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攫兽之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家荒淫奢侈足以丧家,一国荒淫奢侈足以亡国,晋朝有限的几个清醒大臣对于这场愈刮愈烈的奢靡之风非常忧惧,他们为了匡正世风,忍不住就要说话。
先是车骑司马傅咸上书司马炎,泛泛而论,从古到今列举了很多事例说明奢侈的危害,节俭的必要,但是司马炎又是置之不理。
人在安乐窝里只想越陷越深,谁愿意出来遭罪?既然刀还没有架在脖子上,大家是宁愿视而不见,得过且过的。
青蛙效应岂会只适用于青蛙?有时候人的动物性一点也不比其他动物差。青蛙在温水里很滋润很舒坦的时候是很难觉察到正在慢慢变化的水温的,等到它发觉水温已经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再想要跳出那口锅的时候,它却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它已经被烫去了一层皮。
人同样很无知很短视,就是不无知不短视,很滋润很舒坦的时候也绝难跳出那锅温水,他们眷恋着那锅温水,或者在那里面逐渐丧失了一跳的能力,或者要等到大祸临头的时候才甘心跳出,但那时候却什么都晚了。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惰性和对于安逸的软弱便是这其中的致命原因。
傅咸之后,司隶校尉刘毅更是直接,他负有监察的责任,当仁不让,明确地指出了羊琇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事实,要求按法律将他处死。
这是要从根本上堵绝奢侈的来路。
这个刘毅是晋朝一个最耿直最敢说话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立志做一个超凡脱俗的清官,到死不改其志。
这样的人当然都是不懂得圆滑做人的,晋朝是一个“口不臧否人物”的时代,大家都以此为美德为风范,但是刘毅不,他最热衷的就是品评世事人物,而且所言无不公道切中事实。
刘毅是因为锐意整顿吏治卓有成效而出名的,因此得以入朝做了一个低级的检察官——司隶都官司从事,负责监察京畿地区的官员。他上任之后,以如此低微的职位却敢于跟权贵斗争,而且坚持原则,不屈不饶,他接连弹劾罢免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使京都之地一时间以至于非常“肃然”,那些王公贵族见了他无不忌惮。
刘毅曾经因为弹劾河南尹这样的大官遭到上司的训斥,这河南尹掌管着京畿地方,其权势非常之大,刘毅的上司司隶校尉批评劝说刘毅的时候把检察官比作了“攫兽之犬”,把门阀权贵比作了“鼹鼠”,他说:“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这话有些象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要刘毅注意保身,你在弹劾别人的时候,说不定这些后台根基很深的人就有哪一个在你后面下了黑手。
刘毅毫不领情,他说:“我既敢捕捉野兽,就不怕鼹鼠,他们能把我这只犬怎么样!”反而拂袖而去。
刘毅终究还是遭到了排斥打击,不得不辞去了官职,回家闲居起来,但是他的品格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他的同乡王基就很为他鸣不平。王基极力向公府推荐刘毅,称他“方正亮直,介然不群,言不苟合,行不苟容”,王基在那个时代非常有影响,刘毅一经他品评,立刻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因此被司马昭强令着又重新入了朝。
所以要说是强令,是因为刘毅不想做司马昭的官,但是司马昭就用忠于曹魏反对他的帽子扣刘毅,一定要他担任要职。
这种牺牲当然是不必要的,刘毅做了几年司马昭的官,不久后司马炎就建立了晋朝,刘毅在每一任上都给司马炎留下了一个正直有为的印象,于是司马炎在咸宁初年,终于人尽其才,又让刘毅做了监察官,这一次是京城最高监察官——司隶校尉。
司马炎很识人,但是也仅限于识人,他既然知道刘毅很适合这个职位,就应该希望他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他却带头阻挠他行使自己的职责。
