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伐吴之战 (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臣纷纷要求将伐吴的第一功臣王濬用囚车押送洛阳,武帝终究没有答应,但是他在这里又采取了一个折中主义,虽没有治王濬的罪,但也下诏对王濬的不听指挥严词批评了一下,大体意思是虽然有功,但也违反了纪律。
他虽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还是不能力排众议,主持公道。
王濬当然不服,也写了长篇大论为自己辩护,主要是说自己先受杜预节度,在到三山的时候转为受王浑节度的诏命还没有接到,王浑当时叫他议事的时候又没有说明,自己是到了建邺外才得到的王浑令符。又谈了一下自己的功绩,说明当时其他诸军都不知东吴虚实,不肯及早进军,自己奋力进取的勇敢忠义,以及如果孙皓仍有“螳螂举斧之势”的危险。等等。
于是王浑王濬你来我往,口斗不止,武帝不便说话,让廷尉刘颂主持考察功绩,那刘颂先就把王浑列为了头功,把王濬排在了后面,气得武帝当即把刘颂降了职。
但是王浑的私党太多,他的儿子娶的又是公主,那么多人一齐帮着王浑说话,到底还是把个武帝战胜了。
战胜了武帝就是战胜了王濬,于是王浑还是以头功封了公侯,王濬只得了一个辅国大将军,其他象杜预王戎等则成了县侯,以下的功臣当然就各有差次。
王濬这样一个人当然要因为功大赏轻心怀不满,这老头有一段时间在朝上朝下没事就夸功叫屈,武帝都假装没听到。就是王濬有时候气极了,不管他是不是皇帝,不打招呼就抬腿走了,他也都忍了过去。
王濬的确有大功,武帝也知道他冤屈。
但是王濬这样下去终究是危险的,他长此下去,如果在某种时候有人要故意整他,很显然会使他遭受大祸,于是王濬的一个亲戚益州护军范通特意找到王濬对他说:“你这样不好。你有大功,但你如此下去,恐怕难以善终。你应该急流勇退,谦虚谨慎一些。你最好不要再提你的那些功劳,就是有人说起,你也该说这些都是圣上英明,大家同心戮力的结果,你如果能这样,就足以使王浑自愧了。这正是从前蔺相如屈服廉颇的道理。”
王濬阒然而惊道:“我也常害怕会重蹈邓艾的覆辙,恐怕会受到他那样的冤枉,所以才不能不说那些话,事情过去了那么久,我还不能释怀,这的确是我气量太狭小了!”
王濬从此就收敛起来,他这一收敛,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孟康等人反倒替他鸣起不平来,武帝于是又升王濬为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
后来晋朝歌舞升平,洛阳都中人人都以奢侈为能事,王濬本是一个节俭的人,他为了避免功高遭忌,故意也变得锦衣玉食,随同大流,终于得以在八十岁,以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善终。
现在说说东吴最后的几个人。
王濬东下攻城略地,连打带收,无不顺风顺水,但是直到建邺攻下,东吴却还有一个建平太守吾彦坚守在那里。这个吾彦却是直到孙皓投降了,才最终放弃的,被武帝调为了金城太守。
这个吾彦就是那个出招用铁索铁锥封锁江面的人,当时王濬在对岸连日不休,大造舰船的时候,吾彦看到无数木头竹屑从江面顺流而下,当即知道西晋在为了战争大作准备,他立刻上报了上去。

奈何孙皓置之不理,吾彦只好命人做了这样一种布置,作为江防。
那个先前被孙皓逼到了西晋的孙秀,背叛了东吴,到了东吴灭亡,却又难受,他大哭道:“先人创业是何等艰苦,而今后主不道,把一个好端端的东吴就这样葬送了!”他不得不叛国逃命,可是内心里当然不愿意看到他的家族他的国家有这样一种结果。
而那个临阵脱逃的诸葛靓,却一跑跑到了他姐姐家藏了起来。他的姐姐是琅琊王司马伷的王妃,司马炎从前就跟他相识,他亲自去把他找了出来。
司马炎的人从厕所里把他找出来,这个诸葛靓跪倒哭道:“臣不能漆身毁面,因此又得重见天颜,不胜惭愧!”司马炎好言抚慰,请他做官,他不肯,这人终身起坐,不向晋廷方向,不能象张悌那样死节,却也不肯归顺。
似乎有很多他这样的人。
这些人都是一些有一定道德追求,有一定真感情的人,但是他们往往又相对胆小懦弱。这样的人一旦遇到非常的情势,一方面不能舍弃自己的道德思想感情,一方面没能力没胆量坚守自己的道德思想感情,思想观念感情道德与行为在这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某种断裂扭曲,让人看不出本来面目。
他们其实是最痛苦的,难以苛责,我们大多数人恐怕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真英雄不是遍地都是的。
不管怎样,不管你服不服,不管你是真服假服,真忠假忠,不管你东吴人怎么想怎么做,总之,东吴是真的亡了,司马炎随后颁昭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太康。司马炎在诸将回都大庆之时,把孙皓也叫了来,并赐了座给他。
司马炎说:“我在这里设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好几年了。”
其得意洋洋的情状尽在此一语中。
孙皓回答道:“我在南方,也设了这样一个座位等你。”
孙皓到底是孙皓,以他这种人的性格当有此言,这也应该是实情。
蔡东藩的《两晋通俗演义》里写到这一节时,与史家记载不同,他说孙皓是指着帝座说这番话的,意思是献媚之意,后人即以此解释道:“怪不得司马炎不恼!”我认为孙皓说的却是与司马炎针锋相对之语,说的也是臣位,以他的性格他不会惧怕到这种程度,而且武帝的宽厚是人人皆知的。
那贾充当时在场,他听了孙皓的话,冷笑道:“我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眼睛,剥人面皮,这种刑法都是给什么人用的?”
他在讥刺孙皓的无道,哪知道孙皓毫不羞愧,当即说道:“人臣有敢为弑逆,奸邪不忠的,适用此刑!”
贾充弑君之举举世皆知,孙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揭短贾充哪里吃得住劲,他当时脸上就挂不住,掉头走了。
自取其辱,五十步就敢笑百步吗?
孙皓其后被封为了归命侯,这样一个无道惨厉的混蛋居然也得了善终,在太康二年间死去。蜀国后主安乐侯刘禅则死于泰始七年,而魏国的曹奂则到了司马炎的儿子的时代,晋惠帝泰安元年才最后一个病死。
三国的最后三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无能,但他们的一生却都还是饱食终日,享尽安逸的,这当然都得益于司马炎的好心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