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世无英雄(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几章算是第一卷的小结吧。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以行为乖张著称的文化人阮籍说的。
魏晋是一个乱世,很多人为了逃避现实,避免灾祸,都选择了一种超然世事的生活方式,寄情山水便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形式之一。
这些人当然必须是一些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文化人,没有一定生活基础就没有闲,不是文化人就缺少从山水中生发闷骚的条件,阮籍有一天驾着他的破车,载着不可或缺的美酒,摇摇晃晃地来到了光武城,他在楚汉古战场上流连时,思古忆今,感情澎湃,忍不住就发出了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也唯有他那样的诗人才能说出这样意味深长震撼人心的话来,让一代代的人为了他这句话感叹低徊不已。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句话最浅显地讲,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那个“竖子”,就是小子,那家伙的意思,就是“猴子”,充满了轻蔑,但是这却不是一般的戏谑,,很沉重,很严肃,有很深的责任感和挣扎的**。
后人对于阮籍的这声撼人的叹息曾做过许多推测,有人认为他是就事论事,为刘邦而发,刘邦是楚汉相争的最终胜利者,项羽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没有真正的英雄的时代,只能让刘邦这样的小人成名。也有人说这同时说的是刘邦项羽两个人,这两个人都称不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们都不该成名。还有的说阮籍其实把刘邦项羽都当做英雄,他哀叹的是他现在的时代没有这样的英雄存在,到处充斥着假英雄真小人。
这种争论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不管阮籍把刘邦项羽当作什么,他都肯定是在借古说今,现实才是他发出这声叹息的唯一原因。
提到这句话的时候,曾经有人问苏东坡说:“阮籍的‘竖子’说的是刘邦吗?”苏东坡回答道:“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
阮籍叹息的时候,已经没有项羽刘邦了,他的竖子指的当然是阮籍身处的时代,魏晋间的人物。
阮籍自己不是英雄,成不了英雄,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尽力逃避那个社会,在那个社会苦苦挣扎,总想超脱于社会之外,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反社会的(虽然只是一种消极的另类的反抗),因此他的叹息会仅仅为了项羽刘邦而发吗?
刘邦项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邦项羽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没有真正的英雄,阮籍多么渴望现在有真正的英雄出现,可以让他心甘情愿地追随,心潮澎湃激昂地做一场宏大壮丽的事业啊。

然而没有。
其时,那个大气瑰丽的三国时代已到了尾声,那些曾经让人心迷神醉**澎湃的英雄和他们的事迹已成为l往事,剩下的那些英雄的后代,部下,新生的那些人物力量,除了蝇营狗苟,投机取巧,阴谋诡计,倾轧陷害,背叛无义,还有什么呢?
历史陷于了更无序,更混乱,更黑暗的时代,这才是真正的乱世。
有反对意见说,三国末期并不能称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时代,理由是当时无论是军事斗争的规模,还是政治制度的发展都大大超过了从前,当时各国部队军队参战的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比前面更要剧烈,尤其是魏国当时面临多条战线争战的局面,更需要复杂的斗争手段。还有,当时的司马氏兄弟,邓艾、羊祜、杜预、王濬、陆抗等等,他们的才能比起前六十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都是文采武功一流的人才,单是两次统一大战都迅速、胜利地完成这一事实,就表现了当时军事指挥,后勤供应,战略战术比早期有了巨大进步。
如果但是以成败论英雄,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论断来判断,这种说法也是可行的,但是这些事迹和人物又怎能跟那个时代的事迹人物相比?那个时代也有权术和诈谋,但那远远不是他们的主题,他们的主旋律,他们远远比后面的人更大气,更威严,更富于人格魅力,更有宏图远谋,更有精神魂魄,更呈现出历史的**和诗情,那种缤纷亮丽的色彩足以炫耀天空大地,使人神往而仰止。
司马氏兄弟,邓艾、羊祜、杜预、王濬、陆抗等人怎能跟他们相比?他们身上的那点亮色不过是烛火荧光而已,才能气魄魅力似乎都差了一大截。
就算能有一比,这有限的几个人又怎能代表了大多数?可叹的是他们也很快就成为了过去,后面竟连这样的人也难得一见了。
而且那几次战争的迅速胜利真正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不要以为我们是太多受了《三国演义》的艺术影响,虽然我们喜欢这种影响,但愿活在这种影响之中,因为它多少代表了我们的一些理想,问题是魏晋这段时期真的太少能令我们感动激动震撼神往的东西。
至少那个时代是有阮籍站在我们这边的,他不认为他们是英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