刘毅惩治贪官污吏的手段是非常狠的,干了几年又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对他又很又怕,但是对他这样不知畏惧的人却又毫无办法,到了后来竟以至于晋朝下至县令,上至太守,犯了法一旦听到风声竟立刻就挂印而逃了。因为他们知道刘毅铁面无私,一落到他的手里就绝难有任何活路,就连皇帝都保不了他。

但是有些人刘毅却又无可奈何,那些职位更高,关系更深的人却不是他的权限可以任意处置的,这些人一到了武帝那里,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武帝就是这部分罪犯的保护伞,这个保护伞在君主社会那可是大到无法估量。
皇帝保护罪犯,就是纵容犯罪,难怪晋朝能开创一个三百年的乱世。
刘毅举报羊琇,要求将他按律斩首,但是等了好几天都不见武帝有任何答复,于是胆大忠直的刘毅再也不肯请示,直接命令他手下的都官从事程衡驰入羊琇的护军大营里把羊琇的属吏捉了过来。
刘毅经过一番拷打审问,搜集了羊琇犯罪的确凿证据,又一次到了武帝面前。武帝在人证物证面前没有办法再包庇,只得免了羊琇的官职。
表面上看来刘毅虽然不曾要了羊琇的命,终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其实不然,这件事过去了仅仅几个月,刘毅忽然发现,那羊琇竟又官复原职了。
仅仅几个月,一切只是走了一个形式。
刘毅当然很恼火,但是恼火又有什么用?说穿了你只是皇帝的一个奴仆,你对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结果无疑告诉了整个社会,这个时代贪污盗窃是合法的,只要你有关系,有后台就尽可以为所欲为。羊琇的胜利也告诉众人,这是一个奸人当道,小人得志的时代,正人君子在这里是难有什么出路的,于是一班蝇营狗苟之徒忍不住高声欢呼,更加大张旗鼓地结党营私,而那些希望有所作为的忠直之士就只有灰心丧气,忍气吞声,销声匿迹了。
朝政由此一日不堪一日。
司马炎在一群小人包围之下却更加飘飘然不知所以,太康三年元旦,司马炎亲自到南郊祭天,百官自然相随扈从,祭礼完毕,司马炎放眼望向天地交接之处,志得意满,他开口问众人道:“朕可比汉朝的哪个皇帝?”
由这句话可知司马炎一路坐着顺风船过来,是真不知道自己是何人了,他应该是希望听到一片颂词的,在他心里他大概至少认为自己不输于汉朝的刘邦刘秀。
司马炎忘了刘毅正在身边,这个人是从来不会说好话的,刘毅不等别人开口,当即应声道:“陛下可比恒灵二帝。”
汉朝的恒帝灵帝是两个最昏庸无能的皇帝,刘毅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令众大臣既吃惊又害怕,惊怕得一颗心直如擂鼓般狂跳起来。
从来没有人敢当面这样评价一个皇帝,而且似乎武帝也没有到这个地步,因此武帝失色道:“我虽然不能称为有道明君,但也不至于跟恒帝灵帝一般吧?”
刘毅神态自若,他回答道:“恒灵二帝卖官,所得的金钱都入了官库,而陛下卖官,钱却都入了私囊,以此而论,恐怕陛下还跟不上恒灵呢!”
西晋此时卖官鬻爵已成了风气,不被当作一回事了,司马炎穷奢极欲,也难免有入不敷出的时候,因此他也间接成了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一员,这是刘毅所以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司马炎是最该成为其中的一员的,卖官鬻爵还有比他更有条件的吗?
司马炎看了刘毅多时,忽然大笑道:“恒灵时代不闻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今天朕得有这样的忠直之臣,终究是高出恒灵二帝了。”他随后转身就走。
司马炎应当是很不痛快的,他这样说固然是解嘲,但也是一种类似于曹操般的奸雄手段,他终究不是一个很糊涂的人,知道跟刘毅动怒只会适得其反。
他的性格也不会因此降罪于刘毅,而刘毅根本也不会害怕,不抽身而走还等什么?
百官跟着离开,都互相惊叹,而刘毅仍是不慌不忙,从容而去。
他倒是真敢说话,但司马炎又何尝听进去半句?
(求票求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