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鲁滨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鲁滨逊。姓鲁,名滨逊。很奇怪的名字,对吧?我经常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么奇怪的名字,他说这是从一本古老的小说上面看来的,鲁宾逊是小说里面的一个主人公,是个船员,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商船船员,经历了很多事情,没想到他竟然取儿子的名字都离不开自己的本行,这让我很是苦恼。但是父亲告诉我,鲁滨逊并不是那个主人公原先的名字,我们现在使用通行文字被称作汉字,来自于母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而鲁滨逊则来自于另外一种文明。我感到很可笑,难道当时的母星上还有另外的文明吗?我不能想象汉字之外的文字是怎么样的。
好了,接着谈我自己。虽然父亲是个船员,后来成为了一个商人,但是他却反对我走他的老路。他的理由是:太危险了。他希望我读法律,或者金融,什么都行,但是千万别做一个水手。但是我还是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考取了华星最好的军事学院,并且成为了一名海军,在华星第七舰队的主力巡洋舰——“城堡”号上服役。
“城堡”号可是第七舰队的绝对主力。不是我要夸耀,单凭它五阶的能量护甲和八门大功率的死神激光炮便不是一般的军舰所能匹敌的。最重要的是,它采用了最新的仿生科技。换句话说,“城堡”号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它是“活”的。具体的原理解释起来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用有机物组建了一套类似于生命体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这就大大增加了“城堡”号的生存能力,至少在一些偏僻的航道上,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什么意外。的确,军舰的故障率非常之低,可是要知道,在这个宇宙中我们无法弃船逃生,除非你想变成僵尸永远地在虚空中飘浮,一直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谈谈我自己吧。我是个技师,专门负责“城堡”号中央计算机以及其“神经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看起来很玄乎,其实也没什么。“城堡”号的人工智能非常强大,我要做的只不过是每天的例行检查就是了。就算出了故障,大多数情况下电脑也会自动下达修补命令。如果真的到了电脑也解决不了的那一天,估计我们也差不多快完了。
我的服役期一共有五年,对于人类目前三百岁的寿命来说,这实在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军队的福利不错,食宿自然是全免了,每个月还有一千点联邦基金的补贴。要知道这年头有五百点基金就能舒舒服服地过上一个月。没错,很多人说我没志气,不懂得赚钱。虽说人类已经跨入了第二大航海时代了,但是对于金钱的渴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不过这算什么,我老爹便是经商的,大不了我退役之后继承家产,虽然不一定能成为称霸一方的富豪,不过混个小资本家还是很容易的。
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无奈了,虽然我们早已不知道母星究竟在何处,但人类根深蒂固的种种习惯却一直跟随左右。现在我们除了会曲速飞行,一切与之前似乎没有什么两样。所谓的大同社会啊,**什么的也一直没有出现,否则,我们也不会仍然使用货币(虽然说是虚拟的电子货币)。经济制度没变,政治制度没变,生活习惯还是没变,改变的只不过是技术而已。有的时候我也在想,人类其实跟乡下的暴发户没什么两样,手头钱多了却不知道怎么花,或者说像一个拿着原子弹的婴儿,那叫一个牛逼啊。小孩子贪玩,一按按钮,“轰”,一个城市就没有了。
一看吓一跳,写着写着我又跑题了,这可是我的第一篇航海日志,没想到还是跟那些所谓的先锋作家写得一样。我非常怀念几百年前的人,他们有纸和笔,那种写作的质感一定是我们现在人无法想象的。现在我一看立体光屏就头晕,谁让我是搞技术的,虽然也算不上多少技术……
我还有两年半时间便退役了,说实话,虽然五年时间对人类来说并不算长,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这段时间可不好过。虽然军队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为每个官兵配备了“虚拟世界”这款娱乐机器,只要在头上接上几根神经连接器便可以体会各种各样的虚拟服务,其中当然包括最令士兵们热血沸腾的后宫系统了,这可比网络博物馆中展出的千年之前的网络小说要强多了。不过,假的毕竟是假的,体验多了也就觉得乏味。这个时候,对于真实女性的渴求便显得更加强烈。还好,只要完成这次出航任务后便会有一个三个月的假期,华星的美女们真是让人期待啊,哈哈……

不好意思,刚才是我的失态,作为一个军人,怎能为性所困呢?娱乐归娱乐,工作归工作,这是我服役前半期的最后一次任务。如果顺利的话,等到假期结束我就能升为少尉了。军衔不高,不过对于一名技师来说,能混成我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了,如果再让我升上几级我也没意见,哈哈。
华星的军事力量在第二殖民联邦中绝对处于优势地位,不过,例行的军事训练仍是必不可少的。“城堡”号这次将前往距离华星24光年的起点星系,这是一个新近发现的星系,当然不排除其他殖民联邦也发现了那里。总之,根据已有的报告显示,这一个星系中存在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同时,多光谱分析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也显示,在这个星系中,能量水晶的密度相当之高。于是十年前,华星政府便派遣“地平线”号科学考察船及“母皇”号护卫舰前往起点星系进行星际移民前的确认工作。奇怪的是,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收到其中任何一艘船发回的信息。“城堡”号的使命便是确认考察船队的存在,调查其失踪的消息。时隔十年,船队幸存的机会很渺茫,但是不排除他们在行星上迫降的可能。当然,政府也向“城堡”号派遣了一批科研人员,并且配备了大量的科考设备。如果确认第一考察队已经失踪或全员死亡,“城堡”号将完成他们所未完成的任务。
前几天华星天文中心向“城堡”号发出了警告,科学家们通过中转卫星的探测器(一)发现起点星系存在着剧烈的能量波动信号,很可能在这片区域存在着高等级的粒子风暴。船长感谢了天文中心的警告,不过我们都知道,“城堡”号是华星历史上最先进的宇宙飞船之一,能够轻松地抵御各种粒子风暴。我们猜测,第一考察队很可能已经在风暴中遇难,因为当时政府并没有为考察船队提供反辐射设备。但是,既然任务已经下来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即使先行的同胞已经全部遇难。
“城堡”号现在正在华星的轨道太空港内待命,我们将在明天启航。估计“城堡”号将在两个月之后到达起点星系。我很期待这次航行,因为,它将使我第一次跨出第二殖民联邦的疆域。哈哈,肯定会有不少刺激的事情在等着我。
————鲁滨逊的航海日志新历840年1月28日
注一:探测器同样采用了空间曲速技术,因此我们接收到的起点星系的各种信息并不需要十五年的时间才能传到华星,通过中转站,信息只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如果“城堡”号在起点星系也建立了中转卫星,那么传输的滞后期将减少到四十天,比“城堡”号的最高航速还要快。
解释:空间曲速技术的出现使得飞船的速度要“快”于光速,因此,星系间依靠颠簸实现信息的传送其速度往往还不如宇宙飞船。这个时候,人类便要在不同的星系间设置中转站。中转卫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曲速装置,我们可以将每一个中转站看成地毯上的一个点,中转站传输信息的过程就像是把平坦的地毯做出一个一个的褶皱,褶皱的顶点便是中转站的位置。很显然,褶皱顶点之间的距离比平面的距离要小得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