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二3
***巧啭无本意***
某日晚间,秦方峡接妻女回家后,谭老夫人对杞莲问道:“莲丫头,你看木棉这孩子如何?”
杞莲也十分喜欢木棉,回道:“这孩子真是伶俐,那一张小嘴说起话来哪一回不把老太太您逗得笑个不停。”
谭老夫人笑道:“我可真心喜欢这孩子,模样也俊,难得的是又懂事,你知道那天我喝完药,小丫头居然给我送来一碗玫瑰玉蜜水,说是她爹爹的药苦,她自己捉摸的方子帮我连夜熬得,喝了倒真是香甜,一点药的苦涩后味都没有了,你说这孩子怎么让人不贴心。”
杞莲也笑:“老太太你跟木棉倒真是有祖孙缘份,那天你们从街上回来,第二天街上有人问我,你家小姐回来了,他们都还以为是三小姐呢!
谭老夫人听了笑说:“要我说木棉比琮恬那孩子强。”
杞莲说:“老太太,你这话要是让人听到一准说您偏袒,不过琮恬比木棉要小呢。”
谭老太太说:“也不过小两岁,琮恬今年八岁,木棉快有十岁了。”说完不由微笑。
杞莲见此,心里猜到几分,说:“老太太,您这是惦记上了,想让木棉做我们家媳妇呢。只是咱们琮洄比琮恬还小呢。”
谭老太太说:“你这丫头最知道我的心思,不过琮洄还小,我想的是琮豫。”
杞莲问道:“琮豫?大少爷有些日子没回家了,去年还常跟家里写信,隔上几个月回来看看,今年这两三个月没消息了。”
谭老太太叹气道:“这孩子最是让我操心,我自小看他长大,他越大越跟他那娘一个性子,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看起来闷声不语,其实性情刚烈,说到底我们谭家是亏欠了他们母子啊!”
杞莲说:“老太太,好端端的又提起这些伤心事情,如今的太太也算不错了,又养了琮恬,琮洄两个宝贝,您再生气,看在孙子面上,也就罢了。”
谭老太太说:“谁说不是呢,绿媛也算是孝顺的懂礼,只是琮豫看不开,有她在家,琮豫怎么也不肯回来,现在倒好,个个都走得远远的,留我一个老太婆。”
杞莲看谭老夫人又伤起心来,连忙打岔说:“好了好了,越说越远,咱们不正说着木棉呢。这孩子要是长大了,只怕是个大美人,老太太,你可真会挑,模样好,脾气好,又知书达理,咱们琮豫福气不小啊,听说,她还学着他爹会看病,这下好了,咱们一家大小连看郎中的钱都省了。”
谭老夫人闻言也笑说:“就不知道锦儿和方峡愿不愿意。等下回来了我们问问锦儿。”
杞莲笑说:“老太太,您也别小看了琮豫,上回信里不是说在学校跳了一级,他从小聪明,年年成绩又好,将来一定有出息。”转头一看,小丫头春桃端了药进来,“好了,老太太,该吃药了,你看看,这旁边还有一碗你孙媳妇熬得糖水呢!”
谭老夫人笑说道:“什么糖水,这是玫瑰玉蜜水。”
杞莲道:“是金水银水都好,这日子最好也过的流水似的,等你孙媳妇进了门,就不用我伺候您了。”
谭老夫人倒是想到就做,过了几天就跟慕锦提了这个意思,慕锦不好一口答应或者回绝,只说要回家跟方峡商量。秦方峡对这件事情倒并不太热衷,觉得木棉年纪还小,又觉的对于从未见过的人,就要把木棉终身托付,有所顾虑,可又不好说出拒绝的话。慕锦知道他和全天下的宠爱女儿的父亲一样,总觉得谁也配不起他的女儿,更何况他更不太赞同父母之命。慕锦也就没有立刻回话,又过了两日,杞莲到找上门来,说老太太要木棉的八字,请了人算,居然和琮豫甚合,谭老太太高兴地叫了秦方峡一家去吃饭,吃完饭拿出一张照片给木棉看,问道:“木棉,你看看这个哥哥怎么样?”
木棉接了相片看了问道:“这是谁啊?”
