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从教东安树德树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湖南东安芦洪市镇(日/外)
【字幕:湖南东安县芦洪市镇树德山庄。】
树德山庄全貌。
2.校长办公室(日/内)
【字幕:耀祥书院】。
书院负责人山长顾伯叙居士和金菊、施伦谈话。
顾伯叙:“唐校长一直希望金菊老师到学校来教书。虽然你们在湖南省党校作为校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校长对金菊的印像一直是很好的。施伦是学校最老的教师之一了,毕竟是大学生,讲中、小学课还是驾轻就熟。”
金菊:“感谢唐校长和顾山长的厚爱。我从湖南省女二中毕业后,也只教了一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还是欠缺的。”
顾伯叙:“唐校长自从南京失守后谪居家乡,决心致力于教育事业。把各处的不动产都变卖了,建成了‘耀祥书院’。除了校舍,唐校长还开辟了‘桔园’、‘菜园’和‘鱼塘’。耀祥书院的学生必须会劳动。上学时,必须自带劳动工具。唐校长主张:‘劳力劳心,劳力为本。’‘习文习武,习武为本。’除了劳动,还要上军事训练课。”
金菊:“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才,毕业了才能会做事。”
顾伯叙:“唐校长常讲,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做人则应诚实、正心、齐家;做事则应治国、平天下,有利于国计民生。’”
金菊:“这也是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目标吧!”
顾伯叙:“是的。我们办学的宗旨是:‘树德树人,树人为本。’也就是‘树人第一,植道德为大本。’同时‘提倡固有文化,培养社会中坚人士。’”
金菊:“有校训吗?”
顾伯叙:“有:‘好学、力行、知耻’六字校训。”
3.耀祥书院教室(日/内)
金菊在上课。黑板上粉笔正楷书写着岳飞的《满江红》。
金菊:“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讲岳飞的《满江红》。哪位同学先回答一下,岳飞是什么人物?”
学生甲:“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
金菊:“好。请坐。未讲课之前,我先把《满江红》给同学们唱一遍,好不好啊?”
“好!”同学们即刻精神振奋、喜笑颜开,全神贯注地倾听她的歌唱。
金菊故意放低声调,显得浑厚、悲壮,体现出抗击敌寇的意志和决心。唱罢,同学们热烈鼓掌。一个孩子小声说,“金老师唱歌真好听。”
金菊:“请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我开始讲解《满江红》课文。……”
课文讲完了之后,说:“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满江红》这首词?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同学乙:“日寇已经打到我们湖南了,我们要像岳飞那样,坚决抗击侵略者。”
4.耀祥书院菜园(日/外)
日朗天晴,微风徐徐。金菊领着一班同学在菜园中栽菜。有的同学用锄头刨坑,有的抬着水桶浇水,有的抬着粪桶施肥,有的把菜苗栽在地上……。
5.金菊家院外(傍晚/外)
一群小学生在房前跑来跑去,唱着一首当地的情歌:“天上起云云重云,地上有些厚脸人;长了一副笋壳脸,剥了一层又一层。”
6.金菊家(傍晚/内)
全家吃晚饭。从窗户可以看见外面小学生跑来跑去唱情歌。
金菊看看施伦,问道:“这不是当地的情歌吗。怎么回事?有什么‘罗曼史’?”
施伦:“哪有那好事,是你有了吧?”
金菊妈妈听糊涂了,说道:“你们俩个说些什么?”
两个人笑了起来,妈妈越发糊涂。
【画外音:一连几天,老是有些孩子唱这首歌谣。金菊并没有在意。】
7.树德山庄,唐生智家大门外(日/外)
【画外音:唐生智去重庆归来。请金菊和施伦吃饭。】
下午,应唐生智邀请金菊和施伦到唐家赴宴。
唐生智家院门上四个大字:“树德山庄”,“德”字少一横,是顾伯叙书写的。
两个人站在大门前。
施伦:“金菊,你说‘树德山庄’的‘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金菊:“是啊,为什么少一横呀?”
