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诱惑—趴着门看宋史(009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宋朝皇帝与大臣们的关系,我用一场拔河比赛来表述。(读啦网)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然后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太过分,双方的进退都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是由当时的政治实践划定的。他告诉拔河的双方,哪些事情是皇帝可以做的,大臣不能干涉,而哪些事情是大臣们应该管的,皇帝应该允许。
在那几百年的皇帝与大臣的博弈中,这一规则在不断地完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平衡。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非常奇妙的规则,这些规则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始终起着作用。比如,著名的黄金分割。以黄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图案是最漂亮的,划分的结构也是最合理的;很多有经验的歌唱家在舞台上会走来走去,实际上他们也在找黄金分割点,因为在这一点上唱出来的歌是最动听的;甚至在人的身上,黄金分割也无处不在,一个人身上的这个点越多,这个人就会更好看。
这些规则实在是太神奇了,如果你依照这些规则去做,你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你违反这些规则,你将受到它的惩罚
在历史上也存在神奇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冥冥之中操纵着一切,没有人可以抗拒它。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9、银根
自古以来,国家收税,老百姓缴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赵匡胤等人不是慈善家,出生入死打江山,多少得有个盼头。
如何收税?各朝各代都不一样,但基本上税的种类是比较固定的,主要分为四种:
一是田赋,即土地税。皇帝拼死拼活抢地盘,你种了皇帝的地,自然要交钱。宋朝依据民众占地的多少,分春两季想皇帝缴税,税率各个时期不一样。
二是口赋,即人头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有几个人交几分钱,这是义务。
三是商税,即商品的流通税和销售税。
四是徭役,说穿了就是苦力税,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遇到修工程、搞项目的时候,国家不但要你出钱,偶尔还要你出力,两手一起抓,一个都不能少。
有人可能会说,要是我那里都是山或者戈壁,没田怎么办?或者说我有田,但不种粮食,又怎么办?这个你不用担心,国家早就替你想好了,权利可以不享受,义务绝对跑不掉。

简单说来,是有什么交什么。山上产茶叶,你就交茶叶;池子制食盐,你就交食盐;地里要是种烟草,你就交烟草,哪怕最后种的是鸦片,你也要给交上来。反正全部收起来放仓库,一时半会儿也坏不了。
个别“刁民”可能会问:那我要是养鱼的呢,你又没冰箱,鱼总不能也放仓库吧?
嘿嘿,放心,朝廷有办法,做成干鱼片不就行了吗?跑不了你小子!
实事求是地讲,在宋朝三百多年中,除了一两个丧心病狂或者急等着用钱的人外,对老百姓负担还是很重视。田赋的比例基本都在10%,流通税率为2%,销售税税率也不超过3%。
从数字上看,老百姓的生活在理论上,还是能够过得去的。
不过很可惜,仅仅是理论上。
虽然皇帝心里面想的是百姓,也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措施,可一到了地方,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跟今天差不多,不管中央的决策有多么地利国利民,一到了地方,就全乱套了。
因为这里面钻空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你交茶叶,地方官可以说茶叶质量不好,抵一半,你也只能回家再扛去。你交苹果或者梨,他可以挑三拣四,拿起一个,说这个个头太小,只能算半个,那个有虫眼,不能算。要是萝卜、白菜就更惨了,人家故意要你多放几天,说水分太多,你不自觉地折半处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堆堆烂掉。
这还是轻的,最大的麻烦是徭役。因为田赋和人头税多少还能见到东西,当官的赖也赖不掉,徭役就不好说了。修河堤、给官老爷当轿夫、修整道路,这些都是徭役的内容,完成了任务就算完成了徭役。
那么谁来判定你是否完成任务呢?
答:地方官。
遇到有良心的,还能照实记载,遇到不厚道的,就要乘机捞点好处。你要不意思一下,他就大笔一挥——没干!
有意见?这事我说了算,说你没干就没干,你能怎么的吧?
事实证明,在两宋前期(注意时间界定),除了一小撮品行较差以外,大多数官员还是很不错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