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阿哥明哲保身(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五阿哥胤祺则同时被封为亲王。康熙还颇动感情的说:“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深怀愧愤,以致心神损耗,形容憔悴。其他人不过寻常虚语,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胤禛特至朕前痛哭陈请:‘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面前耽延,万国何所依赖!臣等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
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康熙对胤祉更加信任,父子关系也相当不错,康熙每年都会去胤祉的私家花园参观一次到两次,和胤祉的家人喝喝小酒,聊聊家常。当时能请得动老爷子的,除了胤祉外,也只有四阿哥胤禛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胤祉虽然文化素质高,且文武双全,但康熙似乎并不看好他在政治上的前途。在康熙的眼里,胤祉虽然聪明,但似乎缺乏一种政治家的魄力,而这也许是胤祉的性格至柔所决定的。话说回来,搞政治的人未必比搞学术的人聪明,但学术搞得好的人未必能去搞政治。术业有专攻,胤祉在政治方面缺乏悟性,但他在学术方面的确干得不错。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胤祉奉命在热河避暑山庄设立纂修馆,负责修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胤祉等人将康熙亲撰的“律吕”编制成《御制律吕正义》,这是一本音乐方面的丛书,后来在乾隆年间得到补充,保留了中国古代很多音乐方面的原始材料。
编完《御制律吕正义》后,胤祉等人又编纂了《历象考成》和《数理精蕴》,分别是历法和数学方面的著作。康熙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颇有造诣,《历象考成》这本书也是康熙亲撰的初稿,《数理精蕴》在编纂过程中也经过了康熙的指导。这两本书和前面的《御制律吕正义》,都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重要的文献。胤祉为了修好《历象考成》这部新历法,还特意派人到广东、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去实地测量日影等,以取得第一手的数据。康熙的这些儿子里面,也只有胤祉继承到康熙的学术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胤祉最大的成就还不是这三本书,而是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是继明朝《永乐大典》之后的大型丛书,由胤祉领导翰林陈梦雷等人完成。早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陈梦雷在胤祉府上任侍读学士的时候,他发现在胤祉家里有很多的藏书,便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把这些书分门别类,编成一套丛书,即可方便查找,提高利用率,也免得一些珍贵的书籍流失。
胤祉本就是爱书的人,他听后拍手叫好。在胤祉的鼓励和支持下,陈梦雷便开始按经史子集等名目开始眷写目录和凡例,由于书的数量众多,陈梦雷编辑了十几年,才算弄出点眉目来。后来胤祉把这个事禀告了康熙,康熙听后也非常支持,并委派胤祉和陈梦雷两人负责设立蒙养斋馆,并招收了八十多人来编纂一个更大规模的丛书,这就是后来的《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为了鼓励他们做好这项工作,还特意赐给陈梦雷一幅对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当时进馆的还有桐城学派的创始人方苞等著名学者,馆中人才济济,颇有文治之气象。到康熙五十九年(1724年)的时候,编纂工作基本完成,但即将要刊印的时候,不巧遇到康熙去世,事情发生了变故,后叙。
当然,也有人认为胤祉其实也是觊觎大位的,只不过不像他的那些兄弟们那样咄咄逼人罢了,当时有个“孟光祖事件”就是证明。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在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睐的时候,曾经打着胤祉的名号,到地方各省如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等地活动。按当时的制度,皇子及其属人离开京师的话,等需要批准登记;而孟光祖在地方上行走的话,应当具有勘合(相当于介绍信),地方官府才能给予接待,但孟光祖虽然没有任何证明文件,在各省间依旧是通行无阻,这要是没有地方官员的配合是做不到的。
孟光祖在各省活动的时候,还经常以胤祉的名义给地方督抚大员馈赠礼品,譬如他曾给当时的四川巡抚年羹尧送过礼物,年羹尧则回赠了马匹银两等;去江西的时候,江西巡抚佟国勷也曾经回赠过银两绸缎。按规定的话,当时阿哥们和地方官员的馈赠往来的话,地方官员应当上奏朝廷备案,但当时这些地方官并不想得罪胤祉,所以孟光祖活动了数年之久,后来才被发觉。康熙得知此事后,派人将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佟国勷被革职,年羹尧也受到革职留任的处罚。
但是,康熙只将孟光祖处死了事,并没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跟蒙养斋馆的魏廷珍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康熙的大概意思是,万一有人问起孟光祖的事情,就让魏廷珍以修书的事情为由,帮胤祉顶一顶,不要把胤祉牵连进去。晚年的康熙,显然不希望政治斗争牵连到胤祉。
由于“孟光祖事件”没有进一步追查,所以到底是不是胤祉派他去下面争取地方大员的支持,这事还不好说。但是,孟光祖作为胤祉府上的属人,在下面活动了好几年,胤祉说自己一点都不知道,恐怕也说不过去的。
总的说来,三阿哥胤祉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要争夺储位的迹象,也许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对自己的定位,因而一直是以学者的形象出现,虽然在康熙的最后十来年,胤祉始终受到康熙的信任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即使胤祉一直想明哲保身,不参与储位的争夺,但他作为大阿哥和太子胤礽被废后康熙最年长的儿子,加上他的才华和与康熙的亲密关系,各种流言蜚语还是充斥坊间。
雍正(四阿哥胤禛)即位后,也曾指责胤祉在胤礽被废后,“以储君自命”,“希冀储位”。搞政治的人,总是把那些具有实力的人当作自己的对手,从来不管人家心里想什么的,此所谓“楚人无罪,怀璧其罪”,想逃哪那么容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