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梦断青山》第十二章:影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月后的白天渐渐变长。所以,尽管志民回到傍山已是六点十分,可蓝天依然如洗。
华林已立在桥头等着,见到志民,便迎上去笑道:“叫我好找。进山去了?”
志民没有告诉漂流的事,更没有说去了高坡,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山风已象往常一样徐徐吹来,青溪显得更蓝。河面已升起淡淡的雾霭。

华林依着桥栏,说着工地上的一些事。
这些时日来,他对老板已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总是陷入沉思或缄默;不苟言笑,眉间总有一种淡淡的忧,淡淡的愁,脸上显见的就是严肃和冷静。只要认真看看,那山岩一般的面容既象山间的泉又象林中的雾,能让人看得见但抓不着。
只不过,华林一直搞不清楚,做了老扳的人,还会有什么值得忧愁的呢。

他们谈着谈着,不觉间夜色已经悄悄降临,薄雾也在不觉中漫上溪边的青草和林稍。不经意间就已洒落的月光,已轻纱般地笼罩着山村和原野。
此时,志民才意识到,应该是吃些东西的时候了。
不知乏了还是累了,也不知是为自己或是为华林,志民突然产生了要找个清净的地方好好坐坐的想法。
前些日子里,华林随着他东一趟西一趟的忙活着,饿了就见着什么吃什么。为此,他对华林一直存在着一份内疚或者说是一种歉意。
现在,该忙的忙过了,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尤其是现在,他急切的需要轻松和解脱。说具体一点,他突然想到了酒。

傍山街面上虽有几个小酒家,若是去那样的地方去,华林自然是无可非议。
但是今天,志民认为去那种地方似乎有些不妥。在自己能够好好休息的同时,他还想好好的让华林吃上一顿。

说实在的,他已经非常欣赏和喜欢华林这个年轻人。

华林来了后,他确实省却了很多的麻烦。有时候志民甚至感到,华林已成了自己不可或缺的代言人,工地上的事务几乎都由他一手在张罗。
这孩子不仅自信,而且做事有主见、条有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乡间年轻人的身上有着好些当今城里孩子不可企及地方的,他身上令人不解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好些时日以来,他一直想与华林好好的坐一坐、聊一聊。现在,他认为是个十分恰当的时候。

要找恰当的地方,自然只有“悠闲山庄”了。

在二楼餐厅,志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窗外有竹,从竹隙间可看见夜色下泛着幽幽白光的青溪。
默默无言对于双方来或都是不自在的,好在华林并不内向。

开始时,他对老板坚持要来这样的地方感到惊异。对于他来说,不管是面条也好,米粉也好,只要填饱肚子就行。对这样的地方,他从来就没奢想过。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相互已经熟悉的缘故,待志民落座后,他便在志民对面坐下来,开始讲一些山里孩子喜欢的陈述的趣事。

他先问志民是否见过牯牛潭,是否会游泳,是否知道溪里的乱石下会有小螃蟹……
随后,当侍者将啤酒送上桌时,他谈起了他的双亲。他以好笑的口吻说,父亲是个老酒不断的酒鬼。
再后来,吃着菜时,他讲到了妈吗就着饭桌教他数数的许多细节;讲到妈妈曾给他缝过一个十分好看的书包,甚至还讲到他背着书包放牛引来的伙伴们的戏弄和嘲笑……

志民一直听着,没有说话。志民认为现在不该是他多话的时候。

现在他需要的是一份悠闲而松弛的心情。说得再深一点,是想好好了解一下华林。
有时候,他停下筷来听着华林滔滔不绝的讲述;有时候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最后他问道:
“看来,你对妈妈很有感情,是不?”
“当然了,”华林不加思索地说,“要不是妈妈让我识得几个字,一辈子下来,兴许还以为天底之下一个样呢。唉,只可惜……”
说到这里,华林突然举杯道:“好啦,不说了。来,老板,你待我不错,借你的酒敬你一杯。”
志民知道,华林“只可惜”的后面还有许多的话。看来,今生不能上学已是华林终生的遗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志民点上一支黄果树牌香烟后看着华林,不知为什么会又一次想到:这孩子要是生在城里的话,会是什么样呢?

