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9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张三接到谕旨,要自己代表地方到中央开会。(读啦网)
自从上次考试,张三至今还没有再进过京城。现在官大了,也气派了,所以他想借这次机会去京城卖弄一番。(这孩子学坏了!——赵本山)
张三坐着八台大轿进了京城,找了家五星级客栈住下来。第二天,他背着手来到事院(宰相办公的地方),一阵官方性的礼节之后,张三有些郁闷了。因为他发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比他官大,品级高。甚至宰相旁边那个秘书都是从四品,更让他不爽的是,居然所有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安抚司。宰相担心有人冒名顶替,派人去查询官卷是否情况属实。一个好端端的代表大会,几乎弄成了批斗大会。
张三现在明白了,天子脚下莫论官的道理,随便抓一个都是朝廷大员读…啦
经过这次尴尬,他收获不少,心态也端正了。他知道自己还只是个小虾,要翻江倒海,路还很长。
回到路内,张三励精图治,决心用政绩显示自己的实力,向那万人敬仰的宰相之位发起冲锋。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如愿升任太常寺。
到了中央,张三才大开眼界,原来国家有这么多大官!为了以后工作顺利,张三有必要知道各个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辖范围。
首先当然是宰相。
关于宰相,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都要设立宰相之位?可不可以取消?这个问题牵涉到政治经济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下面我就细细讲一下。
说实话,历来的皇帝不乏英明之人,他们并不比宰相智商低,却都使用了丞相制度。作为君权的封建社会,皇帝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力交出去的。道理很简单,一旦将权力分给别人,自己就有被制约的危险,但是皇权的无限扩大性与皇帝的精力有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丞相制度的产生。

说到底,丞相是一个讨人厌的家伙,他们不断地给皇帝提意见,并且能反驳皇帝。作为有个性的皇帝是不会喜欢这种人的。他认为,这帮人只不过是自己招来干活的打工仔,自己给了他们工作,给了他们权力,但这些人却什么都要管,他们不但管国家大事,还要管自己的私事。想修个房子,他们要管,说是费钱;想出去玩,他们要管,说是劳民。甚至有些过分的家伙连自己吃饭休息睡老婆,他们也要管,还振振有词,美其名曰“为了陛下身体着想”。脸上还经常是一副欠揍的表情,好像自己总是欠他们二百块钱工资似的。
到底谁是老板,谁是打工的?
更不爽的是,你还不能发脾气,那些士大夫可都看着呢。你要接受他们的意见,那倒没事。如果你实在忍不住骂了他们,甚至于处罚他们,那麻烦大了。因为道理总是在弱势群体一方(地球人的普遍观点),史书会记载这些人敢于直言,而你就很不幸地背上了不接受群众意见的恶名。而下面其它官员也会站在他们一边,并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们。
那些宰相们心里也清楚这里面的得与失,所以干这种缺德事,总是前赴后继,唯恐落后。说句嚣张的话,他们还巴不得您打他一顿才好呢!
哎,这帮讨厌的奴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