两个人走进大门。
8.树德山庄庭院(日/外)
庄内为中西合璧、官邸与民宅合二而一风格特异的建筑。
两个人进院,环顾,欣赏建筑物。
唐生智夫人在正厅门前迎接。
唐夫人:“欢迎两位光临,请到客厅。”
9.唐生智家客厅(日/内)
两个人进到客厅。
唐生智起身,说道:“请坐,我虽然在政界、军界不担任什么重要职务,重庆那边也要经常去点点卯。你们到我庄上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想宴请两位,拖到今日,抱歉。”
金菊:“校长太客气了。我们能在校长举办的兴教事业中尽一点微薄之力,也算是一生中的幸事。”
唐生智:“我在家乡兴办教育,也算是为国尽忠,为民兴利,做一点事情吧。”
施伦:“唐校长忧国忧民的精神我们十分敬重。”
唐生智:“作为一个军人,只能忧国忧民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保国保民,我没有做到啊!自从南京失守以来,我的心情一直十分沉重。南京失守,我向蒋委员长写一个报告,表示承担责任,请求处分,委员长没有置议。”
施伦:“撤离南京应是政府的决策,不是哪个人能说了算的,没有蒋委员长的命令,谁敢撤退呀。”
唐生智:“是这样。可是在蒋委员长面前我表示过:‘临危不乱,临危不苟,誓与南京共存亡’。决心是表示了,然而我没有做到‘共存亡’,羞愧呀!”
金菊:“蒋委员长以及全**民都不会赞同将军做无谓牺牲。‘抗战不是短期硬拼能取胜,而要打持久消耗战’这乃是唐校长的主张啊!将军和士兵都牺牲了,将来谁去打日寇呀。”
唐生智:“是啊,南京我明知不可守,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为什么?南京不可守,也要有一个守城的司令长官吧?我是十一月二十四日接受任命的,抵抗了十八天,十二月十一日委员长电报:‘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我于十二日撤离南京。南京失守,日本鬼子惨无人道,血洗南京!这样的奇耻大辱,国人会如何评论!历史、后人将如何评说!只要不是白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么,守城司令这个人应该是谁呢?在当时的形势下,这顶帽子就历史地落到了我的头上。作为军人,我应该接受、我敢于接受。从那时起,我就做好了承担责任,接受处分的准备。这大概就是我们湖南人敢于肩负重担的性格吧。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南京毕竟是首都啊!”

夫人从餐厅出来,站在客厅门口,说道:“先生,请两位用餐吧,有话在餐桌上唠。”
唐生智:“请。”
10.唐生智家餐厅(日/内)
餐桌上。
唐生智把话题转到教学方面,说:“金菊上了一堂《满江红》课,老师和同学们反映很好。贯彻我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实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德育不是靠讲大道理,而是要潜移默化,讲故事、讲历史,去启发学生。”
金菊:“我也在想,‘树德树人,树人为本’这个教育思想如何贯彻到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德行高尚的社会中坚人士。”
唐生智:“优秀的道德品质,要通过智力教育、参加劳动、军事训练来培养。往大里说,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政府,要有德政,他的政治措施要有益于富民强国。说到个人,要有好的德行,我常讲,做人应诚实、正心、齐家;光做人不行,还要做事,不会做事,何谈做人?做事就要具备:治国、平天下、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道德品质。……吃菜,别光听我说。”
施伦:“我们愿意听听校长的真知灼见。”
唐生智:“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只是我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优秀品德,就是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自己从事的事业或工作。爱家乡、敬业,这是爱国、爱人民的具体行为。还有一条很重要,也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要爱自己。(金菊会意地点点头。)金菊赞同我的观点。人必须自尊自爱。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
夫人端上来一盘菜,说道:“先生说得太多了。两位吃菜。”笑一笑,看了看唐生智。
唐生智:“对!对!吃菜。下一道菜该是‘东安鸡’了吧?”
夫人:“是,金菊、施伦请慢用。”
唐生智:“做东安鸡是夫人的拿手好菜。提起东安鸡还有一个故事,知道吧?”
金菊:“相传安史之乱唐玄宗逃难到此地,杨贵妃吃了东安的麻辣子鸡,香**辣,风味特别,因为是在东安这个地方吃的,就给起了‘东安鸡’这个名子,号称中国第一菜。”
唐生智:“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不过经我的宣传,长沙、南京、上海、武汉都知道东安鸡了。”
三个人边吃边唠。
金菊问:“树德山庄的‘德’字少一横有什么寓意吗?”
