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集 扫荡的后遗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不熟悉这枪的结构,但我想这种枪最有可能发展成咱们急需的大口径机枪林宪天拍着三十节重机枪说道:
这也是有依据的,美国使用了80多年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就是从这种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发展过来的。
“反正你自己看着办,现在鬼子的飞机没事就在咱家脑袋顶上飞来飞去。”林玉山这段时间一直在训练民兵,如何用机枪。
“尺寸放大,后面的发射机构还要参照马克沁改成双握柄。有的改了。”林宪天自言自语道:
范虎和邱蔚两个团成功伏击斋藤联队,消灭了二百多鬼子,由于斋藤联队反应很快,范虎没有仔细打扫战场,就掩护邱蔚的三团后撤了。
“看,这次咱们捞到大鱼了。”范虎高兴地把一柄佐官抛给邱团长。
邱团长接过军刀,拔出军刀看到刀身云纹环绕,说了一句:“好刀!”
“我估计这把刀应该能换一支大口径狙击步枪。”范虎依照自己的判断说道:
“能这么值钱?”邱团长知道这是一把好刀,也知道能换武器装备,但具体能换多少,还真不知道。
“差不多,上次我看一个从山东过来的干部用两把这种上面满是图章的军刀换了十支狙击步枪(捷克造),那还只是两把尉官刀。”范虎解释道:
“这么值钱!”听得邱团长眯着双眼细细抚摸着军刀。
“不用摸了,这刀归老邱你了。”范虎十分大方地把军刀的归属划给邱团长。
“那我就不客气了。”邱团长听后喜笑颜开。
“犬饲君,这次遇伏你表现的很英勇,但你的军刀在战斗中丢失,所以有关你的嘉奖就很难通过铨议。”旅团长有些遗憾地对年轻军官说道:
“多谢将军阁下提携。”年轻军官鞠躬说道:
进入12月中旬,日军的冬季扫荡结束,柳条沟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不过日军扫荡遗留下的破坏还没有完全消除。
“村长,村外来了不少难民。”一个民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村公所。
“这已经是第三批了”张宗昌念叨着:
“村长在这样下去,咱们村的存粮是挺不过这个冬天的。”民兵也知道村里家底不厚。
“这样,你先带上几个人把难民安置在咱们和跑马沟(村)之间的那所庙里,我去找范团长和林家,估计他们那里能有办法。”张宗昌把民兵安排一下,就出门了。
这次日军的扫荡造成根据地内大量难民的产生,虽然边区政府尽力疏导安置,但鬼子的三光政策破坏了老百姓赖以生活的家园,迫使老百姓背井离乡,再加上数九寒天,没有足够的房屋御寒,更加重了边区的负担。
“我家能出粮食,但这粮食不是白出的。”林宪天靠在炕沿旁说道:“知道以工代赈吗?鬼子打来,这渠就修了一半,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渠修一修。”
王彦宾一看林家肯出粮,那一切都好说了。“我会组织新兵把各村的旧房子翻修一下,然后把难民安置在那里,等开春再把难民遣送回各地。”
“那些闹事的怎么办?”张宗昌问起几天前带头闹事的那几个人。
“先看押起来。”王彦宾也为这事头疼不已。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最初来柳条沟的难民都是三人、五人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难民,柳条沟老百姓把他们都安置在各村闲置的房屋中。后来又来了一群难民是一个同姓村的,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凭什么他们就有好屋子住,我们就没有。”一个汉子嘴角挂着浆水,中气十足地喊道:
“对呀!对呀!凭什么他们住好房子,我们住破庙。”其他吃饱喝足的难民帮腔道:
“你们总要讲个先来后到吧!再说你们是一个村的,村里没有那么多地方安置你们。”张彩妮叉着腰站在庙门口泼辣地回应道:
“你个小妮子,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难民中一个上年岁的老头说完话,又喘了几口。
“我是柳条沟村妇救会长,现在你们都要听我的。”张彩妮知道这些人拿她当小孩子看。
“这真是变了天,什么时候一群大男人要归一个黄毛丫头管。快去找个男人管管你吧。”难民中一位妇女一边给自家的孩子擦嘴,一边取笑着张彩妮:

