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雍正继位全记录(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上文)
由此,或许可以推测出雍正在《大义觉迷录》关于继位过程的描述可能是弄虚作假了。换句话说,隆科多宣布的遗诏虽然可能是真实的,但不应该是在康熙死前宣布,更不可能在雍正到达畅春园之前,除非康熙当时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
从各种征兆来看,康熙希望在自己死后宣布遗诏是符合他对储位问题的一贯做法的。康熙晚年之所以迟迟不肯立储,就是不想看到这个事情明朗化之后,导致家庭破裂、兄弟反目,而这是老年的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康熙生前不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的,他宁可选择遗诏在他死后再宣布。不然的话,康熙完全可以在雍正来自己的寝宫之后再当众宣布一次,而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传闻了。
从各种迹象来看,雍正的描述大部分是事实,只不过对部分事实做了一个有意的错位。从前面的分析基本可以推断,隆科多宣布的确实是康熙的遗诏,即“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但雍正有意将时间提前到他没有到达畅春园之前,这等于是宣布了两次。
雍正之所以这样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继位是合法而且名正言顺的,因为第一次雍正虽然没有到场,却是康熙宣布的。由此,雍正证明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也证明了自己在其中没有搞什么阴谋诡计,以封住天下人的嘴。鉴于《大义觉迷录》是对开篇的两个小人物曾静和张熙两人揭发雍正“十大罪状”的公开反驳,而且是雍正发给全国士人们学习的宣传材料,其中必定要统一口径,树立雍正的光辉形象,其中的篡改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按下康熙死时的情况不提,再说雍正后面的情况。因为事起突然,雍正在被宣布为皇位继承人后,便立即着手处理康熙的后事。在康熙驾崩后,雍正在众兄弟的协助下,给康熙换上寿衣,在当天夜里即用銮舆将康熙的遗体运回了大内乾清宫。为免消息扩散,雍正命和往常康熙出行一样运送,暂不举哀。
在运送康熙遗体的同时,雍正则在隆科多的保护下,提前返回了皇宫,以准备处理康熙遗体等相关事宜。次日(十四日),雍正任命马齐、隆科多、胤禩和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并封胤禩和胤祥为亲王,同时召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另外,雍正命封闭京城九门,隆科多亲守朝阙,没有雍正的旨令,即使是亲王也不许入内,这种封闭状态一直要延续到二十日国丧。

十六日,雍正将“谕令胤禛继位登极”的遗诏对大臣们公布。当时,百官俱缟素,行三跪九叩礼后跪听宣诏。宣诏完毕后百官先起立默哀,随后再次对雍正行三跪九叩礼。由此,礼部将康熙遗诏通报全国,令天下人得知。
十九日,雍正命礼部官员前往天坛、太庙和社稷坛告祭后,京城城门提前解禁。
二十日,雍正前往太和殿行登基典礼,接受百官的朝贺,因为康熙刚死,免大臣上贺表。随后,雍正又颁布即位诏书,宣布继承康熙的遗志,并公布了恩旨三十条,改年号为“雍正”,按惯例次年开始纪年。
雍正在诏书里,呼吁宗室团结,并把诸兄弟召到养心殿发表谈话说:“我受皇考的重托,有幸继承大位。这次皇位承继不像以往,按先后次序而定,就像禹汤传位给桀纣那样,天下人不会因其子孙不善而掩盖禹汤的功德。皇考与我之间的是非得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我是明君,那说明皇考的传位是对的;如果我是昏君,那就说明皇考的传位是错的。皇考六十多年的圣德神功和千古业绩,我决不敢苟且偷安,自暴自弃,使后人议论皇考传位是错的,有损皇考六十多年的功德圣绩。我的这番苦心,上天和皇考都看在眼里的。大家都是我的兄弟,都受过皇考几十年的抚育之恩,我想应当理解皇考的心情,并且应该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道理。希望大家各尽所能,协助我把事情做好;对我的错误和过失,也请尽量的劝谏和谅解。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各位兄弟能同心同德,承认我是应该承继之主,也就承认了皇考传位的正确,这也算是诸位兄弟对父皇的报答罢。”众兄弟如何反应,不得而知。
(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