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雍正继位全记录(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死后,因为储位问题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由此必然引起了一阵混乱。
雍正即位后,他在《大义觉迷录》里是这样描述整个过程的:“十三日,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胤祉、淳亲王胤佑、阿其那(即八阿哥胤禩)、塞思黑(九阿哥胤禟)、胤礻我、公胤裪、怡亲王胤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是时,惟恒亲王胤褀以冬至命往东陵行礼,未在京师。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贝勒胤禑、贝子胤祎,俱在寝宫外祗候。及朕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刻,龙驭上宾。朕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朕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诚亲王等向朕叩首,劝朕节哀。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清世宗实录》和《东华录》也记载了这一过程,和《大义觉迷录》里时间和过程的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在《清世宗实录》中,特别提到雍正曾经进康熙的寝宫问安,“进见五次”。考虑到《清世宗实录》和《东华录》修撰时间比《大义觉迷录》要晚很多,而《大义觉迷录》是雍正钦定,因此基本可以认定这两本书是以《大义觉迷录》作为范本的。
因此,对于《大义觉迷录》里雍正自述的这个版本,颇值得仔细研究一番。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据雍正自己说,是在他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把那些成年的阿哥全部召集到寝宫,其中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裪、十三阿哥胤祥,加上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这八个人是在康熙御塌之前的;而相对年轻的阿哥如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和二十阿哥胤祎则是在寝宫外等候,他们并不知道里面发生的事情。
里面有一点很值得怀疑的,那就是雍正说在他还没有到达之前,康熙已经宣布谕旨:“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也就是说,在雍正到来之前,那些皇子已经知道皇位继承人的结果了。
雍正接着说自己“驰至问安,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朕含泪劝慰。其夜戌刻,龙驭上宾”。正当他“哀恸号呼,实不欲生”的时候,隆科多在诸皇子面前向他宣布康熙的遗诏,他“闻之惊恸,昏仆于地”,三阿哥胤祉等向他叩首,劝其节哀,他这才“强起办理大事”。

这段描述颇有戏剧性,虽然读起来非常生动,但似乎也有纰漏。姑且不说雍正当时的反应,什么“哀恸号呼,实不欲生”,“闻之惊恸,昏仆于地”,自然是夸大其辞,但无妨大局,倒也不必细究。同治死后,慈禧太后宣布由三岁多一点的载湉(光绪)继承皇位,载湉的老爸醇亲王奕澴听后,也是立即“昏仆于地”,清朝的皇族权贵遇到好事都来这一套。当然,这是闲话了。
主要问题出在时间顺序上。雍正是在十三日上午九点或者十点的样子到达畅春园进见康熙,一直到晚上**点钟的样子,康熙才撒手人寰,这期间约有十二个小时。如果康熙真的在雍正到来之前已经宣布了有关继位的遗诏,其他阿哥是如何反应?以雍正的能力,又怎能不从其他阿哥的表情上看出点端倪?何况,如此重大的消息,雍正不太可能要等到康熙死后,也就是离第一次宣布遗诏近十二个小时之后,才从隆科多的嘴中得知。毕竟雍正到达康熙寝宫后,在康熙的御塌之前呆的时间不算短,为何康熙不当众再宣布一次呢?
另一个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其他落选皇子们的情绪变化。如果遗诏真的是在雍正到达之前宣布的话,那些阿哥们断然不可能如此平静。在《大义觉迷录》里,雍正也曾指责九阿哥胤禟在隆科多宣布遗诏后,“突至雍正面前,箕踞而坐”(大意是叉开腿,大剌剌的对面坐着),并且还对雍正这位新君怒目而视,表现极为的傲慢无礼;而原本继位呼声很高的八阿哥胤禩则佯为悲痛之状,即时走出,独到院外依柱凝思,看似平静,其实心中愤懑,激愤异常,叫他做事情,他理都不理。其他皇子的反应也不一而足,或惊讶或愤怒,人生百态,尽在此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怀疑雍正关于遗诏宣布时间的说法了。倘若真是在雍正到畅春园之前公布过一次,其他阿哥断然不会有如此惊诧的反应。总不可能康熙刚死,那些做儿子的连一点悲哀的表示都没有,却对雍正大光其火罢?另外,据说在大内值班的十七阿哥胤礼碰到隆科多得知这个消息,竟然吓得班也不上,飞也似的逃回家去了。
(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