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上 苏信临终托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赵麟灵机一动,想到:“中国古代人们创造出多少经典戏剧,何不照般几部来,教人习练,不乏为闲时一种乐趣。”想好之后赵麟便央求苏母买二十个女童回来,苏母问:“你要那么多小丫头做什么?”赵麟道:“不消问,我自有好事。”苏母道:“我们本是慈善待人之家,如今你又不说明原因。要那些子人干吗?”赵麟央求:“权做将来给我当丫鬟使唤还不行吗?”苏母又道:“即便是给你作丫鬟,用的着这些吗?换做灾荒年景,有卖儿卖女的还好说,如今这丰收太平的光景去哪买啊?”赵麟想了想:“这天下如此大,少不说也有几个地方遭灾受难的,多花些银两差人去买。在到育婴堂里抱养几个,就当是作了善事,积了功德。”老太太想了想,道:“也罢,就依你,只是咱们家不是个习惯跑商的,做这些事情可能要花些时间。”赵麟听苏母答应了欣喜万分,抱住苏母就亲了一口,道:“无妨无妨,找到人就行。”乐得苏母只笑。
再说这苏府的老主人忠勇侯苏天正老将军原是大新朝达通郡人,还有一个弟弟叫苏天齐的,因其伯父苏飞无子就把苏天齐过继给了大伯父苏飞。苏天正年少时好飞鸡走狗,与一干闲汉终日里闲逛闹事,惹是生非。交往些江湖绿林上的好汉,家里收养一些犯了事的人。整日里不思家业,父亲在时家里还能支撑,到苏天正父亲后家道就一日不如一日。又遇到灾年,苏天正无颜,便带着几个忠心的家仆外逃到了润洲。苏天正发奋图强仔细经营,又攒下了一份家业,后来大宋高宗武皇帝起事,苏天正散尽家当资助,随高宗武皇帝征战天下,其中娶了一地豪门女儿杨氏为妻即苏老太太。大宋定国后苏天正衣锦还乡定居润洲,期间派人回达通郡访亲,得知弟弟苏天齐也已经成家立业,有一幼子名唤苏信。当下两家还有来往,没两年苏天正老爷子就仙去了,又过一年苏天齐也过世了,两家来往便少,只是通几封书信。之后苏信作了官,被委派一郡之主,两下两家人分别在两国作官,瓜田李下的就更不好来往了,于是书信也没了。只是知道苏信娶了为官之地一家姓赵的富户之女,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这一日有个惯行走的商人送来一封信给苏节,苏节不在府里,小厮就把信交给了苏节的夫人张氏。张氏一看信封之上没有署名,只有“堂兄苏节启”五个字,张氏心想“这堂兄弟只有一个多年不来往的在大新国为官,一般不能是他。敢是老太太那边表兄弟写错了送过来的?”张氏越想越是,就把信送到了老太太处,说:“西面亲戚中不知兄弟哪个来了信,却是写错了称呼。”苏母听说,道:“哦,有此事,拿给我瞧瞧,是哪个侄儿办的?”张氏把信递上去,苏母拆开信封,取出信来就在灯底下看起来:
堂弟信上伯母、二位堂兄、二位嫂嫂:兄见此书,恐怕信不在矣。弟前日突染风寒,久治不愈,日久咳血不止。寻医无数皆是无方,弟自知命不久矣。信有妻赵氏,石洪郡富商之女,甚贤。信死后欲令其改嫁,又恐夫家不容吾女。信半生膝下无子,只得前年生下两女。两女幼小,若信死后不得照顾,信难以瞑目。左思右想三代之内只有堂兄一家近亲,无奈将两女托付于堂兄,望堂兄念在同宗同族,一祖同胞的份上好剩看护吾女,弟在次拜谢。
堂弟苏信拜上
