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抗婚 水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民兵训练消耗大量子弹,所以边区把几个子弹复装厂和手榴弹生产厂搬到柳条沟周边村落,就近收集生产复装子弹,同时阜平的小型冶铁、炼钢厂也是遍地开花,所以手榴弹也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生产
范虎拿起一颗手榴弹弹体说道:“怎么也不如你家造(手榴弹)威力大,上次我带人去验收,一箱手榴弹,扔出去(爆炸后的)烟雾倒挺大,可到跟前一看,尽是大块的弹片,甚至有炸成两半的弹体。”
“那你能比吗?这是黑火药装填,生铁铸造,我家是硝基炸药、冲压弹体加钢珠。”林宪天拿起两个铸铁弹体相互磕了磕。
“两位在讨论什么呢?”柳条沟兵工厂厂长陈秦山近身问道:
“说你生产的手榴弹不好用。”范虎可一点面子都不给陈秦山留。
听到这句话,陈秦山真想说一句:“有种你别用!”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范虎的第四团,真就是不用柳条沟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
陈秦山无奈地笑笑:“范大团长,你这尊大神来我这小庙捣什么乱?难道子弹不够用了?”
“去你的,你不是想购置点机器吗?我把你要找的人带来了。”范虎把手中的弹体往弹体堆上一扔,转身走了。
一旁的林宪天看着有些迷惑,便问道:“陈厂长,你和范团长不是老乡吗?怎么一见面就吵架?”
“没事,只是吵习惯了。”陈厂长一点不在乎。
这次陈秦山找林家是想购进几套子弹弹头铸模和压床等一些生产子弹的工具。
由于部队开始政治整军,不少地方需要干部,这样作为老红军的刘子傅又被外调。
“别忘了,你答应我的。”刘子傅临走前找到林宪天,希望林宪天不要忘记答应他,帮他给自己所在的新部队换装。
“那就看你的脑袋在鬼子那里值多钱,和你能搞到几把多少值钱的军刀了。”林宪天直接了当地回答道:
“放心,金把的将官刀(金色刀穗)我可能搞不到,但红把(红色刀穗)的佐官刀,你就瞧好吧。”刘子傅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
按照当地山村里的习惯,柳条沟村妇救会长张彩妮已经到出嫁的年龄,于是张彩妮的父母就背着张彩妮,偷偷地给她找了一个邻村的汉子做丈夫。
等媒人把彩礼送到了张彩妮家,张彩妮才知道自己被父母给“卖了”,于是一场抗婚运动爆发。
“你们不能这么做。”张彩妮嘶喊着,不断抗拒拉她出门的父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咱家都收了人家的礼钱,总不能给人退回去吧!”张父掰开张彩妮紧抓门框的手指。
“爸,你不能把我卖掉,现在是新社会不兴包办婚姻。”张彩妮一边顶着张父,一边和后面的张母撕扯。
“什么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理错不了。”张父有些发怒了。
张彩妮一看张父发怒,准备进屋找家伙打人,就甩开后面的张母,跑出了门。张彩妮边跑边想,这时只有八路军的能救她,所以一路跑进范虎的团部躲了起来。在后面追赶女儿的张父看到自己的女儿躲进范虎的团部,心里就一阵犯哆嗦。因为他知道村里那些学生宣传的自由婚姻,不是闹着玩的。
最后张彩妮没有嫁出去,彩礼也退了回去。不过通过这次闹抗婚,让范虎知道现在的柳条沟村还是有不少封建残余,需要从人们的脑袋里剔除。
“听说邻村又有两家姑娘闹抗婚。”陪同林宪天一行上山考察的小个民兵嘀咕道:
“你那不是啥新鲜事,我听俺村的大喇叭说,村里要召开大会,就是说这个包办婚姻的事。”另一个上年岁的民兵说道:
“那我早就知道!”小个民兵回应道:
由于大量人员的进驻,使得柳条沟地区原本就有些紧张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暴露了出来。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第四团和柳条沟地区的几个村决定修建一条连接附近小清河的水渠。由于没有学土建方面的人才,王彦宾就打起林宪天的注意。
于是林宪天带着临时拼凑起来的测量队,翻山越岭来到小清河。

