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救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忻,你搬凳子做什么?”正当简忻搬起凳子要向外走时绣娘的声音响了起来。
“救人!”简忻快速的回答,脚步没有停顿。
绣娘不禁叹气,她又岂能不知外面发生的事,只是......以前的我会这样见死不救吗?
简忻走出房间,外面依旧是那呼救的喊声,唯一同样的是还是没有她想象中的大侠,也许英雄救美也是童话,所以只能在书中出现。
看着那女子受欺凌,狠狠的把凳子往那一群恶汉身上砸,可惜没有砸中,却也把自己暴露了。
“小美人,你也想来吗。”为首的恶汉见扔东西的是个年轻女子,脸上露出猥琐的笑。
“她当然不想陪你玩。”随着这句话,一个身影从走廊上飞了下去,仔细一瞧竟是绣娘,只见她三两下便将那群恶汉打倒。
“你,你是什么人,竟敢坏我们蛇头帮的好事?”为首的大汉有些惊慌的问道。
“滚!”绣娘冷冷的说。
为首大汉打了个激灵,再不敢看这厉害女子,带头向外跑去。
愣愣的看着绣娘,简忻不敢相信眼前那么厉害的女子就是那平常对她那么温和的绣娘。自顾想着的间忻却没注意绣娘在那群地痞流氓离开后似乎是忍痛皱起的眉头。
“忻儿,怎么了?”见简忻看着自己发愣,绣娘问道,还是不行啊,八年了,这伤还是好不了,这辈子怕是再难像八年前般动武了吧,一阵叹息又带来胸口的一阵闷痛。
八年那场大火放的并不像绣娘一句话概括的那么简单,要知道皇甫家可是大宋四大家族之首,府中高手如云,要在他们眼皮下放火并带走顺民,那是何等的不易,即使绣娘再小心,还是被皇甫府上第一高手发现,若不是硬拼着受对方一掌逃跑,怕是早已尸骨无存。这一掌还真是厉害,整整折磨了她三年,可三年后还是不能动武,一动武便会旧伤复发。也是因为这一点绣娘才带着顺民来到详和村定居的。
“你是锈姐?”简忻傻傻的问道。
“傻丫头。”绣娘微微一笑。
“谢谢夫人救命之恩。”那翠黄长裙女子虚弱的道谢。
“举手之劳,无须挂齿。我们要走了,你们还是赶快离开吧,省的那些人找你们麻烦。”说完绣娘带着简忻离去。
小道上夕阳西下,晚霞映衬着驴车渐渐远去。
————————————————————————————
官道上,一袭白衣长衫男子赶着驴车,素雅的气质和驴车摆在一起显的怪异的同时,却又自然的散出一片和谐,似乎那样的人物本就该那样悠然。
男子一身的柔和,让人忍不住猜想若是女子,该是怎样的人物,还好那眉间一丝英气掩去一息女子味道,显出风流。
这人正是简忻,自从小镇的事后,简忻便决定换上男装,两个女子在外毕竟有许多不便,即使绣娘会武功,那也挡不了许多人,更何况从那天绣娘出手后便马上离开可以猜出绣娘使用的武功怕是会暴露她的身份。
想到此不禁一阵自责,若是绣娘不那么厉害,自己岂不是连累了绣娘和顺民,以后万不可再如此冲动了。只是她自己也明白,即使这些事再从来一遍,她怕是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从小的教养,人生的信仰,是不许自己见死不救的,即使自己没有能力,她也做不到冷眼旁观。
那日她也确实惊呆了,那些她曾以为书中撰绎的武功竟然就在眼前出现,这种惊异和激动的情绪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感受的。只是一阵惊异激动后,却是不理解绣娘明明可以救助别人,为何之前一直袖手旁观。直到离开荷塘镇后,她方想通,绣姐背负着三个人的安全,有责任的人总是顾忌很多,而自己却太稚嫩,做事不想后果,以后,以后她绝不会再这样。想着,手使劲的握了握。她怕是怎么也想不到,绣娘不出手是因为身上旧伤,而这一次出手,却会在后来害了她的性命。
“简忻,想什么呢?”绣娘见简忻呆呆望着前路问道。
“想绣姐那天大发神威呢。”想到那天绣娘的表现,简忻眼中闪过疑惑,绣娘那么厉害,为何还要隐居在详和村?
