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明茅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镇江城有三家大办丧事,凄厉的唢呐声应和着哭声传出几条街——镇江杨知府的公子杨横,镇江副将的公子陈杰,马盐商的儿子马腾命丧长江。全镇江的人都奔走相告,烧香祭拜,摆酒庆贺,有人还偷偷放起了鞭炮。
石铁可没心思跟镇江城的百姓庆贺三鬼的死,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将银票换成金子。
石铁二人来到马回回家,跟马回回打了招呼,到了马棚,海青马和黄骠马见了石铁和胡玲来了,用大脑袋在两人身上挨挨擦擦,显得很亲热。石铁拍了拍海青马的脖子,说道:
“今天还用不着你,在这里好好呆着,过几天我们就出发,没准有仗打。那时候你再卖卖力气。”
拉了另外两匹驮马,拿了银票到钱庄换了两万两金子,还特意要钱庄现铸了两大块金砖,装在马驮子里,送回客栈。留下赵大四鬼看守,以备打不过老魔做逃亡之需。
石铁听说茅山就在镇江左近,对这个茅山石铁印象深刻,曾经在沈城跟茅山派弟子打过多次交道,自己去的仙界名字也叫茅山仙境,这个茅山到底跟仙界有什么关联,应该弄弄清楚。
打听好了去茅山的道路,石铁和胡玲骑马向茅山奔去,瞻仰一下明代茅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石铁眼里的茅山是座不高的小丘陵,即使是主峰也没有高过四百米,反而在斑斓的秋景中显得更加灵秀迷人。整个茅山植物繁茂,在起伏不大的群山间错落有致的坐落着许多道观院落。据说在唐代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即使在现在的明代,虽然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代,茅山的道教香火仍旧非常旺盛。前来顶礼膜拜的香客络绎不绝,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来茅山朝拜三茅神君,以求多福多寿,太平康健。
石铁和胡玲随人流朝拜了茅山三茅峰的万福宫,万宁宫,抱朴峰,道主峰,雷轰池,蟒蛇洞,乾元观…果真是到处都有道观,到处都有仙迹传说。
让石铁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神武大帝玄帝命东海神埋铜鼎于山顶,入土八尺,用盘石镇压。山巅常现神光、天灯,左有龙池”的传说。石铁隐隐觉得这个传说与自己家乡磨盘山磨盘谷里的那个八卦型巨石有许多相近之处,打算找明白人打听一下这个铜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现在还在不在。
据说茅山汉建石坛石屋和三茅君石像,南朝齐梁间易为殿宇。元延三年(1316年)建圣观,专祀大茅君茅盈。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改名为九霄万福宫。那么这个万福宫应该是历史上最早存在的茅山道观,道观里的住持应该知道这些典故和传说的真实性。
石铁顺原路回头,来到万福宫,掏出一万两银票布施给观里,对满面皆春的道士说道:
“久闻茅山九宵万福宫的大名,十分希望亲耳聆听住持道长传道,一万两纹银献给三茅神君作为香资。还请道长带为引见主持道长。”
负责接待布施的老道接过石铁递上来的几张大额银票,激动的双手打颤,嘴里嗫嚅着说道:
“请问施主贵姓大名?来自何处?好容贫道去向住持禀报。”
石铁笑道:
“东辽石铁,携女伴胡玲前来拜谒。”
“请石施主略等片刻。”出了大殿,双脚飞也似的向后院跑了出去。
胡玲笑问石铁:
“你向少林和鸡鸣寺都是布施五千两银子,为何布施给这里一万两?”
石铁说道:
“这茅山道派和仙界茅山同名,也许跟仙界茅山派有渊源,多布施点银子也是应该的。”
“你不是要讨好仙界茅山派的师傅们吧?还说不愿意修仙,没有正式拜师就事先巴结起师傅来了。”说罢嘻嘻坏笑不止。
石铁脸皮红了红,说道:
“我那个在仙界茅山的无嗔师傅还是很不错的,反正得学仙,与其关系搞得很僵,倒不如先做点铺垫,师傅一高兴,说不定会传授我们快速修仙的法门呢。”
两人正说着,忽听大殿门口传来一声高唱:
“无量寿佛!”
