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仗还没打,大队长先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月中旬,柳条沟村外一个处无人地带
“这是第一次实弹射击。各单位注意,自身安全,不要随意跑动。”林宪天拿着铁皮喇叭喊道:
“根据以前测量的结果估算,这次装药差不多能达到250米左右。”林玉山看着赵徽编写的炮表说道:
“不知道威力怎么样?以前都是用沙袋和手榴弹代替。”刘子傅坐在掩体里,用望远镜看着200米外的发射现场。
“估计不带小的,400口径,3个壁厚,一斤半黑药,十五公斤的黑火药弹头。我估计那些做目标的木棍要倒下一大半。”林宪天拄着大喇叭看着远方的发射阵地。
一会功夫,炮位上最后一位战士,举起小旗示意飞雷准备完毕。
“各单位注意,开始清场,清点人数。”林宪天喊道:
等确定不缺人后。刘子傅下令点火。
炮位上的战士,跑到距离飞雷约二十米的位置,点燃导火索,接着拼命跑向掩体。众人则直盯着远处青烟袅袅的导火索。
嗵!近似钝头炮弹的弹头被抛出筒体。轰!远处一个小蘑菇云腾空而起。
这时在场的全体战士都欢呼了起来。只有林家父子没有欢呼,只是看着远方的硝烟笑了笑。
“这是制造飞雷的技术文本。上面从制造方法、标准。到验收、炮表。一应俱全。”林宪天把一本编写好的飞雷制造书递给赵徽。
赵徽一看封面,撇嘴一笑,只见该书封皮上书《飞雷制造》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第四团、林家工坊合编。
因为有前人的经验,所以林家研制的飞雷,可以利用边区现有条件生产,除对作为弹托和固定弹体存在的木质弹托,有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外,其他均可手工打造。
“这东西可是消耗炸药的大户。”刘子傅看着一个个已经包装好的飞雷弹头说道:
“是啊!下次执行攻坚任务,就指望这些大炮弹了。”赵徽让战士注意飞雷的防潮问题,毕竟这些弹头都是黑火药的。
现在的柳条沟村及周边几个村的民兵队,可以说是晋察冀边区有史以来武器装备最奢侈的民兵队,每村三到四个班不等,每班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一具,捷克式狙击步枪三支,步枪若干。除此以外每人还有一支驳壳枪。所以每次刘子傅看到这些民兵列队等待检阅时,眼神老是热热的。
话又说回来,民兵队使用的掷弹筒,是林宪天以一个掷弹筒用两挺机枪和两千发子弹,从刘子傅处和其他部队主官那里换出来的,这样刘子傅那颗“受伤的心”才算好受一些。
由于林宪天忙着搞MG34机枪的简化工作,而林玉山除了营建地下洞库外,还要管理库存的武器弹药,许红莲也是把被服厂的工作辞了,专门做起兑换点数的工作。所以说现在的林家人很忙,忙的不亦乐乎。
正是如此,民兵队全权交由第四团训练管理。林家约定在每个月的月底进行验收。
由于刚刚接手新工作,许红莲还并不适应,所以闹出了一些热闹。
“同志,你是不是把数量搞错了,我要四百颗手榴弹,你怎么写成四百箱了”一个干部诧异地看这手头的表单问道:
“没错呀!明明是四百呀!”许红莲纳闷地看着表单说道:“等一下,我把我儿子叫来。”
林宪天一看表格,乐了:“妈,是你搞错了,这是咱们内部用的弹药基数表。他们来换弹药都是论个和箱的。”说着从桌子里抽出一张新的表格。
“什么弹药基数差距这么大?”一旁的干部好奇地问道:
“实际你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弹药基数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战斗兵在一天中的战斗消耗弹药量。”儿子解释道:
“你是依照什么算的,我们的战士打一天仗射出的子弹还没有这个基数的十分之一多。”干部开始质疑儿子的弹药基数表。
“那是我参照日军的弹药基数制定的,毕竟你们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弹药基数表。”儿子无奈地解释道:
“那我回去把这件事和我们上级说一下,也希望你能把这个基数表改一下。这上面的数字也太那个了,一个基数120发,差不多相当于我们四个战士携带的弹药量了。”干部看着弹药基数表说道:
