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集 日制九七式狙击步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现四个可疑的,其中有一个经常和跑马(沟)村的有名的二流子在一起厮混一位内保战士低声说道:
随着百团大战的结束,日军的注意力开始从南方战场逐渐转移到华北,同时林家名声也随着两棵松树标志的狙击步枪的广为流传,而让华北日军所熟知。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彻底打响了。
“严密监控,一定不能让他们和林家接触到。”刘昌平命令道:
“是!”
“玉山,你说现在村里的男民兵我咋一个都不认识呢?”许红莲出门办事回来说道:
“你要能认识就怪了,现在这周围七个村的民兵,除了女民兵没有变,男民兵基本是一个月换一茬人,每次四团的司务长来领取弹药,都是超额领取。新兵、民兵一起训练!我看倒不如说是边区新兵训练中心。”林玉山自嘲地说道:
“那原来那些民兵呢?”许红莲问道:
“估计都被调走了,毕竟当初培养他们时,就是按照技术兵种培养的。”林玉山早就知道范虎的那点猫腻,刘子傅在时,民兵还是民兵。等范虎来了,就逐渐把男民兵外调或者编入正规军,空出的名额用新兵去补充。林玉山为了自家的安全,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正是林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整个晋察冀边区的新兵素质整体上升了一块。
“咱们边区乃至华北其他根据地的狙击手,所使用的全部狙击步枪和子弹中有90%是来自柳条沟林家,边区最大的子弹复装厂在柳条沟,各部队除了缴获外,能搞到火炮的渠道也在柳条沟,各根据地兵工厂需要的部分设备、工具也可以在柳条沟找到。我估计鬼子的下一轮扫荡重点一定是柳条沟。”聂政委在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说道:
日军为了抗衡越来越多的八路军狙击手,把以往只在配备到中队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开始下发到小队一级。
但是光学瞄准镜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被追平的对4至8倍,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在这个差距确实致命的。
“当我只看到你的头时,你却能看清了我的脸。”这是我军战士对一支缴获到的九七式狙击步枪进行的效果对比。
“林先生,这种枪的瞄准镜你们能造吗?”范虎把一支缴获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摆在林玉山面前。
“这不是三八枪吗?”林玉山对武器的认识没有林宪天那么深刻,所以难免认错型号。
“这是冀中部队缴获的一支九七式狙击步枪,现在冀中装备这种狙击步枪的鬼子很多。”范虎介绍道:
“应该能做。”以林玉山的眼光看,鬼子的瞄准镜制造水平,实在没有林家生产的4倍或者8倍瞄准镜好。
“那我代表边区就委托先生家制造一批这种步枪用瞄准镜,这时定金。”说着范虎掏出一根中指粗细大小的金条来。
“这不是鬼子的九七式吗!哪来的?”林宪天在研究一天的大口径机枪结构后,出屋休息时,发现林玉山在客厅的地面铺就一张棉布,把这支狙击步枪拆解开来。
“是冀中部队托范虎送来的。林宪天你既然知道这枪的来临,就给爸讲讲。”林玉山知道林宪天对武器很有研究(陆军。
“实际也什么好讲的,这种狙击步枪和咱造的捷克式狙击步枪,苏联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一样,同属用现役枪支改进用狙击步枪。一般两者只在拉机柄上有区别,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区别。”说着林宪天拿起九七式狙击步枪的拉机柄给林玉山看。“和三八式(步枪)比较,这种拉机柄显然经过是加长下弯的,主要是不影响步枪上弹和观察。”
“那也就是说,我不只要把瞄准镜仿制出来,连这个拉机柄也要仿制。”林玉山问道:
“实际(瞄准镜)不用仿制,直接用咱家的瞄准镜代替,拉机柄照样子就可以。”林宪天也对这种狙击步枪很感兴趣。
“外面为了反扫荡都快打翻天了,今天一天就拉出去五车炮弹。”许红莲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父子两人讲一天的新闻。
“都是长弹?”林宪天眼巴巴地看着许红莲做饭。
“你咋知道的?”许红莲心想,“你一天没出屋,咋知道都是长弹呢?”
