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世无英雄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马家的确是赶上了好时候,世无英雄了,竖子正好成名,山中无老虎了,猴子怎能不称王?这个时代也有几个末路的英雄,几只病弱的老虎,但是竖子猴子更多,英雄无用武之地,虎落平阳被犬欺,那么多竖子猴子一拥而上,英雄就只能变成狗熊,老虎就只能连犬不如了。最后,那最厉害的竖子自然就成了名,最厉害的猴子自然就成了大王。
东汉是一个靠豪强地主建立起来的政权,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所谓的“衣冠望族”(世代做官的家族)和一些有名望有势力的家族,这些家族在宦官掌权的时候,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免相互支持,互相勾结,但是到宦官被灭以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显示出来,日益激化了,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
于是就要有所联合,有所依附。
在这个时代里,你要想成大事,就绝对离不开士族的支持。
士族内部按族望的高低,门阀的上下,也就是按势力大小来分配做官,魏文帝就是靠行施九品官人法,来取得士族对他的拥护的。
这个魏文帝就是曹操,曹操一天皇帝也没有做,但是他的儿子曹丕后来做了皇帝,因此他便有了这个谥号。曹操本来是希望他的谥号为“武”的,但是那个时代还很守规矩,严格按照谥号的规定办事(谥号代表的是古代人对一个人身后的评价,有专门的人做这种事,按规定这是包括皇帝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干涉的),负责这件事的大臣认为这不符合曹操,曹操便没有得到这个“武”字。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晋朝的人没有以前的人那么有原则,有讲究,贾充这样一个人不是死后被人批评,要把他的谥号定为“荒”,而被武帝坚持改为了“武”吗?
九品官人法又叫九品中正制,是自汉到晋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就是一种把人按贵贱分为九等的选官制度,重点是为士族统治服务。它从家世,品德,才能三方面选拔人才,尤其最注重家世。由于负责选拔人才的大人物是士族中人,他选拔的人才又都是各个士族的人物,因此各级政府的实权都掌握在士族手里,能够最有力地加强士族的统治,得到士族的拥护。
这个制度开始实行的时候,还算是家世品德才能并重,但到了曹操这里,就变成了唯才是举,只主张家世和才能了(如果是大才,曹操对家世也是稍稍抑制的),这直接导致了道德的全面滑坡,以至于后来的晋朝连才能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曹操的这一举措,加强了士族的地位,获得了士族的拥护,司马懿便在这时脱颖而出。
这个司马懿大概很少人不知道,这个人很了不起,在历史上他以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称,在经济上也很有一套,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被刻画得很厉害,也很善于装疯卖傻,耍阴谋诡计,这基本上是属实的。
只是对于他的厉害之处的描写太过欠缺,他实际应该称为一个狡诈而有雄才的人。
司马懿世称冢虎,《三国演义》说卧龙凤雏得一可以治国平天下,可是后面却有卧龙凤雏幼麟冢虎之说,把他们并列在一起。卧龙凤雏大家知道,这个幼麟指的却是姜维,姜维是天水麒麟儿,而冢虎就是司马懿。
凤雏庞统死得早,没有跟司马懿较量一下,但是卧龙诸葛亮见识了司马懿的厉害,司马懿灭不了他,但他在司马懿的防线之下也同样无能为力,次次徒劳无功,最后一次在跟司马懿对敌时逝于五丈原,其志始终不得伸展。而那个幼麟姜维却连同大有才名的钟会一起败在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手下,没有办法了只能自杀。

出身河内名门望族的司马懿起初曾因有“狼顾相”而遭多疑的曹操猜忌,直到曹丕篡汉称帝后才逐渐受到重用。我不信那个时代的人都能从相貌上把一个人看得那么准,但司马懿的相貌既然被经常提起,那么肯定异常特殊,特殊到狡诈残忍野心勃勃的特点让人一看就印象深刻,以至于连曹操这样一个唯才是用的奸雄都猜忌他。可是这样一个一见就让人产生防范心理的人终究还是起来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大,一方面应当与他的名门望族的身份有关。
司马懿后来因为战功累累,逐渐成了魏国重臣,掌握了魏国的军事,这期间他成了理所当然的士族贵阀利益的代言人。他积极使用各种手段包括优厚的待遇收买拉拢士族,最终终于形成了势力巨大的司马集团。249年,司马懿用他出类拔萃的装疯卖傻之能,迷惑麻痹了曹爽,瞅准机会,一举夺得了魏国的掌控大权,为他的两个儿子扫平了道路。
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在历史上自有公论,不必多说,他们继承父亲的遗志,再接再厉,更加紧了对魏国权力的侵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了司马昭的时代,魏国皇权完全再无实际可言,皇帝直如小儿奴仆一样被他**于股掌之上,受尽欺凌,逼得曹髦终于忍不住喊出了那句传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时代是真的没有英雄了,魏国曹氏的孤儿寡母要仰人鼻息才得以存活,蜀国“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那个小皇帝阿斗连诸葛亮都扶他不起,而东吴皇帝孙皓则是一个虐待狂,一个残忍的疯子,整天就知道凿人眼睛,剥人面皮玩,弄得人神共愤怨声载道离心离德,这个时候“竖子”不成名都难。
司马昭在这个时候杀个把皇帝算得了什么呢?你敢批评反对,我就宰了你,私底下说些什么,老子没听见就权当没有。
司马昭随后出兵灭了蜀国,几乎没费多大力气。他同时又将谋反的邓艾钟会姜维(姜维虽然是假投降,但也算谋反)一起收拾了,还不忘了把阿斗哥伺候的舒舒服服,以至于“乐不思蜀”。
这些或者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些业绩,但这其中真的难以看到有闪光的英雄存在,自始自终到处充斥着阴谋诡诈丑恶,令人厌恶。
司马昭此时五十四岁,还不算太老,他足以睥睨天下,顾盼自雄,踌躇满志了,可就在他等着篡位登基的时候,很不幸,他得了中风倒下了,不过几日就一命呜呼。
司马炎才具不足,但应有的聪明悟性还是很具备的,接下来,他袭了父亲的爵位后不过两个月,就吩咐曹髦的替代品曹奂把帝位禅让给他了。
这人得了便宜还卖乖,说人家曹奂是自己没有能力做这个皇帝,实在做不了,硬要让给他的,还说魏是得晋大造之功,不然早已“颠坠”,他是受命于天,被群臣和天下的老百姓强逼着做的,还有一个意思可能是说,如果他不做这个皇帝,人民就会失去活下去的理由和**,地球都说不定有毁灭的危险。
那后面的一条尤其吓人,也尤其显得武帝司马炎非常了不起,是天下不可或缺的救世主,同时也显得救世主确实是救世主,有无比的责任心,使命感,似乎新的英雄就要从此诞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