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梦断青山》第五章:梦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两点二十左右,志民租上“摩的”离开牯岭县城,转向西北,爬上了通往傍山镇扬着尘埃的沙石路。
当爬上牛栏关,绕过那片枞树林后,他在一片没有任何遮拦的草地上停下来,点上一支黄果树香烟,远远地看着眼前这个略呈“S”形的坝子。

照理说,在黔西的深山沟里,这样的坝子,这样的瓦舍,这样的溪流和山林绝对没有什么十分奇特的地方,可志民却久久地凝视着,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对他来说仿佛都是不可多得的胜景。这里能够给他的,永远是一种远离喧嚣的古朴与宁静……

他在心里不断叹道:哦,终于又回来了……

坝子右边的那片台地就是傍山镇。
那里显然青山依然,瓦舍依旧。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牛车道已变成了可以通车的砂石路,再有的就是,小镇东头还添了两栋样式别致的楼房,从楼房周围搭建着的许多竹木小屋看,从那鹤立鸡群的阵势看不用多说,那一定是刚刚修建起来的接待游人的地方。

将近四点,志民方才丢掉烟蒂,顺着公路驶下长着许多枞木和栗木的山坡。
他感到,不断闪过的丛林和林隙间渐行渐近的傍山对他来说简直就象一个久远的梦。

如果说刚才志民还有些恍若梦境的话,踏上傍山的石板路面后,那些依山而建或临水而筑的瓦屋则将他拉回了现实。
二十几年后,镇东头的几株洋槐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葱茏,倾斜着伸向青溪的老槐,尽管枝头依然挂着些珠串似的白花,花却少了许多,绿叶中竟伸出了许多的枯枝来。
街面上仍旧是青石铺就,处处垃圾的路面上,好几个坑里积着泥水,蚊蝇正打着旋四处飞舞着。
当年搭乘牛车的地方,现在已经添了几个铺面,好几部装扮得花花绿绿的马车处,几个赶车的汉子正聚在铺面外的树荫下打着扑克牌。

在他行至“悠闲山庄”时,一路虽有几个人好奇的打量过他,可多数人依旧只是熟悉不过的漠然的神态。
傍山看似变了,但认真的细想一下,仿佛一切依然如故。

落住“悠闲山庄”后,傍晚时,他流独自连于泛着粼粼波光的青溪边,心里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怅惘和感叹。

那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山顶上抹着暖暖的红光。晚间常有的山风,正从摇曳的树梢里一阵阵的袭过来。脚下的青石板路、近在咫尺的青溪以及处处可见的伟岸的山及重叠的树显得是那么宁静,仿佛空气中处处都弥漫着一种对逝去的时光的叹息。


青溪绕过傍山后,在镇子西头有着一片枫林的地方便折向北去。青青的石板路也随着它进入了牯岭的丛山。如果沿着青溪再走上二十几里,几棵大银杏左面山上的那竹林深处,便是志民当年下乡落户的高坡村了。

那时,在这条青石路上,他已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曾在青溪或是冲一下脚,或是抹一把脸。有时候,他会扎进清澈见底的潭里去痛快的游上一阵;有时候,他间或也坐在溪中的青石板上,或是百无聊奈的看着水里穿梭的鱼虾,或是静静地看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枝的到影……

志民已是五十出头的人,细想一下,这些都是十分久远的事了。

有时候,人会因为触景生情联想到好些东西,或者说是一些久远的往事。就在这一刻,曾在牯岭县生活过的许多细节,突然间都从遥远的过去走了回来,扎扎实实的充塞在志民的心中。

那时候,他热切的期盼一种热闹而离开了此地。现在,他却热切的期盼着一份宁静而回到了这里。

深山里的小镇有它的宁静,也有它的喧闹。在春的召唤下,草丛中已经蟀鸣声声。青溪对面刚刚翻犁过的水田里,也已蛙声阵阵。镇子里不长的街面上,有人正长声吆吆的呼喊着什么,好象是在呼唤还不归家的孩子……
这是山区小镇独有的混合着城乡气味的那种喧闹。可是,这种喧闹一但融进黑黝黝的山影之后,小镇与大山的强烈对比无端却滋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冷清。
对于这一点,镇里人是看惯了、过惯了。所以,不管是喧闹也好,冷清也好,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无奈。忙于生计的人们,谁有心思去想这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志民在经历了多年的城市生活后,现在又一次领略这样的氛围,感受当然是异样的。
有时候,在宁静的环境中想得到一份宁静的心境反到十分不容易,宁静反而会将一些愿想的或是不愿想的事情统统赶到了眼前,让人想静也静不了。此时的志民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

这一夜,他好几次都想好好企划一下该做的事,但很难做到。

他只是依稀觉得,自己的投资,恐怕就要放在桥头有着大片枫林的地方了。
说实话,他所以选中那里自然是他素来就喜欢秋枫的红叶,另一个很大的因素,恐怕就是那里可以经常看到通往高坡的那条青青的石板路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