有时候,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却又可望而不可及。
不知怎的,志民突然想到了文革中“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打地洞”的这句话。就为这句话,他来到了高坡。也为这,好些农村的孩子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东西。
在这里他看到,山村里虽然不将文化视为异物,可人们关心的大多只是些**鸭猪豚和稻黍,上学读书似乎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城里的孩子虽有学上有书读,但大多都认为是苦差一件;而坐在对面的这个孩子,想读书、盼读书却又成为了终身遗憾的事情。

也许是华林不太习惯这样的沉默,少许之后,他为志民倒上酒,又举着杯道:“老板,再敬你一杯。”

也许是为了缓解一下忧闷的心境,或者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志民并没将杯迎上去,而是双肘交叉支在桌上,笑问道:“说说理由。”

“不为什么,只为你瞧得起我们乡下人。”华林显然是认真的,他以严肃的口吻将杯举在空中,“我感觉你大老远的跑来这里不光为赚钱,就为这点,我敬重你。来,为项目的成功,干了。”

这样的眼神和语气让志民多少有些诧异。

“呵呵,看你说的。”志民一饮而尽后递过杯去,笑道“再满上。那你说说,项目怎样才能成功呢?”他有意考考华林。

“照我说,餐厅晚上最好不用电灯,就算是为了好看,到了晚上也应该关了。”

“呵呵,那黑灯瞎火的怎么做生意?”

“用油灯呀。”华林认真的说:“你想想,城里有哪个没见过电灯,看多了也就不奇了。城里人很少看到过我们山里过去用的那种油灯,如果把它收集起来打整一下,用在这样的时候,又有乡下的风情,又符合城里人猎奇的口味。花不多的钱做两全其美的事,有什么不好?”

“还有呢?”志民对华林的话很感兴趣,直起身来往后靠了靠,双手交叉着放在胸前。

“还有很多呢。”华林嘻嘻的笑道。

……

志民没有想到,华林不仅活泼机敏,而且显然还是个有思想有眼力的孩子。说实话,华林的许多设想法连志民自己也没想到过。

是的,华林还有很多设想。
自从被志民意外的当成助手后,也许出于感激,若或是农村孩子本性的使然。他在工地上忙乎的时候,就一直对这个将要兴建的宾馆或酒店作过各个种各样的设想。
现在,志民给了他说出这些设想的机会,华林的话也就象山泉水那样汩汩而下,涛涛不绝了。

他又一次谈到自己的母亲。他说:

“照妈的说法,那就是,不管那样东西,只要放对了地方,那就最好。你想想,我们农村,忙了春又忙夏,忙了夏又忙秋,但要认真想想,人一辈子只为每天三餐忙活,多没意思。”
“妈说了,人呀,就是要多想想,多看看,一世人做了下来,就算最后只剩一堆黄土,可土堆和土堆却各有不同呢。有的人死了就是一堆黄土,有人却让人久久记着。妈问我,那些能够被记住的人凭的是哪样?……”

华林只顾着一路说下去。

志民沉默不语,他不想打断华林的话。他感到,华林的身上,依附着一个不同凡响女人的影子。
从华林的口气中不难看出,这个女人不仅生了他、养了他,而且在他成长的路上还是一位难得的良师和益友。

志民难以理解,华林何以会生于这样一个谜一般女人——未上过学,却有休养、有文化;虽是农村妇女,却对人生有着超常的理解和认识。

从华林身上,他仿佛是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华林身上的那个影子,仿佛正通过华林的举止、言语、表情、神态,从一个不可见的地方一步步的走来,站在他们中间,静静地听着他们此刻所说的话。

说实话,这就是认识华林后,志民心中一直存在着的一个解不开的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