唐校长:“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也是很多人茶余饭后经常谈论的话题。其实,德字少一横,历来的书法都有,不足为怪。顾伯叙居士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哲。受过‘书法冠绝于世’的名家的真传。不会出现笔误。不过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人无完人,德无完德。每一个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可能你的德行很高尚、很完美——是不是也应警惕会在某方面缺少一二。(少停顿,)施伦老师,我们的校训还记得吗?”
施伦:“当然。‘好学、力行、知耻’。”
唐生智:“树德树人,不能不以这六个字为约束;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千万不要忘记呀。”
11.树德山庄之眺望楼亭(日/外)
饭后,大家凳上了“眺望楼亭”。
悠悠芦洪江,高高黄子岭;耀祥书院校舍,学校的桔园、菜园、鱼塘一览无遗。
金菊感叹:“在这个地方教书和学习,清静祥和,真是世外桃源。”
唐生智:“好地方啊!我还要扩大学校规模,在中学之上办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两位可否在这安营扎寨?”
金菊:“校长宏图大略,太好了,能在这里教书育人,也算没有枉活一世。”
唐生智:“施伦老师呢,愿意待在这穷乡僻壤,枉度一生吗?”
施伦:“哪里!哪里!这里很好么。”他没有想到唐生智会问他,急着应了一句。
12.金菊家(傍晚/内)
【画外音:参加唐生智家宴之后,金菊总是觉得这顿饭吃的有点蹊跷。尤其是唐生智问施伦的几句话,话里有话,令人费解。她又联想到小学生的歌谣,同事间有时防着她窃窃私语,更是满腹狐疑。】
金菊大声喊道,“施伦!”
施伦:“干什么,这么大的声。”
金菊放低了声音,说:“你过来,我问你,有什么事瞒着我?”
施伦:“没有啊。”
金菊:“什么没有!不说我也知道。我让你自己说!”
施伦:“说……说什么呀?……不就是让唐校长的侄子从家里拿一个靠垫吗!”
金菊:“什么靠垫?”
施伦:“就是一个织锦缎靠垫。”
金菊:“他的家里人知道吗?”
施伦:“也许吧,我不知道他家里知道不知道。”
金菊:“你呀!……”
13.学校校园僻静处(日/外)
金菊把唐校长的侄子带到学校里一个背人的地方。
金菊:“老师问你,是你给施老师一个织锦缎的靠垫吗?”
侄子:“是。”
金菊:“家里人知道不?”
侄子:“不知道。我没敢告诉家里。我也没跟别的同学说。真的,没说。”
金菊:“别怕,老师知道。听我说,今后从家里拿东西一定要告诉家里的大人,经过大人同意了再拿出去。明白吗?”
侄子:“明白,我听老师的话。”
金菊:“好孩子。玩去吧。”
金菊望着走开的学生,独自在校园漫步沉思。
【画外音:在这个“树德为本”的学校里,竟然如此为人师表!令金菊无地自容。再看看施伦的样子,她羞、恨交加。一股火,得了中耳炎。她思来想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4.校园里(日/外)
【画外音:唐生智要去重庆,须先坐火车到桂林。】
金菊见到唐校长,问:“唐校长,你什么时候去重庆?”
唐生智:“明天。”
金菊:“我想搭你的专列一起去桂林治一治中耳炎,可以吗?”唐生智:“没问题。”
15.火车上(日/内)
火车快到桂林了。
唐生智:“金菊,中耳炎治好了,还回来吗?”
金菊被这一问吓一跳。想不到,唐生智知道了自己的隐情。她不好意思的看着校长,没有回话。
唐生智:“德字可以少一横,仍然是德字。知错知耻,改了就好,不要成为负担。”
金菊:“见微知著。在一个把‘植道德为大本’为教育宗旨的学校里,这种行为,何以为人师表!惭愧!”
唐生智:“不管怎样,我希望你把病治好了,一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你归来。”
金菊下了火车。给唐生智鞠了一躬,“感谢校长知遇之恩,后会有期。再见。”
唐生智:“再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