“那还用猜,外面碉堡那么多,就长弹能对付。”林宪天一脸想当然。
“你猜错了。”许红莲一脸得意。
“错了?”林宪天纳闷道:
“两车长弹,三车高爆弹。长弹太贵,一颗炮弹(价格)顶上普通弹三颗(价格)。”许红莲把烧好的菜端上饭桌。

“你没给他们优惠?”林玉山来到饭厅。
“给了,送了一车炮弹。”许红莲坐在饭桌首座,看着林玉山给她盛饭。
“那迫击炮呢?”林宪天在父母盛完饭后,给自己盛了一碗。
“不多,听他们说是没有那么多的炮兵操炮。”许红莲坦然地说道:
“要是你二大爷(二伯父)在这就好了,当初他当民兵时学过迫击炮)。”林玉山有些遗憾地说道:
“那老爸你呢?”林宪天问道:
“我那时学的是步兵,那时可是全民皆兵。”林玉山说着,又回想到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
“可惜你儿子我军训N多回,枪是一看都没看见,到了这个时代才和枪支打上交道。”林宪天也对自己的军训生活很惆怅。
为了加强八路军对狙击手的了解,林宪天花了几天时间又把自己知道的,和能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册,印制了一千本,挂在兑换海报上。
“《菜鸟狙击手速成手册》?这又是什么书?”范虎看到新贴的海报问道:
“是宪天自己编写的。”许红莲解释道:
“来一本看看。”范虎知道林宪天写的书很有用,很开阔眼界,于是先下手为强要来一本。
“狙击手是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敌军最大的代价的兵种,同时狙击手也常常执行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等任务……(战例)”范虎意识到这又是林宪天写的一本很有针对性的书籍。
“这书我全要了。”就在范虎准备开口,要买下全部手册时,有人已经捷足先登。
“王政委!”范虎一见来人连忙起身敬礼。
王政委回礼后问许红莲:“这手册上菜鸟两字如何解释?”
“好像是初学者的意思,是宪天自己写的。”许红莲做这个词也不太熟悉。
“初学者?不错!我都要了。”王政委豪爽地说道:
“不行,一个团只许买一本,多了自己抄去。”许红莲可不管你司令还是政委的,在这之前林宪天明确交代,一个团只许买一本,除了数量不多外,也想让他们自己通过誊抄来学习是主要目的。
“真的不行!”王政委原本笑呵呵地脸有些僵硬。
“不行,一个团只许买一本。”许红莲坚持道:
“那好!我是三分区政委,手下好几个团,能买几本?”王政委也不敢跟许红莲僵持,毕竟许红莲的名声在边区中已经是赫赫有名。
要知道柳条沟七个村的女民兵可都是以许红莲为榜样的,当初许红莲在被服厂,身体力行地给村里妇女打气时,说过两句话:“女人也能顶上半边天”和“战斗当英雄,劳动当模范”,聂政委听后都赞叹道:“这是女中真豪杰!”。
“你们第三军分区有几个团?”虽然许红莲管账,但部队建制时常变动,她自己也搞不清各个军分区的建制划分。
“六个团。”王政委说道:
随后许红莲点出六本手册交给王政委。
这次王政委来柳条沟的目的,就是查看这里的兵工生产情况,和考察柳条沟的村落防御建设,为日后反扫荡做打算。
“原先柳条沟的粮食还略有产出,现在完全依赖平原支撑。”王彦宾陪同王政委参观柳条沟兵工厂时说道:
“回去后,我会尽力保证这里的粮食供应,毕竟这是咱们边区的命根子。”王政委也知道这么多部队和工厂集中的地区,一定缺粮。
“为了减少对平原地区粮食的依赖,我们也在努力降低对主食的依赖。”说着王彦宾带王政委往兵工厂的后面走。
“这是蘑菇?”王政委看到阴暗的防空洞里,铺满了种蘑菇的菌袋。
“算是蘑菇,挺好养的。除了蘑菇,我们还在山里开了小片荒,那里有土豆和红苕(地瓜)。”范虎把柳条沟的山地农林牧业的发展和王政委说了一遍。
“看来这林家什么都懂呀!”王政委欣慰地笑了一下。
“不是什么都懂,而是他们能搞到和想出,咱们搞不到,想不到的办法。就像这菌,林家也不知道怎么养,还是我带人点点摸索出来的。”王彦宾想起培养这些菌种的事情,就有些无奈。当时林宪天把菌种和种植指导书交给王彦宾后,就什么也不管了。用林宪天的话讲:“鱼,我不会钓,但我能搞到渔具和指导书,剩下就看你们怎么养活自己了。”
“他真这么说?”王政委有些不信。
“不光这,其他方面也一样。”王彦宾说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