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鳌拜专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大臣辅佐政务,在形式上班行有行后之别,都又以共同辅政、集体制约的方式,保持权力的平衡。但是,随着四辅臣各自的权势、能量和地位的变化,以及彼此之间利害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了相互结合或对立的情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人操纵政局,从而形成擅权的局面。
身为四朝元老的索尼资望最高,位列班首,但他年老多病,精力不足、遏必隆为人怯懦,缺乏主见,所以总是随声附和、苏克萨哈虽然班行第二仅次于索尼,但他却才器开敏,能力超出三辅臣之上。他善于广泛结交,凡有杰出才干的汉官,他都虚心结纳,收为门下。鳌拜为三朝重臣,他自恃功高,意气凌轹,朝中大臣多惮之。他有强烈的权欲,然而班行却排在最末位,心里很是不平衡。他与苏克萨哈虽有姻娅之谊,但议论政事,两人往往相抵牾,终于结成怨仇。
公元一六六五康熙即位四年九月,孝庄皇太后想册立内在臣噶布喇的女儿、索尼的孙女赫舍氏为皇后,苏克萨哈嗔怨年庚不对,曾经掣肘,同索尼又添仇隙。更何况三辅臣原来就把苏克萨哈视为异己。
鉴于此,鳌拜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在四辅臣中,惟有苏克萨哈是横在他爬上更高权位的绊脚石。于是,鳌拜以前此多尔衮在关内分定圈地时有意偏袒正白旗、竭力压制御前黄旗一事为借口,煽风点火,蓄意重新挑起黄、白两旗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此达到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一六六六康熙即位六年,鳌拜为了扩大势力,执意调圈已耕作了几十年的旗地,引起土地荒芜和民怨沸腾。据史载: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
一时,勘地之扰甚嚣尘上。流言传到宫中太皇太后那里,太皇太后严责四辅臣勘地扰民。这时,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人相继奏请皇上停止圈换地土。
朱昌祚声称:臣等履亩圈丈,将近一月,而两旗官兵,较量肥瘠,相持不决,且旧拨房地,垂二十年,今换给新地。未必尽胜于旧,口虽不言,实不无安土重迁之意。至被圈夹空民地,百姓环塑失业,尤有不忍见闻者。他在奏疏中,还特地指出:若果出自庙谟,臣何敢越职陈奏,但目睹旗民交困之状,不敢不据实上闻。仰祈断自宸哀,即谕停上。显而易见,奏疏矛头直指鳌拜。直隶巡抚王登联亦奏称:旗民皆不愿圈换。自闻命后,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弃不耕,荒凉极目,亟请停止。
鳌拜见疏后大惊,他暗下思忖苏纳海是满洲正白旗人,朱昌祚是镶白旗人,两人尤如苏克萨哈的一手一足,若先将他俩除掉,然后便向苏开刀,事必有成。鳌拜主意一定,以辅臣称旨的名义,谕令:总督、巡抚俱各有专任职掌,这地土之事,但应照所委料理,将已定之事,越行干预,纷更具奏,事属重大,著吏、兵二部会同议处。紧接着,他又命吏部、兵部速差人将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三人逮治。同时,另派侍郎巴格前去办理圈换地土之事。吏部、兵部秉承鳌拜的旨意,将苏纳海等三人逮捕,并立即作出以下决定: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专差拨换地土之大臣,一再观望延误,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将奉旨已定之事,不钦遵办理,委行纷更,应将三人一并革职,并交刑部议处。鳌拜等即刻同意,就将三人提交刑部议处。刑郡拟以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俱不准折赎,鞭一百,除妾以外,家产籍没,照兵丁留给财产。
自换地议起,幼帝康熙眼看前前后后发生的情状,阅毕了刑部的判决,心里已明白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始终坚持不圈换地土,极力阻止推行鳌拜的意图,引起了鳌拜的愤懑,鳌拜必欲置三人于死地而后快。为此康熙特地召见四辅臣,赐坐问询。鳌拜坚奏苏纳海应置重典,索尼和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深知鳌拜挑起黄、白两旗换地事端,严惩苏纳海等人,镇压白旗势力,而矛头是直指自己的。他默坐在康熙面前,始终不发一言。最后,康熙皇帝终于未允所请。
鳌拜煞费苦心,掀起换地这场轩然大波,朝廷内外,沸沸扬扬,尽人皆知。他绝不能顺从这幼帝的决定,使惩办政敌和换地之议终止,让个人权势受挫。他不顾康熙的反对,竟然加苏纳海等三人迁延藐旨、妄行具奏等罪名,矫诏将三人俱著即处绞,其家产籍没。矫诏下来,苏纳海弓弦自勒而死,朱昌祚和王登联两人同时处绞。
与此同时,鳌拜关于调换旗地的意图也由拨地侍郎巴格贯彻执行了。
鳌拜打着遗诏所示纪纲法度、用人行政,应仰太祖太宗谟烈的旗号,利用辅臣称旨这把利剑,既不理睬孝庄文皇后停换土地的旨意,也无视幼帝康熙对严惩苏纳海等人所持的反对态度,肆无忌惮地指令诸王、贝勒、大臣以及吏、兵、刑、户各部执行自己的既定方针,将二十年前业已分定的黄、白两旗的圈地,进行重新调换,擅自诛戮异己的苏纳海、朱昌祚和王登联三大臣,由此可见,鳌拜专权横行,气焰多么的器张。