听到这句话,张彩妮气的原本就冻红红的脸蛋更加血红了。
接下来的几天中,不断有这个村的难民在村子里偷鸡摸狗,为此各村的村长都找过张宗昌和张彩妮。最后无奈的张宗昌给张彩妮出了一个馊主意,就是限制难民每天的稀饭量。这一下就通了马蜂窝,这个村的难民在几个壮汉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来到村公所找评理。同时在这些难民中,一些手脚不干净难民也借此机会盗窃周围农户家的财物。于是矛盾彻底爆发了。
由于柳条沟和周边村庄都有完整建制的民兵,所以一上来,机枪一架,十几支长短枪一瞄,这些难民就傻了眼。最后当地驻军介入,这才暂时平息了事端。
“好像除了新四军,你们八路军基本把我家的武器包圆了。”林玉山翻看许红莲手里的记录。
“哪能,先生家武器这么多,我们想包圆也力不从心。”一位从太行山根据地过来接收设备的干部说道:
“对了,你们的新四军在黄桥把人家收拾的那么惨,小心人家日后报复你们。”林玉山有心无心地提醒道:
“不会吧,谁要是首先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谁就是民族的罪人。”干部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林玉山想通过他去提醒八路军高层。
随后皖南事变爆发了。
鬼子在冬季扫荡后,又改变了进攻策略,由原来的多路围攻,变成在根据地边缘蚕食分割,用铁路、公路、碉堡、据点逐步缩小根据地的面积,同时对用公路铁路圈定的区域进行反复清剿,对抵抗到底的地区实施三光政策。
“为了响应边区‘叫日伪军据点搬家、公路开花、电话成哑巴’的口号,团党委决定从即日起,抽一个步兵连并辅助一个炮排,在根据地边缘地区进行反扫荡作战。”王彦宾在团党委会上宣布道:
“这次反扫荡战斗是我团练兵的一个机会,所以每个连都有机会出击。”范虎给每个连长讲解部队轮战的目的。上次邱团长跟他说的话,现在他仍记忆犹新:“你的部队硬仗打的少,正好借这个机会磨磨。”
“记住,这次出击一定把民兵带上。”王彦宾刚交代完,下面的连长们一阵哄笑。现在四团上下都知道,跟民兵一起训练可以不浪费部队库存的弹药,甚至晋察冀边区也知道这里的情况,所以只要有机会,第一、第三两个军分区就会把自己的新兵部队派到这里训练。这一来二去,范虎落下一个新兵团长的称号。
“这次炮排携带有迫击炮用长弹,是专门对付坚固据点的,所以出击部队一定写好每次的战斗总结。都听明白没有!”范虎很想知道这长弹的效果如何。
“明白!”众连长回答道:
黄崖洞兵工厂
“这是林家新出的迫击炮,带迫、拉两种模式,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平射。”随炮一同过来的干部介绍道:
“也就是说可以打碉堡?”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仔细地研究这门迫击炮的拉发机构。
“是的。”说着那个干部演示了一遍迫击炮如何平射。
“他这个机构做的太小巧,咱们能做来吗?”赵章成问一同过来的技工
“可以,但撞针材料咱们不好解决,只能改一门是一门。”技工说道:
实际不光是迫击炮的撞针,连步枪撞针,黄崖洞兵工厂都现在都无法生产。
“步枪的撞针都可以用缴获的钻头生产,一个迫击炮撞针就那么难?”赵章成想到,现在黄崖洞的八一式马步枪都可以用缴获的钻头、锉刀生产撞针,迫击炮的撞针也可以这样生产吧。(感谢萨苏注:《萨娘出塞》。附录:赵章成将军领导研制的平射迫击炮,出现时间略晚于这个时间,大概在41年8月左右。)
随着仿制的不断深入,林宪天越来越感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尤其在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面欠缺的厉害。
这天许红莲看到林宪天坐在山谷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来往的运输骡马队,“想什么呢?”许红莲好奇的问道:
“材料选择和如何处理。”林宪天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听到这许红莲也没有好建议:“那你就多看看书。”
林宪天不为所动,还是直勾勾地看着装卸弹药的骡马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