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39式通用机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进攻的日军没死几个,配合他们的伪军倒是死了二十几个。同时一直在村子里坚持防御的刘子傅发现,新建的柳条沟村,很适合这种村落防御作战。如果他手头兵力足,完全可以和鬼子干耗。但是现实条件是,如果他干耗,可能后路都会被日军的援军堵上。于是趁着夜色,刘子傅带着部队撤出了柳条沟村。
第二天,当鬼子组织新一轮进攻时,突然发现村子里没人了。等鬼子进村后,看到柳条沟村成片盖起的石头水泥房,几位上次战斗幸存下来的军官突然意识到,这次他们的炸药带少了。
这新盖的石头房不怕烧、不怕砸。只能用炸药炸,可惜准备的炸药少了一些。最后几位军官决定,还是都用在林家小院上。于是一群人来到早已人去楼空的林家小院。
就在工兵背着炸药进小院时,一阵嘶嘶声,让扎堆而立的日军军官成了血染的蜂窝煤。这是林宪天用MG34机枪干的,射击位置是山谷口上方的运输艇里。等二十几发子弹飞出后,林家人就换地方了。
三个中队长,两死一伤。最后无奈的日军,只能放弃爆破林家小院,赶紧把还有口气的中队长送回县城抢救。
“这鬼子怎么撤了?”得到日军撤退的消息后,刘子傅很是纳闷。原本他还准备和鬼子周旋几天,争取打几次伏击,现在看是不用了。
“从老乡那里得到的消息是,鬼子的军官好像受伤了,所以撤了!”侦察兵把得到的消息告诉刘子傅。
“看来咱们是打到大官了!”赵徽在得知刘子傅狙击日军军官后,并没有马报,而是等到消息确认后,再准备上报。现在看狙击得手的消息是真的。
四天后,更换长官的日军又杀了回来,还是老地方柳条沟村。不过日军的爆破计划还是没成功,因为刘子傅的第四团配合其他部队把日军的一小股后勤部队给围上了,所以这个大队的日军要回师救援。一来二去,柳条沟村躲过了日军的爆破计划。
“比起正版的MG42,我这个机枪实在拿不出手。”林宪天在运输艇中,把一挺刚刚造好的机枪展开。
“这不是很不错嘛!”林玉山摸着黑色亚光枪身赞叹道:
“啥呀!我把能简化的,都简化了。现在这枪只有对地攻击功能,对空没有瞄准具,两脚架也换成最简化版的。”林宪天把这枪的缺点数落一遍。
“比马克沁和三十节怎么样?”林玉山反问道: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林宪天回答道:
“那不就得了,好好做,继续改进,争取改的更好。”林玉山给林宪天打气道:
“不过还有重要问题。”林宪天语气有些沉重。
“什么问题。”林玉山有些纳闷。
“MG34和MG42的闭锁方式不一样,只是我到仿制改进时,才发现这个问题。”林宪天仿制的这款MG34机枪,根本是不是MG42机枪。只能算MG34机枪的简化改进版。
“那有什么区别?”林玉山心说:“只要它能打子弹,而且打得准,就是好枪。”
“目前只发现供弹方向上有区别,其他没有可做参照的样本。所以就不清楚了。”林宪天感觉自己的设计能力还是不足。
最后这款机枪被林宪天定名为:39式通用机枪。
太行山山脉中,第四团还在和鬼子兜圈子,随时准备下嘴咬一口的时候。一直在晋西南活动的范虎有些发愁,原因是他们装备的狙击步枪已经快消耗殆尽。这是因为日军的反制火力太猛,范虎数次和他们交手,虽然都是靠狙击步枪获胜,但是好虎架不住群狼,他手头仅有的8支狙击步枪,有5支被日军摧毁。现在还继续能用的只有4支(拼凑修复一支)。
“听说林家搬到晋察冀边区去了?”范虎问王彦宾。
“是,上次开会说了,还希望我们多缴获些日军的个人物品。”王彦宾翻着自己的小本子,找到上次的记录给范虎看。
“看来咱们也要跑一趟,没有狙击步枪,咱们对付鬼子的神枪手很费劲。”范虎皱着眉头说道:
“是呀!咱们机枪少,全靠狙击步枪压制对方机枪和掷弹筒,压力很大。”王彦宾心里很明白,范虎的当家武器就数这些狙击步枪,当时范虎来的狙击步枪,除了两支上交外,其他都支援其他部队了。

“范虎,你们连这次去阜平换武器,顺路也帮决死队换一批狙击步枪回来,这几车古董、古籍、字画就是用来兑换的。”在临行前支队长向范虎交代道:
“支队长,什么时候阜平那头开始收古董了?”王彦宾疑问道:
“是刚刚收到的消息,没办法,消息传的太慢。我们想在下次全体会议上公布。”支队长把原因向王彦宾说明了一下。
“可惜咱们不知道,不然又能多点换的东西。”范虎有些遗憾。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是乱世,所以一些不便携带的古董的价格就非常便宜,再加上林家收古董、字画、古籍都是分门别类,论斤称重兑换。所以到目前为止,这里面还是有赚头的。
虽然对39式通用机枪很不满意,但这种机枪结束了林家没有重机枪的历史。所以林家人决定把这种机枪也批量生产外卖。
“在没大量普及60迫击炮前,这掷弹筒是我军主要的火力支柱之一。”这是林宪天在向林玉山和许红莲介绍换来的掷弹筒时说的。
自从把掷弹筒换到手后,林宪天的下一阶段目标就是仿制掷弹筒和所用的50榴弹。掷弹筒的结构比较简单,仿制起来比较容易。最让林宪天棘手的是50榴弹的仿制,由于没有现成的空弹体,林宪天只有拆解实弹。
“我记得新四军在拆解实弹时,是用水煮,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林宪天对许红莲说道:
“那你也要小心些,不行多煮几天。”许红莲还是十分担心林宪天安危,毕竟拆解实弹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林宪天在柳条沟村外的空地上,支起一口大锅,把用木支架支好的榴弹放到锅里煮。刘子傅担心万一林宪天出事,到时不好交代,安排了两个战士帮着烧火、看火。这样林宪天又开始回屋忙着仿制掷弹筒的工作了。
50榴弹一直煮了四天,四天后,林宪天把弹体中的炸药抠出,但引信林宪天没敢动,接着扔锅里煮。
又是两天,在途中不知那两名战士换了几次水,反正等林宪天穿着笨重的金属防爆服,把引信解开时,里面的已经受潮失效了。
由于林家人手不足,在每次收换古董武器时,都捉襟见肘。于是林家人打起柳条沟村村民的注意,让村里没有活计的村民,都来帮助林家分检古董、古籍、字画等文、古物。
这里报酬也不少,林家最多的就是武器,所以就出现这种现象。村民干活,林家用弹药或武器支付酬劳,八路军再用粮食或其他生活用品从村民手中换得武器弹药。
“这次的点数咋怎少?”一位来换武器的干部,看到自己手中的点数很少,感觉不对劲,于是找许红莲理论。
“晋豫游击支队红莲查了一下,“上次你们送来的五件玉器中,有四件是赝品,其他还有不少假货。所以这次扣除上次多付给你们的点数。”自从林家开始用古董换武器,这假货就没断过。由于不能当场检测,所以林家只有使用先付款,发现问题后,下次扣除兑换点数的方法来避免损失。
“假货?有什么(甚)凭据!”那干部据理力争道:
“有检测结果,但没在这(里),等今天结束,我再给你拿来。对了,你们下次来换武器时,别忘找人鉴定一下,别像这位同志似的,让(叫)人蒙了还不知道。”许红莲对后面排队领票(点数卷)的干部战士们说道:
“哈哈,我说上次这伢子咋换了那么多。原来都是假货!”后队有人取笑道:
“瓜娃子,下次找些古籍、字画来,那东西好运,又贵。你找那些坛坛罐罐地,很容易让人骗。”又有人好心建议道:
托第四团和其他部队的福,日军虽然很想来柳条沟村扫荡,但是这些部队老是攻其必救之地,甚至联合攻击县城。害得日军根本抽不出足够的人手,到柳条沟村来搞破坏。这样才有今天兑换武器弹药的场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