林宪天一面查看着等高线地图,一边心说:“修渠,修渠,搞不好修成红旗渠。”虽然林宪天不是学土建的,但大学四年不是白上的。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理工科毕业生来说,知道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样本作参照,就可以把这项工程扒下来。
“咱们要高于海拔573米的地方,现在我们的位置是海拔554米。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再找到高于这个高度15米以上的地方就可以了。”林宪天收起地图对在河边洗脸喝水的队员说道:
“少爷(林宪天的外号),我们就跟你走,你走哪里,我们走哪里。”队员回应道:
“那好,咱们去河的上游。”林宪天指着小清河的上游。
等林宪天找到合适取水处,又被如何修建水渠难住了。难住林宪天的问题说来有些无奈,原来林宪天设想的是,像红旗渠那样开山凿洞,直接把小清河通过穿山隧道引到柳条沟。但后来在路上负责队伍安全的民兵,说了一句话把林宪天提醒了。
“如果开山洞,鬼子知道后,炸掉怎么办?”民兵设想到如果鬼子来扫荡破坏该怎么办?
最后林宪天选择了一条无奈的修建方式,沿山腰绕道开明渠,尽量少穿山洞,这样即使被破坏掉,也可能修复。于是绘制明渠修建路线的工作又开始了。
就在林宪天和一行人在山中摸索前行时,家里的许红莲遇到一件不该她管的事情。
“这孩子已经病两天了,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跑马沟村(柳条沟村的邻村)的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来到第四团的卫生队。
团部的卫生员在检查一番后说道:“我也看不出是什么病,赶快送医院吧。”
而另一个卫生员看孩子目前的状态,能不能挺住两天的奔波都个问题,便好心地说道:“上次我看区上来人到林家取特效药,不知道林家有没有办法治好这孩子?”
看着妇女期盼的眼神,卫生员咬咬牙说道:“兴许可以试试。”
于是几人来到山谷。
要说治病许红莲也不会,每次来人取药都是他们(边区医院)负责找药名,林家准备。
这下可把许红莲难为坏了,孩子不能见死不救,但家里的秘密也不能暴露。怎么办?
急智下的许红莲突然想起,以前看电视上说有人说母血能救子。于是对那妇女说:“你这病我也不会看,但我知道一个偏方,兴许能让这孩子挺到医院。”
那妇女听到许红莲的话,立马跪在地上哭求许红莲救这孩子。
实际母血救子,倒不如说是血清疗法的一种,主要是把身体里的抗体输入到幼童的体内,使其自身拥有抗体。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再给孩子打针前,许红莲反复询问妇女是否同意给孩子打针,并且让两位卫生员佐证。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治疗很有效,很快孩子的呼吸就平顺了。
(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晚,明天就是国庆了,祝我的祖国万寿无疆!)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的知识比我画两年图学的还要多。”林宪天晚饭桌上对林玉山、许红莲说道:
这也难怪,虽然边区为支援这里的建设,派遣了十几个学生、教员和干部,但对于如何建设好一个新农村,大家心里都没个谱。于是林宪天带领这些知识分子走村串户,把各个村子的情况摸了一遍。
土建、机械、电力、水利、农林牧渔各个方面,只要和农村沾边的项目,林宪天都要研究研究,看有没有在这里施行的希望。最后经过几番讨论,确立了以巩固现有村落防御建筑为基础,发展以兵工厂、被服厂为核心的村办工厂,兼顾山地农林业的发展目标。
目标不小,实施起来难度也挺大。为了把各事项落实到人头,林家把周边村庄的村长、党员(村支书)、妇救会长,驻军的王彦宾政委,负责此地内部保卫的刘昌平等人召集到一起开会。
谁也没想到这会一连开了三天,把柳条沟周边的大事小情基本捋了一遍。用张宗昌的话讲,这是把柳条沟的老底子掀了一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