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灭吴之战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马炎从来都不是不想伐吴,他比谁都想,想得头疼,这可是名望实际并得的好事,对他非常重要,不然他不会在泰始初年就让羊祜开始准备。
他的问题不是打不打,而是什么时候打。
如果不是西北动荡不宁,恐怕不管孙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也早动手了。
就在马隆顺利转战到武威的时候,羊祜之后,又有一个人忍不住要为伐吴说话了,这个人是益州刺史王濬。
王濬上表司马炎说:“东吴孙皓越来越不是人了,日益荒淫无道,残忍暴虐,弄得东吴怨声载道,离心离德,这时候出师更加名正言顺,能够收到特殊奇效,请不要再犹豫了,越快越好。同时,你先前让我为伐吴制造的舰船,到现在也已经放了七年了,再放下去,那些船就全都朽烂,变成了废物了,再造费时费力费物。而且,我现在已经七十了,不定哪天就死,我辛辛苦苦准备了这么多年,你难道要让我羊将军一样,死不瞑目吗?时机难得,决不可坐失,我强烈要求立刻东征!”
这边王濬强烈要求废物利用,那边安东将军王浑也着了急,他的上表是:“孙皓无道,有北上的野心,应该立即筹划战守事宜!”
要战就速战,要守你就拿出守的准备来,不能等人家打上门来你还一如平常,让我在这里死扛。
估计王浑也是以此督促出兵,目前的情况,守也要调动兵马,守也是打,守决不如主动出击。人家都要打你了,你还等什么呢?
王浑当然不是在撒谎,人家孙皓有那么多瑞兆支持,还不急得什么似的,要抓紧时间搬到洛阳来,感受感受北方的龙椅滋味吗?
他可不像司马炎那样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
王浑也不像羊祜,他才不稀罕那些什么怀柔之类的东西,他无论守在哪里,从来都是与东吴摩擦不断,争斗不休。你羊祜割了人家的稻子还假惺惺地赔偿,我则是能拿就拿,能抢就抢,拿它当我自己的没任何区别。拿不走的,我就烧掉,毁坏,破坏对我来说就是胜利,就是成功。
他那里通常就是最不安定的地方,现在孙皓经常过来找事,他就更不客气了。
不过王浑跟东吴的几次战争基本都是以胜利告终,显见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不然也不能独挡一面。
西北有马隆决胜千里,可以无忧,王濬王浑的督促正在其时,司马炎立刻又一次召集群臣商讨,可是贾充荀勖仍然拿出前面的理由竭力阻挠,朝廷里只有一个张华赞同王濬。
贾充他们看来是真不想打,西晋目前的国力军力大增,政治情况也相当不错,而东吴则是每况愈下,几近于穷途末路,他们到底担心什么呢?那个长江天险在他们眼里真就是不可逾越的吗?
这其实不过又是党派之争。
主战的人不是他们一派,他们便不能让他们得逞,让他们顺意,不是自己的人,你做的事再好,再正确,再有利,我也要把它们化为坏事,错事,不利,我的人做的事再坏,再错,再没利,我也要把它说成是好事,对事,有利的事,一切行为都应该为了我们自己的名利地位着想。
敌对派的成功胜利,会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权势声威,会使皇帝对他们更为倚重,那我们还怎么作威作福,左右皇帝,左右朝政?
执政党的地位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
正因为这些原因,历史上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看不明白,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为什么会屡屡表现出那么多让人不解的,愚蠢可笑可恨的违背常识的举动,似乎竟还不如我们明白,正是这些原因,把一些简单明白的事复杂化了,变形了。

政治上的事只有从政治的角度才可以理解,政事无大小,大小事的下面都有某种东西暗藏着。
西晋也正因为在讨伐东吴和后面的立嗣上加剧了朋党之争,使朝政更加混乱复杂,朋党之争,贾后弄权,八王之乱,奢侈清谈,正是西晋灭亡的根由,由内忧而招致了祸乱,引起了外族的侵扰。
武帝最后在两派的意见中采取了一个折中,那就是一定打,但不是立刻马上,现在天寒地冻,不利出兵,出兵将在来年春天。
张华王濬有了这个决议,不出声了,贾充他们也住了口。武帝是一个善变的人,明年春天不定会怎样呢,这个决定似乎两边都是赢家。
有一天,武帝没有大事,就让人召来张华下棋消磨时间,正下着,忽然内侍跑步送来襄阳的急奏,武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慌忙接过来细看。
却是荆州都督杜预的奏折,为的也是东征的事。
杜预的奏折首先指出,我听说近来朝中事无论大小,一提出来就互相持有异议,争论不休,这些人想法不同,心思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些仗着国恩,贪图私利,不考虑将来,不以国事为念的人,大同小异。
意思是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为他们所左右,这天下可是你的。
然后他说,今年秋天以来,我们出兵东吴的计划已经有所暴露,这事如果被孙皓知道了,他要是因为恐惧而变生计策,迁都武昌,完备加强江南诸城的城防,坚壁清野,恐怕等我们明年再去进攻就什么都晚了。此事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东征之事其利十有**,不利之处最多只是无功(不成),机不可失,请陛下明察。
这篇奏折非常有力量,武帝不禁动容,他把奏折顺手递给张华,张华看过,把棋盘一推,站起来低头敛手说:“陛下英明神武,国富民强,号令如一,而东吴孙皓荒淫残虐,傲慢愚蠢,一意孤行,贤能之辈都已被他诛杀,现在征讨可不劳而得,请陛下千万不能再犹疑!”
他先把武帝狠夸了一顿。
武帝此时已被杜预点醒,他说:“我决心已下,明天就命令出兵!”
下了决心的司马炎立刻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这事也的确不该再等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武帝升朝,将他昨天的决定宣告了众人,并当即任命张华为度支部尚书,专事东征的粮草军饷接济供应。
这个决定来得很突兀,贾充他们听了对张华的任命才反应过来,慌忙就一起上前阻拦,武帝火了。他这一次是真正下了决心,他这里没有贾充他们那些计较,对伐吴的形势也已经看得很分明,他比孙皓刘禅之辈可是高明得多,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炎怒目对贾充说:“你是皇亲国戚,晋朝的功勋大臣,你为什么屡次要阻挠我的军事大计?我现在已决意东征,成败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再休得多言!”
没有人不想问问,何况司马炎?
贾充等人从来没见那么好说话的司马炎发这样的大火,吓坏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已猜疑到他们的用心,这个时候再说别的那就不是贾充了,这伙善于察言观色随风转舵的家伙,当即一齐跪了下来,磕头如捣蒜,连声请武帝恕罪。
反应可谓神速。
武帝这才渐渐缓和了脸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