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政变突起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马繇带兵乘夜包围杨骏家的时候,司马玮已按照预谋,带着跟随他来京的亲兵驻扎到了司马门。
散骑常侍杨骏的外甥段广先听到风声,急忙跑去跪倒在惠帝面前,边哭边劝阻道:“杨骏受先帝深恩,忠心辅政,而且他年老无子,岂有反的道理?请陛下三思!”
杨骏也真没有反意,他也就是欺负司马衷无能,想过一把权力之瘾,他错不在飞扬跋扈,独断专行,没有金刚钻偏揽一个瓷器活,现在朝廷里还没人能打得了他的主意,他错就错在轻视了贾南风,没有真正地提防到她。
司马衷当然说不出什么,他老婆贾南风才是他的皇帝,段广没有办法,只得抽身又去了杨骏那里。
杨骏也早得了消息,慌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他的主薄朱振说:“现在内变猝然而发,定是出于皇后,你现在应该立即率领家兵,去云龙门燃起大火,以造声势,一面传令东宫及外营士兵,拥皇太子入宫,逼迫他们交出为皇后设谋的奸人。如此一来,宫中恐惧震荡,必能将首犯斩首送出,否则就大势已去,难以免祸了。”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晋朝官制象杨骏这样的人是可以开府的,他家里自他以下,可以相应安排各种文武府官为他做事,还可以养一定数量的士兵,作为卫士,相当于一个缩影的小朝廷。甚至有些显赫的世家大族在人才府备上的规模力量都可能不低于皇家。每一个开府的世族大官的家中都有这样一股势力,这种势力大到一定的程度足以凌驾到皇家之上,象当年曹操这一类人的官府就是如此,历史上把它称为“霸府”。
朱振的话显然是可取的,杨骏如果能当机立断,听从朱振的话,以他的身份(诏令还没有传达到位)挟另一个威权象征太子司马遹,号召东宫外营及他自己府中的将吏士兵果断出击,他是完全有胜算的。
支持贾南风的人未必很多,大家此时望风的肯定在多数,他如果能率先动作,一旦形势急转,臂助一多,齐王司马玮根本也难有什么作为了。
司马玮本也没有多少兵马,以后面的事来看这个人基本上也是一个笨蛋,杨骏气势一盛,舆论导向一掌握,司马玮肯定迅速土崩瓦解。
在这种情况下舆论是很好掌握的,就是贾南风一见不好,为了自保,肯定也是很乐于把责任推到下面人身上的,这一次即使不杀了她,她以后也决没有胆子再跟杨骏斗上一斗了。
可是杨骏偏偏要给贾南风这个机会,让她因此可以放开了胆子为所欲为,杨骏妄想代皇帝统治天下,权力欲十足,平时也显得什么人都不在话下,刚愎自用,这时候却成了一个犹豫不决的胆小鬼了。
你就这点能耐,这点水平还妄想要做这样的大事吗?
杨骏听了朱振的话,犹豫不决,他嗫嚅着说:“云龙门是魏明帝所建,工费很大,怎么好就这样烧去?”
云龙门未必非烧不可,但是朱振岂止是让你烧云龙门?他为了造势而已!侍中傅只看到杨骏这种情形,知道他成不了事,于是起身对杨骏说:“我现在去宫中探察一下形势,看看有没有转圜余地。”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对群臣说:“宫中也不可无人,你们徒然在这里商量,能有什么用处!”他的话点醒了众人,于是众人纷纷起身而去。
你要做文物保护着你自己做去吧,我们可不愿意陪你等死!
