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的成长史(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以往的朝代比较,清朝皇子的教育的确是非常严格。每个皇子很小就进上书房读书,等到成年,大都精通四书五经、满汉双语,诗文书画方面也有相当造诣——-这大概是爱新觉罗族经常出书画家的传统来源罢。从教育内容来看,皇子们也是文武兼备,全面发展,康熙还经常带着皇子们随驾出巡、行围狩猎、出京办事、统兵祭祀等,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结果这些儿子大都很有才能,这也为后来储位的争夺埋下了伏笔。
当时有个西方传教士张诚曾这样记载他的亲眼见闻,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夏天,康熙带着七个皇子巡视塞外。整整一个月里,这些皇子终日跃马扬鞭,搭弓射箭,不亦乐乎。因为从小就训练有素,不少皇子的箭法十分厉害,他们每个人一天都能捕获几只猎物,连最小的九阿哥允禟(十岁)也猎获了两只鹿。在围猎中,十六岁的三阿哥允祉还曾多次与皇父康熙比试箭法,父子二人一时间竟然难分高下。看着儿子们个个有出息,康熙这时候大概是最开心的。
除了保持满人的骑射传统外,康熙对皇子们的汉文化学习也非常重视,特别是书法。康熙自己写得一手好字,他也希望儿子们能够继承他这个优点。从后来的结果来看,除了八阿哥字写得差一点外,其他阿哥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譬如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糟糕书法一直耿耿于怀,在胤禩都二十多岁了还命他每日写几十张字送给他看——后来胤禩烦不过,居然请人代写,蒙蔽自己的老爸,还好没被发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路过济南珍珠泉时,命大臣张英、高士奇等题写匾额。当张英挥毫之际,康熙特意提醒围聚观看的阿哥们好好观察张英如何用笔。
当然,在这些儿子里面,康熙对太子胤礽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关爱。康熙十七年(1678年)冬,平定三藩战争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时,刚满五岁的胤礽出痘(即天花,当时满人对天花抵抗力特别差,据说顺治就是出天花而死,而康熙也是因为出痘成功才被定为皇帝),康熙对此极为重视,在众多军机政务亟待处理的情况下,仍旧辍朝十二天,守在胤礽的身边专心护理,直到胤礽平安出痘。事后,康熙还特意派官员到圜丘、太庙和社稷致祭,以感谢祖先和上天之恩,并对治疗胤礽痘症的人员大加赏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底,康熙带着胤礽、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等人南巡,一行人到达山东德州的时候,胤礽突然患病。为了给胤礽治病,康熙改变了继续南行的计划,在德州临时停留了十几天,还特意把当时太子党的首领索额图(胤礽的外叔公,当时因为结党被发现而被迫退休在家)叫来陪侍。
康熙作为父亲,对其他皇子也都是尽心尽力。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四岁的大阿哥胤禔出痘,康熙也是辍朝九日专门护理,要知道,这时候是三藩之乱最为困难的时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康熙带皇子们出古北口行围打猎时,大阿哥胤禔不慎从马上掉下,肩膀受伤。康熙得知后,立刻命令随扈人员和大部分军队近六万人停止行进,暂时驻留原地,直到十天后胤禔的臂伤基本痊愈,行围队伍才继续前进。还有一次,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六月康熙出巡塞外的时候,八岁的四阿哥胤禛突然患上痢疾,康熙听后便决定立即赶回京师,并亲自安排四阿哥的治疗事宜。
康熙在出征噶尔丹的时候,因为想念太子,曾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朕帅军征战之时,军务在身,无暇他思。今胜负已定,噶尔丹逃遁,我军穷追不舍。当此之时,班师返归,一路欣悦,朕不由思念太子,何得释怀。今天气已热,将你所穿棉衣、纱衣、棉葛布袍(等)四件,褂子四件,一并捎来。务必拣选你穿过的,以便皇父想你时穿上。”舔犊之情,实在让人感动。胤礽收到信后,“伏阅慈旨,得知皇父眷恋儿臣之心,不禁热泪涌流,难以自已”,随后他便按照皇父的要求,将自己所穿的衣物精心挑选数件,派专人送给皇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