从殿门外走进三位道士,为首的是一位黑髯飘飘,面色红润如婴的五十余岁模样的道士,另一个面白无须,身材略为发福,还有一个是个女道士,也就二十出头,长得十分清秀,犹如出水芙蓉。石铁冥眼观察,这个女道士虽然年轻,在三位清字辈的道长中修为却是最高的。

刚才负责接待的那个老道对石铁说道:
“这位就是万福宫住持清净道长,这位是清明道长。”
指着年轻女道士道:“这位是清心道长。”
又对清净老道说道:
“这位就是布施万两纹银的石如铁和女伴胡玲施主。”
“贫道先替茅山神君谢过施主大德了。请二位施主随贫道到后堂喝茶。请!”
石铁猜测这三位大概都是万福宫清字辈的道士。随清净道长三人出了三君殿,转过殿角向后院走去。
到了清净住持的正房,有小道士为石铁胡玲清净等道长砌上香茶,便退了出去。石铁见这些道士刚刚得到一万两银子的布施,不仅没有喜色,脸上还隐隐透露出几分隐忧,莫非宫里人多,嫌少不够分的?
清净道长端起茶杯,笑着说道:
“这是茅山自产的茅山香芽,请二位施主品尝。”
石铁端起细瓷茶盅在鼻端闻了闻,果然清香扑鼻,喝了一口,淡雅不失醇厚,不由赞道:
“好茶!真是茶中绝品。”
清净道长也喝了口香芽,说道:
“小施主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石铁说道:
“小子偶过陕西山西河南,见到饥荒连年,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因此发下宏愿运粮十万担去赈济灾民,最近才来到镇江。听闻茅山乃道教祖地,追寻仙迹来到大茅山万福宫,有几个疑问想请教道长,还请不吝赐教。”
“施主有何疑问尽管道来,贫道知无不言。”清净微闭双目,双手合十,打了个辑手。
“第一个问题是道长是否知道茅山派和仙界的茅山派有何渊源?”
清净双眼猛然睁开,眼中精芒四射,显然道行很深。清净道长看着石铁好一会,才缓缓说道:
“施主是道中人吧?”
石铁如实答道:
“末学后进济世道鬼医门徒石铁,拜见前辈。”石铁重新站起身,向清净道长鞠躬行礼。
“你问这些问题有何用意?”
“我们在人间修道的人追求的境界不就是为了进入仙界修仙吗?进入仙界前了解一下仙界各派的情况,也好有个选择。”
“这么说你打算修成后进入仙界的茅山派修仙?”
石铁犹豫片刻,才说道:
“不瞒道长,小子正是被仙界茅山派贬下人界来的,想寻找一下仙界茅山派的根源,还请道长体谅小子的一片赤诚,坦言相告。”
“你怀疑仙界茅山派不是正统大道?那你为什么进入仙界茅山?”清净道长目光更见凌厉,仿佛要看透石铁的内心所想。
“说实话,我真的对仙界茅山派有很多想法,觉得他们收徒的方法有很多弊端,不能保证进入仙界的人都是有道有德之士。至于我进入茅山派的原因,我要是说被迫的,你相信吗?”
“一派胡言!难道仙界会硬逼迫你去修仙?你小小年纪,有何德何能,能够使仙界茅山硬拉你去修仙?再说,你说你从仙界来,有何凭据?”清净道长说到这里声色俱厉,将石铁布施的一万两银票拍在桌子上,说道:
“不要以为你布施了我们一万两银子,就可以跟我信口开河的胡吹!银票你拿回去,不送!”清净道长下了逐客令。
石铁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说道:
“修道人讲究的是清净无为,顺其自然,修道的境界以清净为最高境界,无悲无喜无怒无嗔无欲无贪。道长道号清净,行事作为却跟清净的境界差远了。”
清净道长听了石铁的话,猛然怔了怔,站起身来,向石铁一鞠到地,说道:
“施主教训得是,贫道修行不到,行为有亏。还请施主见谅!”
石铁见清净道人不相信自己是从仙界来的,便不再隐藏护体神光,在身体四周猛的焕发出七彩光芒,在清净道长眼前一闪而没。清净道长修道近百年,也只是在传说中听说过修炼到仙人境界才会全身放射出神光,今天亲眼见到从这个小小年纪的石铁身上见到了护体神光,那不是见到仙人当世了吗?当即纳头便要跪拜下去。却被石铁拉了起来,说道:
“道长,折杀小子了。快起来,只要道长相信小子,将茅山派的来历以及跟仙界茅山的关联讲给小子听听就行了。”
清净道长向天合十作揖,高声说道:
“三茅神君显圣,我们茅山派有救了。无量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