请他们自己早作决断。做了这个安排之后,蒋委员长马上又飞到了山西面见山西省主席阎锡山,研究绥远的防务问题,阎锡山始终不肯派出大量自己的部队增援傅作义,一再要求蒋委员长的中央军增援。委员长考虑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再让日方在绥远方向上面取得优势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华北地区的局势的糜烂和西北方面剿共的不利,于是命令中央军汤恩伯部第四师、第八十九师以及所辖第七十二师由陕北清涧、延川一带向府谷、神木方向移动,高桂滋第八十四师各部亦奉命向吴堡、绥德、安定地区转进。委员长同时调门炳岳师集结咸阳,随时准备开赴绥远。

实际上日本人对于安平在绥远出现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他们知道安先生能够控制和命令华北地区的大部分商会的话,他们就不会因为看到出现了很多外交上面的事件而天真地以为能够利用外交上面的努力得到自己不应该得到得东西。由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晋升中将并担任第二师师长的冈村宁次将军自从听到了安平先生出现在绥远之后就一直很关注绥远的情况,这位先生建议日本方面加强华北方面的控制,防止安平先生大规模调集弹药支援傅作义的情况发生,日军数次吃瘪都是被安先生不计成本的重火力打击下的失败,虽然说有很大的准备不足的情况在里面。在这方面日本表现得过于慎重了,而且担心和国府方面发生全面的战争的可能,关东军方面只派出了少量部队对德王的部队进行协助,日方认为得到了日方在装备上面支援的德王的军队已经能够抵挡傅作义的杂牌军了。实际上,傅作义被日本人大大低估了。
日本人还是低估了安平的能力,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调集火炮什么的,但是还是有很多机枪什么的从河南巩县孝义兵工厂经由山西秘密运进了绥远,这是根据埃里克森提供的MG-42的图纸小规模制造出来的,正好现在试一试作战的效果如何,要不是安平同志在四川投资了两个大型的金属厂,这些东西还真的生产不出来。
红军方面的新策略是向西进攻,把根据地扩张到宁夏甘肃,做到和蒙古新疆相连,打通和苏联的国际交通线,这样子应该可以取得苏联支援的大量武器,做到能够和国党的相抗衡。不得不说,想凭借红军不到六万的正规军打破重重阻击打通河西走廊,实在是有点天真的梦想,西北三马的兵力在人数上远远胜过红军,更何况还有无数的中央军和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后面。
西北方面打得乱七八糟,红军在中央军的严密的打击下,已经渡过黄河的部队和还没有渡过黄河的部队在中央军相继占领了各个渡口之后被切割成了两截,未渡过河的部队退回了陕北,已经渡过河的红四方面军的三个军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单独执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
西路军方面弹药奇缺,基本上是三个人合用一支枪,每把枪的子弹平均下来不过二十来发,随军的一个妇女独立团和机关人员,以及骑兵师,全军共计两万多人,占了红军实力的三分之一,但是装备不足,弹药缺乏,前途难料。
**的西路军开始自己的西征的时候,绥远方面的战斗也随之开始,“大汉义军”的总司令王英率领一千五百余人开始向红格尔图猛攻,遭到了绥远守军傅作义部的顽强抵抗,安平同志不顾傅将军的劝阻,执意到前线观察MG-42机枪的使用效果,实际上自从在另外一个世界被枪击之后安平先生身上一直有一件高科技的防弹衣的,但是他总不能告诉傅将军说自己物理攻击无效吧。在傅将军看来,这个人除了喜欢赚钱之外还是有点古怪。
事实证明伪军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值一提,虽然日本人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同时还配备了很多日本顾问和教官,但是在得到了充分火力支援之下,这些人在绥远军的打击之下只有崩溃的份。这还是因为现场的指挥官董其武认为不能够太浪费弹药,养成坏习惯就不好了,让自己的军队节约弹药之后产生的战果。几架MG-42机枪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虽然不免随时换枪管,但是发挥出的威力让人觉得物有所值。进攻的伪军在死伤了一千人左右之后彻底崩溃,绥远军光复红格尔图,同时驻守兴和晋军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把敌人赶出了兴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