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弹尽粮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瑾受到感染,很不痛快的答道:“战场怎么就不适合于我了?大家不是已经见识到鄙人的箭术了么?”
致都微微一笑(天啦,他居然也会笑):“靶子甚众,算不得什么射术,且频率慢,力量也有欠缺,若是令你追击逃逸的敌人,你这样的箭术实难令人放心。”
李瑾心里暗暗一惊:有句老话还真没说错,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致都不愧是内行,一下子就看出李瑾的射箭技术在战场上的局限性。
后世的射箭运动是以精准为追求目标,讲究一个“静”,人静,物静,心静,往往一个姿势要保持上好几分钟,节奏怎一个“慢”字了得;而在战场上杀敌,讲究的是“动”,若是像奥运会那样瞄上分把钟再出手,恐怕早就见上帝去了。
李瑾认识到了自己在实战中的欠缺,但也不能因此就下火线,嘴上当然也不能服输:“不管怎样,鄙人在战场上还是能发挥些许作用的,现今城内兵源匮乏,多一个帮手也是好的。”
致都叹了一口气,随手抖了抖李瑾身上的积雪:“陛下将你托付于我,嘱我好好照顾,我又岂能忍心你以身犯险,若是有个意外,我如何对陛下交代?难道将你的尸骨送回长安?”
李瑾闻言,心里热乎乎的,似乎环境的阴冷在片刻之间转化成了温暖,继而升华为沸腾。人既以士待我,我唯以死报之!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感情总是能轻易冲破理性的枷锁。
充满感激的看着致都,李瑾慨然说道:“若李瑾身有不测,也不必劳烦大人为小子收尸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致都反复念叨着,心潮澎湃,突然断喝一声:“好小子!有骨气,今日就让致都陪着你马革裹尸。”说罢迅速拉开弓,一声清脆的响动,利箭已经疾驰而去,这才是真正战场上的箭术。
城墙上的将士们也都被李瑾这句“神来之笔”刺激得热血沸腾,一个个都在燃烧着“小宇宙”。一时间,飞矢如蝗,使匈奴苦不堪言。
雪越积越厚,尸体也越来越多,但伊稚斜看着满地的苍茫,看着匈奴儿郎一个个地倒下,依然面无表情,白雪纷纷扬扬,在他肩头积了厚厚一层,他却没有理会,只冷冷盯着城墙顶端的汉旗。这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内心深处早已经完成了由狼崽向狼的进化。
而他身边的许贾则是完成了从人到禽兽的演变。他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在伊稚斜眼前极尽谄媚之能事,一面勒紧掌心的缰绳,等待城破的那一刻。
随着尸体的累积,匈奴的部队阵型一步步逼近,城墙上一些“难以照顾”的地方也陆续有匈奴的云梯架了起来。所谓双拳不敌四手,汉军将士经过长时间的拼杀,已很是疲惫,本就兵力不足,加上守城物资业已告轂,使得城楼不再如此前那般稳若泰山。撞车的反复冲击也使城门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
“大人,箭矢已经不多了,巨石也不太够用了。”马林在一番痛快的厮杀后,感觉不妙,忙急匆匆向致都报告着,其余诸人闻言,也随之将目光聚集过来,想必马林的话语说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致都满眼阴郁,眉头紧皱,狠狠瞪了马林一眼,让马林心惊肉跳。但马林还是继续报告着:“战至此时,将士们没能得到片刻的闲暇,且都滴水未进,现在很多弟兄们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城中的粮草也快供应不上了。”
致都又何尝不知此刻的境况,实际上,若不是张县尉带着五百死士伏击匈奴于盘龙岭,大大打击了匈奴的士气,并延缓了匈奴的进攻,为整顿城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恐怕此时善无已经告破。
眼下已经到了弹尽粮绝之时,将士们再英勇,也不能饿着肚子打仗,但眼下正是最艰难的时刻,时时刻刻离不得人,勿论粮食紧缺,即便粮草充足,兄弟们也未必有时间放下心来吃饭,更何况城里已无多少食物了。
致都眉宇间的忧愁虽然未曾化开,但致都就是致都,到了这样山穷水尽的地步,依然没有丧失必胜的信念和战斗的决心。他不断游移着眼光,扫遍了城楼上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张张朴实而平凡的脸孔,一双双炽热而沧桑的眼睛映入了他的眼帘,拨动了他的心弦。
这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大汉儿女,有着各自的生活和家庭,有着各自的情绪和快乐,有着各自家里一本难念的经。在和平年代,这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穷人走在大街上也许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被富人贵人们当狗一样吆来喝去,为了艰辛的生活默默忍受着贫穷和没落,感受着人情冷暖,成为大千世界无数极微小极微小的尘埃,但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尘埃却汇聚起了整个世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千千万万平凡人的付出,这个世界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恭喜那些骑在人民大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可以去喝西北风了。莫看这些当官的家伙时常把民族大义挂在嘴边,真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刻,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避之唯恐不及,真正站出来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致都心潮澎湃,这些其貌不扬的兄弟们在他眼中是如此的挺拔俊秀,他强自压抑着心中的悸动,“扑通”一声,对着全体将士跪了下来……
所有人都惊呆了,李瑾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铁骨铮铮的浴血男儿,没有跪倒在强权之下,没有跪伏于金钱之中。但这个集忠勇仁义于一体的大汉军人居然就这么跪下了,跪倒在了不名一文的平头老百姓跟前,跪倒在了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的执戈儿郎跟前。这一跪,不惊天不动地,却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众人手忙脚乱,七手八脚将致都拉起,致都摘下头上的帽盔,解下头冠的绶带,一袭长发立即披散在肩头。他昂然而立,迎着凛冽的风雪,飘散的长发随之舞动,构成一副慷慨激昂的壮丽画卷。他拔剑出鞘,遥指苍穹,用尽全身的力气狂喊道:“誓与此城共存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