随后林家根据八路军的现实情况从新制定了弹药基数表。手枪弹20发;马步枪弹40发;轻机枪500发;重机枪1000发;手榴弹每个战斗兵4枚……
(参考文献:《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
由于林家只管出弹药,不管具体训练,所以刘子傅黑黑地把所需弹药数翻了一番。就是这样林家人也没有感觉出来,每次去山谷里拉子弹,林玉山也是大笔一挥,全部拉走。

这样的结果就是刘子傅把自己的新兵连和民兵一起合练,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老刘,你这么干能行吗?”赵徽开完会回到团里,看到训练场上,新兵和民兵混在一起打靶,就纳闷,刘子傅拿来的那么多子弹。于是了解了一番。
“有什么不行,这么合练,又相互比较的对象,成绩很容易提高。”刘子傅把准备糊弄林家的借口,现在赵徽面前演示一遍。
赵徽听到这里不说话了。“上面有什么新的指示?”刘子傅问道:
“还是继续加强地方建设。上级估计在今年七、八月份会有鬼子的扫荡,让咱们注意一些。同时通报了5月上旬的上下细腰涧反扫荡战斗战果。”
“师长表扬咱们没?”刘子傅问道:
“没说?”赵徽说道:
“不可能吧?不管如何,咱们也是消灭了一百多鬼子。”刘子傅拄着下巴说道:
“消灭鬼子的没表扬,但咱们交上去的制造书,师长和政委是大加赞赏。”赵徽给刘子傅卖了一个关子。
“那是应该的。那飞雷除了耗费火药,至少也是个攻坚利器。”刘子傅这回算是鼻孔朝天了。
延安柳树店兵工厂。
“孙先楚同志,这次你去晋察冀边区的目的是找到林家,看他们能不能搞到制备硝酸或者合成氨的生产设备。”李翰光对新任干事孙先楚说道:
先楚向李翰光敬一个礼后,出了窑洞。
6月发生了很多事,但都没影响到林家。只有从陕甘宁边区来的一批客人,让林家那种只看日月升起,不知何年何月的日子暂时中断了。
“林先生,这次我们来找你家的目的是……”孙先楚把李翰光的话复述了一遍。
这回轮到林家人头疼了,为什么?因为林家人没有懂化工的。所以一切从查资料做起。
三天后。
“孙干事,合成氨设备我们能搞到,但是你们怎么运走?”林玉山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请先生放心,我们有能力把设备运走。”孙先楚向林玉山保证。
“那好,如果我们搞到设备会通知你们,同时请带好交换的物品。”林玉山提醒道:
接下来又该林家人挠头了,大中型设备不用想,只有瞄上小型试验设备了。于是两个星期后,一套年产400吨合成氨的小型试验装置和几木箱工艺文件陆续交付孙先楚。
剩下又该孙先楚挠头了,怎么把设备运出去?“既然林家能把设备运出,也就能把设备运入。”孙先楚于是想到向林家人请教。林家人哪能告诉他。于是孙先楚还要自己想办法。
最后是晋察冀边区及沿途根据地先后动用六个团,才把设备和建厂材料陆续以最散状态运输回陕甘宁边区。
这面设备刚运走,日军组织的新一轮扫荡作战又开始了。
还是上次进山被收拾得灰头土脸的那个步兵大队,只是大队长换新人了。这次他们吸取前人的经验,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搜索,在损失十几名伪军后,日军终于摸清了地雷的分布,于是日军工兵开始一点点的挖地雷。
由于柳条沟村还没有完全建好,所以刘子傅决定在村里先打一次阻击,然后再撤离。
也许是巧合,日军大队长在进村前,站在村口一处小高地上,观察远处的柳条沟村。或许是那里的地理位置好,便于观察村里的动向。但是今天柳条沟村有四支大口径狙击步枪瞄着鬼子进村的方向。
“团长,发现一个大的,打不?”狙击手瞄着近七八百米外的几个小人说道:
“能确定吗?”刘子傅问道:
“能,为首后面五六个小兵,估计不是大队长,也是个中队长。”狙击手估计道:
“你们能看到村外小土包后面的军官吗?”刘子傅问其他三个狙击手。
“能。看的很清楚。”几人回答道:
“好,给我瞄好那个大的,听我口令……打!”刘子傅喊道:
也就一秒多一些,站在土包后面的大队长先是看到村里有闪光,接着就被子弹的动能推飞在地,而他一旁的两个通信兵,一死一残。
这些可把鬼子打毛了,仗还没打,大队长先死了。回去如何交代?于是三个中队长一合计。打!不打,回去不好交差。于是战斗就这样爆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