杨骏本就是一个不能叫人甘心追随的人,群臣环围在他这里只是因为他先前是权力中心,炙手可热,他有太后做后台,地位最为尊贵,大家在结果不甚明了的时候,自然不敢随便决定行止,他目前这样一表现,大家就明白了,这个人是不足依靠的,他注定是大势已去了。
杨骏就这样把大好的机会放过了,原来他只是一只纸老虎,他得势时表现出来的威风和睥睨气概原来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他真实的性格原来是那么虚弱,那么消极,那么胆小而无主见。这仅是本来的性格吗?多年养优处尊的生活最容易让人失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具体到杨骏这里,却竟是连挽救自己性命的紧急意识和挣扎一下的斗志都没有了。

千钧一发之际,利刃已触到脖子上,能感觉到刺骨的寒意了,还容得你犹豫,退缩,消极等待,心存侥幸吗?困兽犹斗,狗急了还要跳墙,杨骏竟连一只狗都不如了吗?你本来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
鸵鸟对付危险的方法是把脑袋扎到沙土里,它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对危险视而不见,想以此把危险混同没有,杨骏大约还不至于如此,但实质也没什么两样。
这是很可叹可悲的,我们哀叹的不是杨骏本身,而是这种现象,晋朝后面有很多这样的人,这绝不是偶然的,人性的弱点到底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
大家都闻声而走,独有一个尚书武茂还坐在那里沉吟,傅只见了瞪着两眼喝道:“你不是朝廷大臣吗?现在内外消息隔绝,不知道天子所在,你怎么还能安坐在这里!”
傅只这样做非是绝情,那杨骏怎值得有这样的忠心?他这样做无非为救大家,武茂听到他的话这才明白大节所在,爬起来跟着众人走了。
顷刻之间群臣如鸟兽般散尽,杨骏顿时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不是要代皇帝行令天下吗?这个称谓倒是很合他的理想。
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陈兵万春门,此时正率领士兵在万春门严阵以待,等着杨骏的命令,可是杨骏迟迟没有任何行动。
刘豫着急万分,忽然见到右军将军裴頠来到,他急问道:“太傅何在?”裴頠诳他说:“我曾经在西掖门看见太傅(杨骏)带着两个人乘车往西去了。”意思是说太傅已经畏罪潜逃了。那刘豫吃惊不少,他说:“如此我该怎么办?”裴頠说:“你还不赶快去廷尉处自首!”裴頠略施小计,就解除了刘豫武装,他急忙去廷尉(司法处)那里与杨骏划清界限去了。
杨骏为防备不测的安排处处不能为自己所用,裴頠随后宣读了皇帝诏书,取代刘豫领左军将军之职,扼守在万春门。
贾南风又怕太后杨芷会救杨骏,因此派心腹秘密监守在外,果然那杨芷就命人把一块写了“救太傅者有赏”的帛书绑在箭头上,射出了内城外,贾南风于是就命人四处扬言:“太后和杨骏共同谋反,所有人不得盲从!”
太后造反和皇帝造反都是从也无法成立的奇闻,这等于是自己反自己,没有人会相信,但这种宣传的效果却使大家都不敢去听从太后,于是杨骏的最后一条道路也被堵绝了。
东安公司马繇随后率领士兵围绕杨骏府第放起了大火,一面大声鼓噪,一面分登高处,乱箭齐发,使杨骏和全家一个人也无法逃出。杨骏全家惊慌失措,或到处乱窜,或躲避不出,司马繇见里面毫无抵抗,遂带兵冲了进去。
司马繇进门不管男女老幼见人就杀,一面四处搜寻杨骏,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最后,政变士兵寻到马厩里,发现一个人蜷伏于马厩一角,于是齐声大喊要他出来。那人浑身如筛糠一般,就是不出,惹恼了士兵,大家一哄而上,长戟齐发,顿时把那个人捅得不**样。
几声惨叫之后,士兵们拖出了一具尸体,细看之下,却正是那个曾经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太傅杨骏。
昨天还声名显赫的杨骏就这样窝囊地死在满是牛屎马粪的马厩里了,世事的变幻无穷真是难以想象。
杨骏一死,孟观李肇随后就收捕了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等一众余党,连刘豫武茂也没有放过,其他出名的还有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骏,东夷校尉文鸯(文鸯是司马繇的仇家,司马繇积极支持贾南风也与此有关)等等,这些人一律被押送刑场,斩首了事。
将这些人的三族包括在内,这一次大屠杀共死了数千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杨珧,他临刑之际高声呼叫司马繇,说起他前面那个留藏在宗庙里的上表,并说张华可以为他作证,但是这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司马繇连理他都没理。
杨珧直到最后还嚎叫不止,拿他当初的小聪明说事,可惜刽子手的刀太快,把他的声音给斩断了。
武帝死于290年夏天,杨骏死于291年春天,杨骏从掌权到现在只不过历时仅将近一年。
(求票求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