四大臣辅佐政务,在形式上班行有行后之别,都又以共同辅政、集体制约的方式,保持权力的平衡。但是,随着四辅臣各自的权势、能量和地位的变化,以及彼此之间利害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了相互结合或对立的情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个人操纵政局,从而形成擅权的局面。

身为四朝元老的索尼资望最高,位列班首,但他年老多病,精力不足、遏必隆为人怯懦,缺乏主见,所以总是随声附和、苏克萨哈虽然班行第二仅次于索尼,但他却才器开敏,能力超出三辅臣之上。他善于广泛结交,凡有杰出才干的汉官,他都虚心结纳,收为门下。鳌拜为三朝重臣,他自恃功高,意气凌轹,朝中大臣多惮之。他有强烈的权欲,然而班行却排在最末位,心里很是不平衡。他与苏克萨哈虽有姻娅之谊,但议论政事,两人往往相抵牾,终于结成怨仇。
公元一六六五康熙即位四年九月,孝庄皇太后想册立内在臣噶布喇的女儿、索尼的孙女赫舍氏为皇后,苏克萨哈嗔怨年庚不对,曾经掣肘,同索尼又添仇隙。更何况三辅臣原来就把苏克萨哈视为异己。
鉴于此,鳌拜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在四辅臣中,惟有苏克萨哈是横在他爬上更高权位的绊脚石。于是,鳌拜以前此多尔衮在关内分定圈地时有意偏袒正白旗、竭力压制御前黄旗一事为借口,煽风点火,蓄意重新挑起黄、白两旗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此达到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一六六六康熙即位六年,鳌拜为了扩大势力,执意调圈已耕作了几十年的旗地,引起土地荒芜和民怨沸腾。据史载: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
一时,勘地之扰甚嚣尘上。流言传到宫中太皇太后那里,太皇太后严责四辅臣勘地扰民。这时,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人相继奏请皇上停止圈换地土。
朱昌祚声称:臣等履亩圈丈,将近一月,而两旗官兵,较量肥瘠,相持不决,且旧拨房地,垂二十年,今换给新地。未必尽胜于旧,口虽不言,实不无安土重迁之意。至被圈夹空民地,百姓环塑失业,尤有不忍见闻者。他在奏疏中,还特地指出:若果出自庙谟,臣何敢越职陈奏,但目睹旗民交困之状,不敢不据实上闻。仰祈断自宸哀,即谕停上。显而易见,奏疏矛头直指鳌拜。直隶巡抚王登联亦奏称:旗民皆不愿圈换。自闻命后,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弃不耕,荒凉极目,亟请停止。
鳌拜见疏后大惊,他暗下思忖苏纳海是满洲正白旗人,朱昌祚是镶白旗人,两人尤如苏克萨哈的一手一足,若先将他俩除掉,然后便向苏开刀,事必有成。鳌拜主意一定,以辅臣称旨的名义,谕令:总督、巡抚俱各有专任职掌,这地土之事,但应照所委料理,将已定之事,越行干预,纷更具奏,事属重大,著吏、兵二部会同议处。紧接着,他又命吏部、兵部速差人将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三人逮治。同时,另派侍郎巴格前去办理圈换地土之事。吏部、兵部秉承鳌拜的旨意,将苏纳海等三人逮捕,并立即作出以下决定: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专差拨换地土之大臣,一再观望延误,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将奉旨已定之事,不钦遵办理,委行纷更,应将三人一并革职,并交刑部议处。鳌拜等即刻同意,就将三人提交刑部议处。刑郡拟以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俱不准折赎,鞭一百,除妾以外,家产籍没,照兵丁留给财产。
自换地议起,幼帝康熙眼看前前后后发生的情状,阅毕了刑部的判决,心里已明白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始终坚持不圈换地土,极力阻止推行鳌拜的意图,引起了鳌拜的愤懑,鳌拜必欲置三人于死地而后快。为此康熙特地召见四辅臣,赐坐问询。鳌拜坚奏苏纳海应置重典,索尼和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深知鳌拜挑起黄、白两旗换地事端,严惩苏纳海等人,镇压白旗势力,而矛头是直指自己的。他默坐在康熙面前,始终不发一言。最后,康熙皇帝终于未允所请。
鳌拜煞费苦心,掀起换地这场轩然大波,朝廷内外,沸沸扬扬,尽人皆知。他绝不能顺从这幼帝的决定,使惩办政敌和换地之议终止,让个人权势受挫。他不顾康熙的反对,竟然加苏纳海等三人迁延藐旨、妄行具奏等罪名,矫诏将三人俱著即处绞,其家产籍没。矫诏下来,苏纳海弓弦自勒而死,朱昌祚和王登联两人同时处绞。
与此同时,鳌拜关于调换旗地的意图也由拨地侍郎巴格贯彻执行了。
鳌拜打着遗诏所示纪纲法度、用人行政,应仰太祖太宗谟烈的旗号,利用辅臣称旨这把利剑,既不理睬孝庄文皇后停换土地的旨意,也无视幼帝康熙对严惩苏纳海等人所持的反对态度,肆无忌惮地指令诸王、贝勒、大臣以及吏、兵、刑、户各部执行自己的既定方针,将二十年前业已分定的黄、白两旗的圈地,进行重新调换,擅自诛戮异己的苏纳海、朱昌祚和王登联三大臣,由此可见,鳌拜专权横行,气焰多么的器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