谭老夫人笑道:“是啊,就是我跟你提起的琮豫哥哥。他今年过年回来,叫他领着你出去玩好不好啊?”木棉点头说好,谭老夫人又叫杞莲来,说道:“木棉,院子里面的菊花快开败了,你和杞莲一起帮奶奶剪几枝开得好得送到厨房去,上次你帮我做得那个菊花杞明汤很好喝,你去教教张婶子,下次你不在他们也能做了吃。”
说毕又递了照片给秦方峡和慕锦看,二人一看,照片里面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剑眉星目,容貌俊朗。
慕锦看了心中倒有几分喜欢,又听谭老夫人说道:“我这个孙子,不是我夸他,自小就心眼好,待人接物,十分仁厚懂礼,话说到这里,我老太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木棉这孩子我是打心眼里喜欢,说白了,我想让她给我老太婆作孙媳妇。这话我也跟锦儿提了,这几日没见锦儿来看我,想来你们还在考虑。”
秦方峡看了看慕锦,说道:“老太太,您的意思我明白,只不过木棉年纪还小,我想等她大一点在考虑这事。绝对不是不愿意,你谭府大户人家,蒙您看得起小女,又和她投缘,也是她的福分。不过说到婚姻大事,我倒希望他们能大一点有所了解了再说,再说大少爷的婚事,恐怕也要谭先生夫人回来再细谈。”
谭老夫人摆摆手又道:“若说起来,我和你们也算是有缘,也许是人老了,总想把什么都安排好,也省得那天不在了再也没个关心他的人。这琮豫的婚事,怕也只有我来作主,今天就是想跟你们说说他的身世……唉,这些话说起来真让人难过,他的娘亲不是我现在这个儿媳妇,这话你们大概也听我说过,我那大儿子伯青早年娶了杨家的小姐同眉,同眉知书达理,对我们也十分孝顺,只是和伯青感情一直不太深厚,过了两年琮豫出生,伯青那个时候还在西京读书,一年也就寒暑假回来住上一段日子,这孩子跟他自幼就不太亲近,后来真是冤孽阿,伯青居然在北平认识了一个李家小姐,也就是我现在这个儿媳妇,伯青回来就说非要离婚,那时候他爹还在,一下气得病倒床上,说要是敢离婚,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伯青自幼就算个孝顺儿子,这话也就搁下了,可也再不肯回家,同眉知道后,也郁郁寡欢,慢慢就病了。她平日就是个少言寡语的人,这一下就更不说话,只有琮豫每天逗她,她才说上几句。这么一拖就是几年,其间他爹病重,我那二儿子仲赭也是个不争气的,对于家里的生意从不操心,只好写信要伯青回来,谁知道那次回来的时候还带回了绿媛,那绿媛回来的时候已经怀胎六月,唉,这逆子早在外面成家立室了,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只好安顿他们住在隔院,那本来是给仲赭用的,仲赭不安生,结了婚就同他媳妇留洋去了。我那大儿媳妇本来就身体不好,这下更病入膏肓,不过几个月竟然病逝,比他爹去的还早,琮豫这孩子伤痛过分,一气之下竟然跑到绿媛的院子里哭闹,也是天意弄人,绿媛不知怎么肚子里的孩子就没保住,伯青怒骂了琮豫,琮豫这孩子,从小就温和懂事,他爷爷还在的时候最是疼他说他孝顺,那些天许是伤心极了,说了许多大逆不道的话,他们父子从此反目,唉,这其中许多伤心事,今天也就不多说了。琮豫自小就跟我在这边长大,伯青一家原先住在隔壁的院子。近二年生意做到省城去,他们也就搬了过去。琮豫前年考到平京的学校,我本来舍不得他离家这么远,可是你们知道这孩子跟我说什么,他说他不愿住在这家里,住在这里就想到母亲的悲惨,他也不愿意用他父亲的钱,只想赶快读书挣钱,还了他这些年生养的钱,这话可真让我伤心,他跟他爹怕是一辈子都有隔阂了……”

这往事直说得谭老夫人老泪纵横,慕锦赶紧安抚她说:“老太太,您快别说我了,我这听着都难过。琮豫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性子太强。他知道你这么操心,一定赶快读完书回来孝敬您。”看了丈夫一眼,她又说道:“这门亲事,木棉还小,我们做父母就算是同意。不过琮豫今年也有十五了吧,等他回来你再问问他的意思。你说呢?”这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方峡说的。
方峡沉思良久方斟酌道:“老太太,我还是不能答应。刚才说了,木棉还小,这日后的状况谁都难说,您也知道我和锦儿是私定终生,锦儿更算是逃婚,如若遵循当日父母给的婚约,那里还有我们夫妻的今日。因此我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向很是抵触,就算我今日答应下来,谁知道日后会不会又造成一出悲剧。”他说着见谭老夫人的神色,接着又道:“我绝不是刻意拒绝,只是不愿意这么早就给木棉一个婚姻的枷锁。依我的意思,不如让他们早些认识,接触熟悉,如果今后真的两厢清悦,我们在替他们做主不迟。另外无论如何伯青兄也是琮豫的父亲,也要知会他一声才好。”
谭老夫人听他们这样说,知道暂时也只当如此,他们夫妇已经算是答应了这门亲事,日后就看两个小人儿如何了,木棉如花如玉,琮豫见了哪有不喜欢的道理,想到这里不由宽心了很多。
这会儿杞莲领着木棉回来,一人托了一个朱红漆盘,谭老夫人一看,那杞莲手中托盘是正是一碗菊花杞明汤,红白黄相间很是漂亮。再看木棉手里一盘花花绿绿不知道是什么名堂,谭老夫人问道:“木棉你这又搞什么把戏?”
木棉小嘴一抿,笑着说:“奶奶,我看厨房里面刚好有煮好的银耳粥,想到你这几日又有些咳嗽,喝菊花杞明汤还不如我这银花飞舞来得好。”
谭老夫人问道:“什么,银花飞舞,这是什么名堂,拿来我瞧瞧。”
仔细一看,原来是银耳汤配了红枣,橙子,奇异果,葡萄等各色果丁,表面又撒了一层白糖腌好的菊花瓣,看起来十分悦目,谭老夫人拿起调羹尝了一口,各色果香浓郁,配合银耳的软糯,菊花瓣的清爽宜人,口感极佳。谭老夫人笑着搂过木棉,对着秦方峡和慕锦笑道:“希望我家琮豫能有这福气啊!”
木棉不解的看看父母,又看看谭老夫人趴在悄悄耳边说:“对了,奶奶,那几碗张婶做的菊花杞明汤不如我做的呢,下次您想喝了,还是叫我来吧。”
**书签
--------------------------------------------------------------------------------
作者有话要说:
听取意见,次章和下章改变了秦家夫妇对这门婚事的处理。05。08。2007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