“你是奇怪绣姐怎么会武功吧。”看出简忻的疑惑,绣娘自顾的续道:“真怀疑你是不是大宋子民,你可知道王家是什么起的家?”

简忻摇了摇头。
见简忻摇头,绣姐解说道:“王家乃大宋开国功臣之后,是武将世家,以武传家,虽然大宋重文轻武使得王家也向文官发展,但却没有忘本,王家家规:每个王家子弟必须学习王家祖传功法。小姐也不例外,只可惜小姐其它都聪慧异常,一学便能上手,却惟独对武道没有天赋,怎么也学不会,后来小姐便让我去学,可惜我那时也不喜练武,没有认真练,不然那时可能就能保住小姐了。”说着,绣娘的眼睛又变的湿润。
“娘,你说的小姐是谁啊,顺民可不可以也学,像娘那么厉害啊?”顺民突然插嘴道。
“顺民只要学好文章便好,学这也是无用。”绣娘并不想顺民学这功夫,毕竟学了就打上了王家的印,她不希望那些人知道顺民的身份。
“顺民想学,想保护娘和忻姐,娘,你教顺民嘛。”顺民拉着绣姐的衣角。
“顺民乖。”
简忻能猜出绣娘的想法,只是许多事怕不是想躲就躲得了的,从绣娘这段日子的表情便能猜出一二:“绣姐,顺民想学也是好事,也许添个身份会有更好的结果呢。”
绣娘没有回答,只是沉默望向远方。
-----------------------------------------------------------
一路上观看风景,加上驴车走的慢,在离开祥和村一个月后,简忻终于见到了来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大城——临安。
刚见到临安时,连见惯了现代城市繁华的简忻也为这古城的繁华震惊,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来往不息。
当然最让她震惊的不是它的繁华,而是这座城的名字,要知道,由于母亲是研究历史的,虽然不是宋史,可这临安太有名了,还是涉及过关于它的历史,也因此她曾看过这个传说中这个做都城不吉利的古城的资料,北宋败亡后宋室南迁,于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称临安。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这个世界并没有宋室败亡与南迁,为何杭州会被称为临安?真是古怪。不过没有成为所谓的政治经济中心,却有这样的繁华,临安倒真是不简单!
慢慢行驶与临安街头,简忻有些激动,这可是古代的杭州。如此繁华的临安,可一想到崖山后中国的落后心里又一阵难过,不过也仅是心里叹息,这里毕竟不是她原来世界的宋朝,即使是,就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能力去改变?如此一想,简忻对这繁华古都失去了兴趣。眼睛中流露出无法驱散的悲伤。
“简忻。”绣娘担心的声音响起。
简忻使劲的扯扯嘴角:“我没事,就是有点想家乡了。”
一阵沉默,许久简忻才看向绣娘:“绣姐,我们去哪?”
“我也不知道去哪好,天大地大,能容身的地方却太小?”绣娘看着熟睡的顺民说道。
“这样漫无目的的向南走不好。”
“我也知道不好,可不这样走又能去哪?”绣娘苦笑,即使过了八年皇甫家早已放松了追寻,可这次被发现,以皇甫家如今的权势想要脱身却是更难。
“我们去东京(东京也叫开封,宋朝京都)如何?”淡去悲伤,简忻曾仔细的思考过自己该何去何从,一直没有答案,可见到临安后,她突然想到去开封,去看看这个中国十大古都排名第五的都城,更何况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东京?”绣娘皱起眉头:“让我再好好想想。”
正说着却见街道上的行人突然都分向两边,只见不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向她们奔来,看见她们也不拉缰放慢马的速度,马飞速奔跑的速度哪是驴车能比的,只见这一队人马转瞬已经到的跟前。
马车眼看就要撞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