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碌碌无为(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上高中不过是到县城读书,而考上了中专,却可以到省城读书;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未来的生活像在动人心弦处戈然而止的连续剧,勾引起杨书福欲知后事如何,想听下回分解的好奇和渴望,抵消了不少因未能金榜提名而生的遗恨。
杨书福虽早在电视、电影、杂志上欣赏过城市的风采,可终究未曾身临其境,到了城里,不免如刘姥姥般大惊小怪。
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中专是没什么地位的,在大家眼里,中专是盛产蓝领工人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自己的子女进中专,就象男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娶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女人,或者女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就地嫁一个自己认为不甚理想的男人一样。他们的眼里只有高考、大学,媒体当然只有跟着大众走,饭碗才捧得牢,生意才能兴旺,报刊的销量和电视的收视率才会节节攀升,自然也就鲜有关于中专的报道。只偶尔几个出类拔萃的中专人,叱咤风云,引人惊奇。
杨书福所在的学校,在全省中专学校中,称得上著名学府,当得起龙头老大,其他学校有的奖状它全有,其他学校没有过的头衔它也有,深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宠爱。
书福是以高分考入学校的,进来后才知道,除了五区八县的学子,其余的学生全是低分录取,愤慨之余也不免心生得意,心里每以此暗暗傲视同学,甚至傲视同样以高分考进中专,而身在二流学校的初中同学,虽自知实乃五十步笑百步,然人性虚荣,顽固难改更胜戒毒,也无可如何,全当聊以自慰。
学校要到第二年才开始教授专业课,第一年学的全是文化课。除高中外,一切学校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比“我爱你”那三个字还要家喻户晓,从这句话以及学生平时读书谈话和考试时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学生是懂得以勤俭节约朴素为荣的,报纸上说什么当代学生穷奢极侈爱攀比,全是捕风捉影之谈。
书福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无奈考试不像吃自助餐,考得越多赚得越多——书福的学校到他进校两年后才开始有奖学金,奖励学生天天向上,既然得高分不能赢得奖学金,考多了还真是浪费,反正考足六十分就能安然无恙地毕业,又何必寒窗苦读呢?再说文化课读得再好以后也用不着,真想出人头地,只要把专业学得登峰造极就行了,其它的就不用太费劲了。
大家为分数已经苦得够久了,因此有了六十分的底线,绝大多数人都松懈了下来,忙着打电子游戏,看武侠言情小说,上网谈恋爱。
照例学校里的学生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什么课都不敢翘的,第二种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余的课都敢翘的,第三种是无论什么课都照翘不误的。通常第一种和第三种学生是跟高才生一样稀有的,第二种的人数则基本上跟考试能通过六十分的人数相等。
这时候的杨书福,没遇到让他心花怒放的女孩子,没谈过相知相悦的恋爱,还没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于人生还没有美眷如花而流年似水的感伤。没找过、参加过工作,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工作的难找,对于生存还没有焦头烂额的紧迫感。虽有出人头地之心,却没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更不知该如何才能如愿以偿,便也不急于成就非凡。
他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己的胆子原来是那么小,普通话又讲得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简直怯于启齿,更别提与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了。都怪当初在老家上学时老是讲家乡话,以至如今国语不济。加上没什么钱,便不大敢跟人交往,尤其不敢亲近女孩子,远远地看到女同学都会惊慌失措,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像小偷畏惧警察似的。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口才,提升学养,尽早融入都市生活,争取做到出语惊人,出语醉人——当然主要是醉自己喜爱的女孩子。他兴趣广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便无所不为,三年来着实充实忙碌:东览西阅——书福看过“木桶效应”的文章,不想因为自己的个别短处而报废整体才华,那不是一只臭老鼠毁了一锅好汤吗?为把自己铸造成祖国四化建设的英才,他博览各方面书籍,全面培养自己。他看广告、物流、营销、武侠、文学、音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书,看《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青年文摘》、《散文诗》、《中国经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青年博览》等等杂志报刊,有段时间《小小说》与《微型小说》更是期期必买,无不津津有味,自觉见识大长,修养渐深。

乱七八糟——因为热爱文学,所以加入了文学社;想拥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所以加入的演讲协会。入社费与入会费均为二十元。谁知道这两个组织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托文学社与演讲协会的福,书福进校没多久就接连拍了两张集体照。文学社要社员交过几篇文章,可是从未出过社刊或者社报。妙的是文学社组织社员去校外溜冰场当了一回上帝,还去江滨沙滩游玩了一次,美其名曰体验生活。更妙的是演讲协会竟如法炮制,也去了溜冰场和沙滩,只是内容稍有不同,会长要增进会员友谊,并锻炼会员演讲能力,要求每个会员当众讲一个故事,可惜会员们对于讲故事和听故事都不感兴趣,更多的是男会员对女会员感兴趣,女会员对男会员感兴趣,当然男女会员还都不约而同地对零食感兴趣。文学社请本校的语文教师讲过几堂课,演讲协会则请本校已毕业的一个学长,和附近一个大学的文学社社长讲过几堂课。书福觉得无所获益,一年后便退出了这两个社团。
上当受骗——书福在一本常看的杂志上看到一则文学大赛征文广告,特等奖五千元人民币。因垂涎奖金,也想一试自己的深浅,更想一鸣惊人,便自不量力,冥思苦想,写了篇超短篇小说寄去。日夜期盼着获奖。一晃两个月过去了,书福早已忘了这回事,可就在这时,喜讯传来,经过刀光剑影的搏杀,他竟然挺进复赛,征稿单位来信说参加复赛要交五十元的审稿费,这是给评委们的酬劳,他们分文不取。书福被快乐与虚荣冲昏头脑,真以为自己文采飞扬,以为交了五十元,作家梦便指日可圆,心想只要省吃俭用一点就能省下五十块,就算未能获奖,也没什么大的损失,便满怀期待寄了五十块去。谁知直到过了征文广告上说的颁奖日期,也音信全无。
越挫越勇——书福没有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开始向《小小说》和《微型小说》等杂志投稿,只恨笔力与阅历有限,未能多产,恨不能一稿多投。又参加了“微型小说读猜续写竞赛”,“新世纪幻想微型小说大赛”,“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等征文活动。只是所投之稿全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