苏母看后将信丢在一旁,泪流满面,哭声道:“可怜我那侄儿,孤苦无依,远在千里之外连一个可以帮靠的人都没有。他伯父在时还有来往,后来就不怎么联络了,现下好容易盼来一封书信,竟然是这个结果。”屋里屋外伺候的人听闻苏母哭声,忙不迭的赶进来侯着。在一旁的张氏、薛氏赶紧拾起信来一同看了,看完亦是满面泪痕。薛氏是个有注意的,强忍着哭,对老太太道:“老太太不要急着伤心,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去石洪找那苏信弟弟,若是赶的早,可能堂弟还没过去,有个自家帮衬的人照应一下兴许苏信弟弟就挺过来了,如此岂不更好。”苏母闻言道:“二媳妇说的对,我是急糊涂了。可现下两个孩儿都受了皇上密旨,脱不开身。两个孙儿又年幼当不了事,这可如何是好?”薛氏想了想,道:“依我看不如让赵二去,反正现在赵二于我们也不是外人,为人忠厚地道且老实本分,处事有板有眼兼灵活多变,倒是个伶俐人。”苏母道:“赵二的父亲当年也是跟老爷一同从达通郡来得,若赵二去是个人选,我也放心。”张氏也道:“让赵二多带些银子去好使唤,再从府里带上先皇当年赏赐的千年人参,想是这种东西到了那边有钱也买不到。”苏母道:“对,对,我们家里不缺这个,一并都带上。”

三人商量妥当,立即将赵二唤来,苏母道:“赵二,我们一府有个近亲在大新为官的你可知道?”赵二回话,说:“小的知道,是个叫做苏信的本家,因为作了官不方便联系,这几年不走动了,书信也少了。”张氏闻言将信递给赵二,道:“这是今天送来的,你看吧。”赵二是府里管事的,认得几个字,当下看了,对苏母道:“老太太不要难过,如信上所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去,兴许还赶的及,有一线生机。”苏母听了赵二这话与方才所讨论的相合,心里更是放心,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节儿、俊儿都有皇命在身,去不得。我想咱们家中你也算不得外人,你父亲当年也是一块和老爷从达通闯过来的。你待人接事我又放心,所以想让你代我去一趟石洪郡怎样?”赵二忙道:“老太太有命,赵二怎敢不从。即刻收拾妥当,天亮就出发。”苏母道:“好,好,你再从帐上支三千两银子好去使唤。另外把先皇御赐的千年人参带上,兴许用的上。可要辛苦你了。”赵二连说不敢。
是夜赵二将所用之物置办齐全,又挑选了几个手脚麻利、为人可靠的伙计。看了卢氏和赵麟,卢氏不住叮嘱赵二路上小心。赵二又回过苏老太太后,不等天亮就出发了。一路辛苦不题,连赶了六天路,终于到了大新国建东府石洪郡。问过路人后赵二寻到了郡衙,打远一看,赵二苦叫一声“啊呀”。原来郡衙门上已经挂上了白幡,赵二忙领人进了郡衙,从灵堂外就看见堂中灵牌上写着“先夫苏讳信之灵位”几个字。赵二忙在灵堂外换上麻衣,走进灵堂纳头哭拜,连了磕三个响头。旁边有一三十许的妇人,红着一双眼,已是哭的无泪,身穿一身麻孝,对赵二答礼,道:“先生面生,不知是先夫何人?”赵二答话:“我是润洲苏府管事赵二,前日府里收到堂少爷书信,言已病危。两位老爷接身负皇命不在府中,老太太便谴我连夜赶来,不想还是晚了一步。不知堂少爷几时去的?”那妇人道:“原是大伯父家里的,辛苦一路了,先夫是五日前夜里突然去的,眼下头七还未过。”赵二又问:“丧葬之是何人筹办?”那妇人道:“是妾身父亲代替操办的。”赵二道:“可否与我引见?”妇人将赵二引进后堂,只见后堂有一老者一见赵二立时大呼“二哥?!”
感谢大家收藏,参与投票。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