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皇后也姓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朝大军这些年跟树机能打打停停,一直没有歇着,武帝在咸宁二年病好以后,又换了一个汝阴王司马骏受职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军事,跟树机能继续玩下去。
同时又把都督荆州军事的羊祜升为征南大将军,专门对付东吴。
做完了这些事,武帝又开始张罗娶媳妇了,杨皇后的话他还没有忘,这个信用是不可以不讲的,因此杨皇后二周一过,杨芷便在咸宁二年底,过门了。
这个杨芷原来也的确不错,十八岁,很美丽,也很温柔温顺,守妇道,武帝跟她的关系又到了从前跟杨艳的程度。
他应该很感激杨艳吧。
新皇后的父亲杨骏原先是镇军将军,现在晋升为车骑将军,并封为临晋侯,杨骏的弟弟杨珧也随之领职卫将军衔,一门俱荣。
这本来是一件应有之事,一件大好事,但是却让杨骏的弟弟杨珧害了怕。
杨珧在那个时代声望很高,远超他的哥哥,他后来和哥哥杨骏,弟弟杨佻在历史上被并称为“西晋三杨”,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在这时候还很知道谨慎,知道害怕,害怕什么呢?他对武帝上表说:“从古到今,一门二后,没有一个能保全家族的,况且我们兄弟功微德薄,怎敢受这样的隆恩?”因此坚持辞职。
杨珧是有先见之明的,人的权势一大,往往恃宠而骄,做出出格的事,遭到别人的忌恨,惹来大祸,他既知道这点,可后来还是走了前人的老路,以致全门被灭,敢情他后来又忘了这些吗?
后来杨家在晋朝说一不二的权势也真足以使人忘记一切。
或者他也是有所恃的,他预先为自己留了后路,武帝不准他辞职,他便要求道:“那我请求陛下把我的上表留藏在宗庙里,作为我心迹的证明,希望可以为我免祸。”
意思是说,如果将来真发生了我预料中的事,大家应该知道我是一直如履薄冰的,大家就应该因此原谅我,不跟我计较,这家伙很狡猾。
武帝果然把他的表文留在了宗庙。
杨骏就全不管这一套了,老子女儿是皇后,天下就有半个是我们杨家的,老子在乎个鸟?因此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傲慢自大,作威作福,爱咋的咋的。
这事后来引起了尚书郭奕的警惕注意,他因此对武帝说:“杨骏这个人气量狭小,没有大本事,不应该对他如此重用。”
郭奕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个著名的郭嘉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名声很大,竹林七贤的山涛对他很为看重,羊祜曾经多次亲自去看这个少年,对他佩服得不得了,他在魏国的时候没有得到什么重用,到了晋朝官至尚书,但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在这样的一个朝代他也难有什么作为。
郭奕说这个话的时候已经是在武帝太康年间,做了尚书,杨骏的下场这时候他已经预料到了。
武帝当然对他的话没有采用,他是惯于感情用事的。
那个胡贵妃的父亲胡奋也来多话,而且是直接对杨骏本人说的,他见杨骏摆谱摆得太大,因此说:“哥们,你是靠着女儿得以显贵的,你现在就已经够不错了,你还要得陇望蜀,再增奢侈吗?历观各朝豪门,与天家通婚,惨遭灭门的,不知多少,你若不知进退,恐怕也是早晚的事。”
他却是与杨骏同病相怜,出于一番好意。

那杨骏说:“你的女儿也嫁入了皇家,你怎么跟我说这个话?”
胡奋笑了,说:“我的女儿虽然也入了宫,但是她只配给你的女儿做奴婢,我怎么能跟你相比?而且我家女儿在宫,对我们家并没有多少改变,哪能有你们家这样显赫,为天下侧目?我劝你还是想想我的话。”
胡奋其实也有摆谱的理由的,即使不如杨骏,也可以比一般人强,他是真谨慎,他能把这样的话说给杨骏听非常不易,但是杨骏却不领情,反而以为这个老朋友是在嫉妒他,吐得全是酸水,因此很不高兴地走了。
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杨珧贵为国戚,在这一年开始为舅子分忧了,他提出说:“古时候分封诸侯,是为了藩卫王室,可是现在被封的诸王,都居于京师之地,实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陛下应该把他们一律安排出去,做他们应该做的。而且散屯在边疆的外姓将领,不是都那么忠心,可以依靠的,应该多安插一些我们的亲戚,作为监制。”
武帝当初大肆分封诸王,就是为了弥补前朝魏国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无援被权臣篡位的弊病,现在能让宗室诸王起到更大的作用,正是他之所愿,亲戚到底是亲戚啊,想到一块去了,因此武帝立刻照办。
于是武帝就自己把国家瓜分了,按人口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国中之国,大国置三军五千人,中国置二军三千人,小国置一军一千五百人,各王既是属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最高军事长官,限日让诸王各归属地。
诸王却都不愿意去,洛阳是一个繁华富贵地啊,大家在这里享福已经习惯了,谁愿意出去吃苦?而且按照以前的惯例,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各镇一方的诸侯,其实大小事包括任命一个低级官员也必须得朝廷点头,没有多少油水可得。他们却不知道这以后是不一样的,朝廷的势力在这以后将由于一些乱事,慢慢地被削弱,他们的自主权将渐渐扩大,到后来竟能将皇权架空,凌驾于其上,各自为战,真正地个个成了小皇帝了。
他们这时候看起来还是没有什么野心的,但是后面等他们渐渐硬了翅,他们就都成了野心家了。
这些本为抵御外侮,防备士族野心家的宗室诸王,最后却自己成了野心家,把中心的老母蚕食了。
武帝为了巩固皇权,大封宗室为王,为了藩卫王室,让诸王统兵各居要地,并各握各处的军政大权,结果适得其反,这些宗室后来各自成为了独立的政治集团,为了扩充势力,互相倾轧,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
这是武帝始料不及的。
宗室暗弱,容易为外人所乘,宗室太强,则又容易架空皇权,野心的狼是无处不在的,防不胜防。
魏国疏于防外,晋朝失于防内(当然这不是它们唯一的原因),最终导致了灭亡,这其实是一个一家一姓的封建帝国难以回避的大问题,是它们的瓶颈。
个人的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旦超出了某种范围,对于最高权力者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代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是司马炎亲手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种子,所以人们说司马炎创建了晋朝,也亲手葬送了晋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